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社区营造 升级乡村旅游 平潭大有可为
2019-06-21 08:33:30 来源:平潭时报 作者:林祥鹭 念望舒原标题:借力社区营造 升级乡村旅游 平潭大有可为
上楼村 蔡起辉 摄
世界著名乡村旅游专家Nulty指出:“乡村旅游的概念涵盖了很多要素,其中心部分是乡村旅游社区。乡村旅游依赖于提供旅游场所的农村地区,它的遗产和文化,乡村活动和乡村生活”。
当下平潭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乡村振兴和旅游开发工作至关重要。如何让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乡村先走出改造的第一步,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如何形成“企业+村居+协会”模式,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和旅游开发的工程项目建设?
17日,第八届共同家园论坛在岚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旅游达人、民宿业主、专家学者以及社区营造师等齐聚一堂,分享了关于平潭应当如何推进社区建设,深耕美丽乡村,进而添彩全域旅游的一些看法。
台湾原乡文化暨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 苏进强
平潭社区营造可借鉴台湾经验
平潭是一座处在开放开发中的旅游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的优势,由于开发较晚,社区营造与乡村旅游的基础比较弱。台湾社区营造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经验,也有旅游观光的案例可以分享。
例如,南投的“桃米社区”,经历1999年地震之后一片衰败,在社区营造过程中,当地人选择了“生态旅游和生态生活”为发展方向,一致将青蛙作为社区名片。目前,桃米的赏蛙之旅远近闻名,各具特色的民宿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平潭发展乡村旅游,可引入社区营造的理念,并进行推广。平潭上楼村的手绘墙与志愿者服务,是台湾理念融入平潭社区的开始,也是平潭推动两岸社区融合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至于未来要怎么样走村入户,则要根据平潭的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的方案。
建议平潭组织社区干部到台湾实地考察,促进两岸社区营造交流,我觉得这个是未来在平潭跟台湾的社区基层融合发展当中一个可行性的试验。
花莲县两岸旅游经济发展协会理事长 黄柏诚
美化乡村环境 人人动手参与
花莲号称台湾的后花园,作为一座观光的城市,花莲在旅游观光路上已经走过数十年了。虽然人口不多,但是民风淳朴。在社区营造方面,当地人保持着积极的心态。
美丽的乡村环境,为乡村旅游增加了吸引力。干净整洁的社区街道、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处处皆景,让游客赏心悦目。在这里,各个社区的绿化行动起到了重要作用。花莲与平潭一样,不仅坚持拒绝污染性的工业入驻,而且在绿化上也是下足了工夫。
在花莲,家家户户都有种花种树的习惯,还会举办乡村美化家园的比赛。把家的环境绿化做好了,自然整个城市的形象就提升了。旅游不完全是政府的事情,而是与我们每个村民息息相关。一花一树,既是自己家的,也成为乡村旅游的观赏对象。
台湾青年、旅游达人 蔡鼎廉
通过社区活动打造旅游“爆点”
通过社区活动来讲述社区故事,通过社区故事来打造乡村文化,通过乡村文化内涵来吸引游客。这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途径。
平潭的北港文创村就是一个例子。北港文创村曾经举办蓝眼泪音乐节,活动以音乐歌舞的形式为主,目的是为了吸引游客。这是其中的一个“爆点”,但是还不够,一个社区仅仅依靠一个“爆点”,力度单薄,不足以打动游客。
北港村靠海,又能看见“蓝眼泪”。如果将音乐节与“蓝眼泪”、水舞灯光秀结合起来,将会产生更多的亮点,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体验。社区活动要坚持品牌营销,比如一个社区有独特的活动,坚持举办了很多年,成为难以复制的经典,就会对游客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乡村旅游的道路也就更宽了。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 王名
