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丨平潭南海乡:会拼能商 因海而兴
2019-06-24 10:23:10 来源:平潭时报 作者:李岚峰原标题: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丨南海乡:会拼能商 因海而兴 南海乡,位于平潭麒麟状地图尾部,由28个岛屿组成,拥有草屿岛和塘屿岛两个有人居住岛。著名旅游景点、平潭岛奇石“双绝”之一——“海坛天神”就位于南海乡塘屿南中村。 南海乡在改革开放前是一个贫困乡。几十年发展变化,从食不果腹到丰衣足食,从历经抗战到安居乐业,这个独自屹立于东海万顷碧波上的离岛乡镇默默诉说着70年的沧桑巨变。近日,记者从芬尾码头乘船出发,前往南海乡探究它的发展历程。 凭海靠渔,做优特色产业 南海乡人民曾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粮食短缺和贫困。“草屿岛还有点山地,但是土地不肥,种不出什么东西,更不用说光秃秃都是石头的塘屿岛了,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在草屿岛居民林谋富的记忆中,改革开放前的南海人,山多地少,没有充足的农田可供开垦,加上地处离岛交通不便,贫困基本是那个年代南海人普遍生活的缩影。 但是勤劳聪明的南海人善于凭借海上资源,通过发展渔业、进一步发展易货贸易,换回所需的生活必需品。随着业务的扩大,南海人的水产品换来了全国各地丰富的商品。 依托丰富的渔业资源,塘屿岛由此加大力度发展海上养殖、水产加工、冻品批发等。 海的广袤,给予了南海人博大和智慧。南海人善于走出小岛、奔向广阔天地。他们不满足于小打小闹,纷纷出外谋生。在平潭市区从事冻品批发生意的龚先生就是从南海走出来的一员,经过几年打拼,已经拥有多家连锁冻品批发超市,在他下一步的规划中,就是利用南海乡大面积的养殖水产进行深加工,然后要注册自己的品牌,将生意拓展到省内其他各主要城市、乃至全国各地。 大海还造就了南海人敢拼敢闯的精神,而努力终归看到了回报,也让人对“南海”二字眼前一亮。在今年“6·18”上备受瞩目的平潭三特伴手礼有限公司,其采购基地设在了南海。这家首创将平潭土产“草燕”做成袋泡茶的公司,经营团队就是从南海走出去的。总经理林芳告诉记者,南海是许多平潭名优特产的原产地,例如坛紫菜。从小目睹乡亲在悬崖边采集坛紫菜和草燕的林芳,希望将产业链延伸、把原材料基地放在自己的老家,惠及乡亲。 据林芳介绍,公司仅仅成立一年,直接向渔民采购了近 2500 公斤草燕,1000公斤坛紫菜,还有丁香鱼,虾干,鲍鱼等各类名优特产。去年一年公司的总产值在 600 万元人民币,随着市场走俏,新的订单已经排到两年后,预计明年的产值将会翻一番。 随着平潭“三特”名响四海,坛紫菜和草燕,一举打响了南海特产的金字招牌。现在,南海乡海域是坛紫菜和草燕最大的采购基地,年产约一万公斤。 超前规划,打造旅游胜地 现如今的南海乡,干净明亮的电动公交车驶在整齐划一的水泥马路上;实现了水、电、路、网全面覆盖;民众环保意识增强,垃圾不落地的观念深入人心,乡容乡貌焕然一新;文娱设施不断健全完善,丰富了乡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草屿岛上,后坑村美丽乡村的成功建设,让这个曾经安居一隅的小村迎来了天下客。在草屿岛“明星村”的示范下,塘屿岛曾经的“明星村”南中村也纷纷行动起来,让环境变美,让乡民增收,让名气远播。南中村探索的勇气来自它的底气——滨海旅游。南海乡自然资源独特,山海一体,景观奇绝,闻名遐迩的奇石“海坛天神”,就坐落在塘屿岛南中村里。 看好南海乡的旅游发展,退伍老兵黄木荣在岛上开了一家民宿——“塘家源”,坐落在南中村,拥有 360 度望见大海的好视野,正是海子诗中描述“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记者见到黄木荣时,他趁闲暇正打理着房间。他匠心独运地把每一个房间以“壹心”“无贰”“叁生”进行编号。“叮咚”提示音发出,手机又在提醒着他,有人订房了。“上岛的游客多了,生意越来越好,周末和旺季时候客房都是爆满的。”在南海乡,与黄木荣一样,不少居民看到了旅游带来的商机,将原本闲置的房屋改造成乡村民宿。 南海乡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南海乡正认真按照实验区“八大工程”中的特色鲜明滨海旅游工程进行全面规划,以“原生态+现代化”谋划海岛发展,大力打造原生态旅游胜地。此前,实验区相关部门将“海坛天神”景区进行整顿规划。相信很快,这个曾经名动天下的“海坛天神”,即将让天下游客慕名而来。 惊涛拍岸、步伐豪迈,勤劳勇敢智慧的南海人砥砺奋进、再创辉煌。如今迎来了实验“千年一遇”的发展契机,南海人将在做大做优特色产业、促进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上谱写恢宏新篇章!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