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元素扮靓大厝基村 台胞“村长”唤醒乡村活力
2018-12-28 09:16:23 来源:平潭时报 作者:林祥鹭/文 江信恒/摄原标题:两岸元素扮靓大厝基村 台胞“村长”唤醒乡村活力
干净整洁的村道上,村民正牵着黄牛散步
多才多艺的台胞朱倚亮经常参加表演
贝壳制作的涂鸦墙
↑两岸同胞共同创作的涂鸦墙
↑村里生活闲适
↑闽剧团给村民带来精彩表演
↑台湾画家在大厝基村石头厝墙上创作的彩绘
近日,闽剧流动舞台下乡文化汇演,让北厝镇大厝基村再次出现在大众视线。这是一所宁静平和的乡村,保留原始风貌的石厝,陪伴着一方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紧跟乡村振兴的脚步,大厝基村从一方名不经传的村子,逐渐蜕变成为岚岛的美丽乡村。
自从台胞朱倚谅担任大厝基村村委会执行主任以来,为村庄注入新鲜的台湾管理理念。近年来,大厝基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村容村貌靓丽蜕变,娱乐活动更加丰富,从共度传统节日到共享两岸活动,昔日的传统村落变得越来越有活力,还增添了不少台湾味道……
台胞共度
传统节日聚民心
大厝基村位于北厝镇东部,与坛南湾相邻,东临湖南村,西与敖东镇交界,南接敖东镇沧海村,北与美楼村相望。下辖大厝基、东楼、己湖边、六条门、杨武楼等5个自然村。环岛公路从村子东部穿过,沿着环岛路行驶进村子,交通十分便利。干净整洁的村道,山间石厝鳞次栉比,绿树掩映,十分美丽。
“这几年乡村变化很大,尤其是台胞朱倚谅积极融入村委会,利用平潭传统节气,办了几场传统节日活动,聚集了几百名村民参与其中,连邻村的都过来了,村子里一下子热闹了许多!”大厝基村村支部书记林述平脸上带着笑意。他告诉记者,从今年3月开始,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平潭的当地风俗,聚拢大厝基村的民心,朱倚谅组织多场平潭传统节日活动,将平潭的传统节日办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给乡亲们带来许多感动与惊喜。
回顾2018年,朱倚谅组织的第一场活动是拗九节。彼时是农历正月廿九,处在正月踏入尾声之时,对春天来临的美好愿景是平潭儿女们最热切的期盼,嘴里吃上一份甜,一年到头也想讨个顺利吉祥。得知拗九节对于平潭人民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朱倚谅在节日当天,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拗九孝顺节志工活动”。村民、志愿者、平潭台商协会的台胞代表等欢聚一堂,度过了一个意趣十足的拗九节。除了包拗九丸外,活动现场还上演了丰富的节目表演,更有平潭特色的民俗表演藤牌操。“平潭的传统美食很有特色,听说拗九节又叫孝顺节,我就想把大家聚在一起,带动社会敬老尊老的风气。”朱倚谅说。
拗九节的余温未散,朱倚谅紧接着又投入到以“两岸中华情,欢度母亲节”为主题的母亲节志工活动,弘扬两岸人民共有的传统美德,加深两岸人民的交流和沟通。活动当天,村委会特地准备了活动背景墙,到场人员纷纷在背景墙上写下对妈妈的祝福,并且签下自己的名字。千言万语汇成的祝福集锦,是对母亲节日的问候。活动方还安排了“伟大好妈妈”评选活动,根据传承家风、养老爱老、科学教子、热心公益等“好妈妈标准”进行评判,从而在大厝基村中选出一位好妈妈,并给予奖励。不仅如此,参与者在现场大声喊出“妈妈,我爱你”,通过分贝测量机测出分贝最高的,还可以为妈妈赢得孝心礼物。
“这几场活动我都参与其中,村子的活动办起来,人心也聚起来了!”今年65岁的大厝基村村民魏由仁告诉记者,过去村民只在自家度过传统节日,很少有这样的大型活动。今年的这几场活动,让村里的老人能够出来走动,让我们经常聚在一起,邻居关系更加亲密了,感觉心里暖暖的。
两岸元素
文化交流攒民气
沿着大厝基村的村道行走,绿树石厝间,几面色彩鲜艳的彩绘墙映入眼帘。其中一面贝壳艺术墙颇具特色,贝壳制作的平潭石牌洋和台湾101大厦隔海相望,一艘“海峡号”客轮穿梭其间,串联平潭和台湾两地。另一面墙上,多彩的珊瑚礁中,一群鱼儿正欢乐地游着……一幅幅生动的彩绘图跃然墙上,这些都是由台湾画家和平潭义工共同创作完成的作品。
“将村里平凡普通的石头墙,绘上色彩斑斓的图画,不仅为村子注入了一丝活力,也进一步促进了两岸人民的互相交流。”林述平说,原先单调的墙面经过彩绘,立刻变得鲜艳而独特,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墙。通过彩绘墙来改变村容村貌,让村民重新回视家乡村落,年轻人回来看到村庄改变了,也会对村子投入更多的心意。
