平潭:立足优势引进英才 助推乡村振兴
2018-11-24 08:48:57 来源:平潭时报 作者:陈小欢原标题:乡村振兴不要千村一面 平潭如何走出特色路
远眺国彩村,依山傍海,风车韵动,美不胜收
融媒体记者 蔡起辉 摄
↑《爸爸去哪儿》第五季拍摄地之一东庠孝北村
君山附近石头厝
北港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来体验
↑磹水风韵古村文创氛围浓
近日,东庠乡孝北村入选福建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获得30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这也成为本次我区唯一获得此殊荣的村落。近年来,乡村振兴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议题,我省积极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各地乡村发展保驾护航。而平潭作为全国唯一对台综合实验区、全国第二个国际旅游岛、对台合作交流的桥头堡,乡村振兴的号角早早吹响,乡村振兴的实践积极推进,利用本土的资源优势,走出一条凸显平潭特点的发展路子,让许多乡村迎来了美丽蝶变。
从点及面
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
孝北村位于平潭东北部,地处东庠岛西北侧。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全村总人数800余人,在那依山傍海之间,守着一份古朴渔村的醇厚韵味。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孝北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2016年,孝北村被评定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2017年,被福建省住建厅评定为“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的美丽乡村。
因着离岛的缘故,虽使得孝北村的“原生态”得以保存,但鲜少有游客探访,加之村民纷纷搬至城区,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发展目标就成了难题。
2017年8月,大型户外亲子栏目《爸爸去哪儿》第五季在东庠岛孝北村拍摄,节目播出后,孝北村一炮而红,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游客被“圈粉”,同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东庠岛平均每天接待2000人以上的游客。
在综艺节目播出效应带动下,孝北村在乡村振兴上“鸣枪起跑”。村前,视野开阔的观景平台搭建起来,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观光赏景的好去处;村中,宽阔的村道穿行而过,给来往游客提供交通便利;房前屋后,许多荒废的古厝重新修缮起来,各类民宿、传统美食店层出不穷……
随着硬基础的改善,孝北村的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旅游人数逐年递增,旅游业焕发蓬蓬勃勃的生机,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如今,以孝北村为核心,旅游业逐渐辐射到东庠岛多个乡村。据东庠乡宣传委员高文介绍,今年以来,东庠岛接待游客近4万人次,主要集中在7-10月,民宿也从原先的零星可数发展到30家。“现在越来越多村民回乡做民宿,旺季时,每天民宿都供不应求。”高文说。
当下,孝北村紧紧抓住自然资源优势,挑旺乡村振兴之火,着力打造旅游乡村,在继续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提升乡村的品质与内涵,从点到面带动周边共同发展。
立足优势
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富民是落脚点。芦洋乡位于平潭岛中部,人口近9000人,面积3200公顷,下辖7个行政村和芦洋国营农场,属乡场合一建制的重要农业乡镇。经过30多年防护林营造,综合治理土地,加强道路建设,芦洋乡基本形成了“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规模农业基础。
由于芦洋乡种植土壤非常特殊,其沙地性质的土壤吸热快散热也快,这里种植出来的瓜果蔬菜十分甘甜,深受市场的推崇,特别是马铃薯、脐橙等产量均居平潭首位,素有“海岛粮仓”的美誉。依托这样的特色,芦洋乡围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商等优势产业,融合“农业+”的产业形式,走出一条生态旅游的发展路子。
18日下午4时许,在芦洋乡的一处橙园内,微风吹拂,硕果累累。恰逢周末,果林间人头攒动,这是该橙园当天迎来的第9波采摘的客人。橙园的主人郑先生介绍说,今年因为日照时间多,降雨少,光源充足,所以脐橙的个头虽然小但甜度更高,很多市民都会自驾到芦洋采摘。
“每年一到这个时候,芦洋就特别热闹。”郑先生感慨道,“随着农业的发展转型,农民们的劳作形式发生了变化,不仅打开了农产品的销路,而且来旅游的人也多了起来,我们的橙子还可以通过快递销往全国各地去。”
如今,芦洋的生态采摘游已经打响了知名度,很多周边城市的游客也会慕名而来。立足自身优势,通过产业融合,芦洋的乡村振兴之路正大步前行。记者获悉,目前芦洋乡还在继续探索发展,与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合力举办首届芦洋橙文化节,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引进英才
打造“有台味”的新乡村
梧桐树只要高大,小山村照样能引来凤凰。除了依托自然资源、探索“农业+”等方式,近年来,平潭吸引了文创人才和创客团队落子布局,让村庄焕发新活力,从而带动乡村振兴发展,而北港村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北港村位于流水镇西北部,背靠平潭最高山峰君山的插云峰,面朝东海、与台湾岛隔海相望,是传统的海边小渔村。3年前,一对台湾夫妻林智远和许琳宜来到北港村,租赁了村中的石头厝。他们本着修旧如旧的改造理念,在装饰设计上引入东岸经验,创立了“石头会唱歌”艺术聚落,从此打破了北港村往日的沉寂,也打响了乡村振兴的第一声炮响。
随着台湾团队的加入,文创在北港村蔚然成风。行走在北港村中,可以感受到台湾元素,小清新、小年轻也似乎成了北港村的关键词汇,在不知不觉中它也成为“网红打卡之地”。
如今,越来越多两岸创客加入到民宿改造的队伍中,打通了北港村发展的任督二脉,不仅给传统村落注入了新活力,也让平潭石头厝声名远播,而这些石厝群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体验。北港村党支部书记陈松柏说,去年北港村共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今年预计接待游客人数可以翻番。
和北港村一样,磹水风韵古村也通过创客团队的强势入驻,融入岚台元素,盘活了村子。如今,村民处处可以感受到乡村振兴给他们生活带来的许多改变。“现在村子开始发展,我们觉得非常开心。”上岳顶村村民徐远玉说,“一方面,村里许多基础设施建成,给我们带来不少便利。另一方面,很多游客来村里,让村子热闹起来,增加了人气。”
他山之石
打造“有特色”的新乡村
“平潭走乡村振兴之路,一定要走特色化道路,延续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根据每个区域的不同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工作人员吴先生说。
如何才能更好地走乡村振兴的道路呢?其实台湾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20世纪70年代,台湾多数农村都面临人口大量外流、农村人力老化、农村产业没落、农村生活及文化特色丧失等问题。经过再生调整后,台湾开辟了一条特色的农村发展之路。
“在台湾,农业有一个创新点就在于体验。一般的人平常只是在超市里买回现成的农产品,却不知道它们的生长过程是什么样的。所以我们就偏向于开发生态园区,以开放观光农场的方式让游客能参与到农作物种植、培育、收成等各个环节。”台湾艺文产业发展协会执行长柯凰丽说。
另外,台湾注重产业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及社区产业特色,由专家学者驻村专业规划与辅导,将特色产业商品化进行产业行销,提升农业及关联产业附加价值,增强农村社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就业吸引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台湾的优秀经验汲取中,平潭可以走自己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农村也要注重品牌的设计,通过举办文化节等活动来进行品牌推广,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从而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吴先生说。
如今,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乡村振兴事业也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不少地方希望借此机会实现赶超发展,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科学的长远规划和可行的实施方案,防止“千村一面”、千篇一律。着眼当下,平潭乡村振兴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刘沙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