社区和谐是乡村游核心亮点
两岸社区各有特点,其中核心亮点则是“里仁为美”,意思是乡邻之间蕴含的高尚美德,能让人过上品德高尚的美好生活。社区的理想生活状态就是如此,这也是平潭乡村旅游社区发展中要注重的人文部分。
家园的核心含义是什么呢?邻里为善,居仁之美。我们讲的家园不光是个人的,而是大家共同的家园。旅游就是将家园建设好,做到邻里关系和睦,自然地呈献给游客温暖的归属感,这是来岚旅游的最大吸引力。最美的风景是人,人与人相处,实际上是以心相处,这是在社区营造里更要强调的。
台湾推广社区营造将近20年,后来慢慢地走向社区居民为主,发挥人的主体性,形成以社区文创为中心,深耕细作一些模式。发挥村民自主性,这是社区营造的主人翁意识,自己的家园自己来爱护,自己来改造变美。相信这样的推广方式,一定能让年轻人回到家乡,在平潭扎根创业,两岸青年一起来做,一定会有创新的东西出来。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王超
围绕海洋资源 发展社区文化
旅游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之后所产生的,为满足精神和文化的需求,是对于文化和文明的一种探索和体验。文化越开放,一些文化特征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文化。
当“文化”成为旅游市场的热词,有关各方应把握契机,努力推动旅游市场的领域拓展和层次提升。哪怕盛名如故宫博物院,在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上都仍有广阔空间可供开拓。文化旅游绝不应止步于走马观花,或看一遍文物、拍几张合影的层面。游客亲眼看到文物,仅仅是走进了文化的门槛。
旅游文化,其实是社区文化的一种宣传。当一个地域文化以某种方式推广传播,让游客参与,这就是文化旅游的体验价值。注重社区层面上的文化交流,区别于贸易驱动、经济驱动,而是一种以社会发展驱动为主的交流模式。平潭拥有独特的海洋文化,在旅游发展上围绕独特的旅游资源,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文学博士 秦慧珠
收集社区故事 增色旅游文化
今年,秦慧珠已经来到平潭三次。她第一次来岚,还是在七年前。对于平潭文化方面的了解,秦慧珠如同一个地道的平潭人,说起来头头是道。
在秦慧珠看来,平潭海岛自然风景广受好评,为旅游增色不少。除此之外,平潭当地文化种类多、内容朴实,民风淳朴,民俗悠久,这都是旅游加分的部分。
“平潭自然风景得天独厚,本土文化也需要深度发掘。平潭的考古文化、水下博物馆,还有质朴的渔耕文化,甚至隧道文化,都可以进行深度挖掘,打造一个独具平潭特色的项目。”秦慧珠说。
每一个村庄,都有村庄的特色。每一个社区,也需要收集社区的故事。这些累积起来,就是一种本土文化。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增加社区内涵。“旅游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在台湾,有着各种各样的文化旅游故事,在旅游中令人印象深刻。”秦慧珠说,平潭将社区文化内容做实做足了,旅游发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台湾青年、社区规划师 许崴杰
激发村民热情 挖掘乡村特色
作为平潭上楼村的社区规划成员,台湾青年许崴杰亲眼见证了上楼村的蜕变过程。从最初的原生态乡村,到美丽社区的转变,不仅提升了乡村形象,也成为两岸同胞改造社区的共同成果。
“上楼村改造之后,变成了一个很舒服的地方。我们自然会邀请台湾的朋友一起过来玩,自然就带动了两岸之间的交流。”许崴杰说,“台湾发展旅游,离不开社区改造,离不开乡村特色。我认为社区营造需要跟村民、村委会一起共同合作,目前平潭致力于打造‘一村一品’建设,其实台湾一直都在树立各个乡村的特色品牌,因此,在这一方面,也就大大拉动了旅游经济效益。”
挖掘乡村文化,找准乡村定位,打造乡村特色。“台湾玉林曾经以剪纸艺术为特色,后来专注打造成为剪纸艺术村。
平潭石厝、渔村同中存异,应当激发村民挖掘乡村特色的热情。”许崴杰说,社区治理工作看似微不足道,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只有社区营造做好了,乡村才会更具特色,平潭旅游前景才能更加宽阔。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