彩绘墙面扮靓乡村,闽剧台前唱响传统。近日,闽剧流动舞台下乡汇演来到了大厝基村。随着悠扬的闽剧乐曲响起,身穿华丽戏服的闽剧演员缓缓上台,演唱着一出又一出的闽剧经典曲目。村民们从家中纷纷赶来观看。“听说村子里有演出,在家附近就能看戏听曲,我立马就赶来了。”村民魏美珠脸上带笑。
“我身骑白马走三关,我改换素衣回中原,放下西凉无人管,我一心只想王宝钏……”一折闽剧《北国情》选段演唱完毕,朱倚谅受邀上台,倾情演唱了一段台湾歌仔戏选段。当浑厚的歌声在村子上方响起,一段充满历史回忆的歌仔戏在流动舞台上回荡。据朱倚谅介绍,歌仔戏是结合台湾各种戏曲及音乐为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一种兼容并蓄内容丰富的新剧种,在台湾也有闽南的歌仔戏班,与平潭当地的闽剧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仅如此,朱倚谅还组织志愿者及部分在岚台胞,借鉴台湾的经验和做法,组织“垃圾不落地”的环保活动。从大厝基村出发,沿途清理垃圾,并向附近村民宣传垃圾不落地以及垃圾分类等理念……
从无人问津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靓丽的美丽乡村,用朱倚谅的话说:“这是建设我们的共同家园。”他说,通过参与平潭的社区管理,将台湾先进的社区管理理念带到平潭,是增进两岸互通了解,加深双方感情的重要桥梁。
乡村改造
文化产业兴民生
“这里是我的家,看着村子一点一点变好变美,乡村建设变得更加完善,我感到很欣慰。特别是杨武楼村的建设速度大家有目共睹。”曾担任大厝基村二十多年村支书的李德华说,曾经,大厝基村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村里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村子丧失年轻的活力。
近年来,在开展乡村建设的工作中,大厝基村杨武楼自然村的优势越发突出,在《2017年“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村庄名单》中榜上有名,顺利入选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千村整治”村庄名单。作为大厝基村下的一个自然村,杨武楼村毗邻环岛路,地理位置优越。改革开放四十年,让这个曾经偏僻的乡村庄焕发出了无限生机。“在一村一品的计划中,我们希望能够针对乡村特色,为每个村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学习西塘、乌镇等地的运营经验,让大厝基村的几个自然村都能发挥出各自的资源优势,形成特色各异的旅游村居集群。”朱倚谅说。
随着实验区推进“一村一品”乡村旅游新兴业态的发展,杨武楼村被定位为“咖啡村”,24H全球最大咖啡厅在此落地,将打造成为城市时尚的新标杆。同时,大厝基村茶文化项目也在己湖边村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目前已经征收了30栋民宿。“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村子的基础设施跟上了,道路变得宽敞了,乡村建设项目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对村子的未来更有信心了。”48岁的何云嫁到大厝基村二十余年,看着村子一点一点发生变化,她的心中感慨万分。
林述平说,这些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帮助,也学习并结合了台湾的乡村建设理念。共建好家园,两岸一家亲。今年10月,大厝基村民委员会还与台湾南投县埔里镇一新里村签订了合作协议。“希望建立起交流互访的机制,推进两地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双方产业交流与合作。”林述平说,通过两岸姐妹村的交流,努力为大厝基村营造开放、友善的环境,更加积极地探索双方产业合作的方式方法,推进两岸的农渔、民宿旅游等产业的合作发展。
据悉,大厝基村201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为1680人,到2016年人数增加至1870人。截止至2018年,已经达到2078人。“下一步,我们希望在2019年开启返乡动员大会,争取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建设美丽乡村。”林述平说。
责任编辑:刘春兰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