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党建领航 扬帆奋进聚合力

2019-08-11 22:30:27 来源:平潭时报 作者:林小玉

原标题:党建领航 扬帆奋进聚合力 

深入实施“抓基层、打基础”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千名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评选“五星级”基层党支部、落实村居干部亮岗履职制度、整治村干部“走读”问题……今年,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以“八大工程”为出发点,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实施“党的建设主体责任工程”。通过抓牢政治建设、抓实基层基础、抓住队伍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落深、落细、落实。

如今,平潭基层党建活力四射,各领域党组织融合共建,逐渐形成了党员带头做表率、群众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

抓好壮骨工程 把干部队伍建起来

2019年,平潭启动“党的建设主体责任工程”,围绕10个方面提出31条具体措施,深入实施“抓基层、打基础”三年行动计划,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扎实推进机关、企业等党建工作,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一岛两窗三区”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为强化干部的政治标准,实验区深入开展一线考核工作。今年4月,实验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紧紧围绕“八大工程”的决策部署,研究下发《在全区开展“深化攻坚行动 实施八大工程”一线考核干部实施方案》,集中骨干力量,组建考核组,深入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以及项目现场、征迁一线。围绕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贯彻落实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决策部署,推进落实“八大工程”各项任务情况以及各级各部门干部在“八大工程”中攻坚克难、担当作为的情况,扎实开展一线考核工作,掌握一批表现较好和相对较差的“两头”干部,为实验区选人用人提供参考。

此外,实验区还突出政治标准选拔任用优秀干部。今年以来,我区充分运用“七大攻坚战”、“八大工程”第一阶段一线考核结果,共评选57名“干事创业党员标兵”,调整处级干部30人次、区管企业领导班子成员13人次、乡镇科级干部25人次,在全区上下彰显鲜明的用人导向,进一步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在干部交流轮岗、竞聘上岗方面,实验区紧紧围绕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充分运用一线考核结果。今年以来,推动机关、乡镇、片区干部共17人次交流轮岗。此外,实验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还总结了实验区农发局试点竞聘上岗的经验做法,协助实验区国资局开展区属国企部分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接下来将继续摸底聘任制改革试点单位,进一步推广聘任制改革工作。

抓好固本工程 把监督制度用起来

为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实验区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的若干规定》《关于严格落实村居干部亮岗履职制度的通知》,对15个乡镇干部在岗值班及村(社区)干部落实亮岗履职制度等情况进行督查,大力整治乡镇村居干部“走读”问题,对3名在岗时间不达标的村主干予以免职。

用好提醒、函询、诫勉以及谈心谈话等组织措施,抓住苗头,找准病灶、防微杜渐,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对3名被认定为瞒报或漏报严重的对象予以诫勉处理,严把政治关、品行关、廉洁关。

就在不久前,平潭法院依法一审公开宣判蔡某华等8人涉嫌犯敲诈勒索罪、强迫交易罪案一案。这是平潭法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公开宣判的首例村“两委”参与恶势力犯罪、阻工,充当“保护伞”的案件。对此,实验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牵头组织村居干部代表到场旁听,提高村居干部知法守法敬法的自觉性。

抓好聚才工程 把两岸英才汇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管人才,就是要在“凝聚合力”上下足工夫。

日前,平潭按照“政策上突出灵活性、平台上突出契合性、服务上突出保障性、对台上突出特殊性”要求,连发《关于加强中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暂行办法》《加快重点产业人才引进和培育的若干支持措施(试行)》《关于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的支持办法(试行)》3份文件,构建起涵盖“中高层次+重点产业+团队”的人才政策体系,破解引才难题,做大人才基数。数据显示,目前实验区已引进认定中高层次人才462名。

与此同时,平潭立足实际,推动校地合作项目落地,借助高校的科研和人才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互惠共赢,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7月5日,北京大学“知行计划”暑期实践团抵岚,20名学子在平潭开启为期6周的见习生活;另外,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选派暑期实践队来岚就两岸“共同家园”建设开展课题研究。

此外,为了建设“两岸共同家园”,近年来,平潭持续探索各类举措:实施“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引领计划”,为超过2100名台湾青年宣讲平潭产业、税收、人才等政策;持续加大台湾人才引进力度,招聘49名台湾人才到区直机关、事业单位任职;承办“福建省2019年首届海峡博士人才交流合作对接会暨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才专场对接会”,促成29名台湾人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意向……

抓好铸魂工程 把鲜红旗帜竖起来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就是给乡村振兴装上动力强劲的火车头。

今年3月,实验区发布《关于开展“千名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的通知》,制定《挂钩帮扶工作手册》,明确帮扶任务清单,让1065名党员干部带着任务、带着目标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挂钩帮扶工作。

平原镇梧凤楼村是实验区党群工作部挂钩帮扶对象之一。“千名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启动后,实验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副部长林峰便立即着手相关事项。经过实地了解后发现,老年人活动场所设于祠堂内,因年代久远,许多硬件设施均有所损坏,娱乐项目有限;缺乏特色产业,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党员流动性大以及村部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对此,林峰携帮扶党员与村干部积极沟通,目前已协调解决绿化种植等部分事宜。

此外,为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实验区以“抓基层、打基础”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评选出172个“五星级”基层党支部。广泛宣传“干事创业党员标兵”先进事迹,将学习《当好引路人、贴心人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内生力倡议书》、开展“怎么当好引路人、贴心人”等活动纳入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重点内容,引导全区党员干部以学促做、以知促行。

接下来,实验区拟开展第二轮帮扶清单摸底工作,要求下派的党员干部,结合开展帮扶工作实际,整理上报所挂钩的村(社区)新发现的问题,对帮扶清单重新梳理。同时,结合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村“两委”换届回头看工作、村居干部亮岗履职督查等工作,调整村“两委”班子,切实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

抓好健体工程 让支部力量强起来

实验区还着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分类推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过硬。

在社区党建方面,实验区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加大社区党委组建力度,探索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幢党小组的社区网络建设,健全区、乡镇、社区党组织三级联动体系,提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效应。

在此背景下,潭城镇东门社区的“零距离、下沉式、接地气”的党建模式,安全、洁净、有序、和谐、美丽的社区生活场所,成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一抹亮色。

东门社区根据区域特点,灵活设置党组织,将党支部下设在小区中,建立“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干部培养成支部书记后备人员”的“双培养”制度,推动党员骨干成为党组织核心人才;不断健全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功能,设立党员示范岗,细化党员服务窗口、台胞服务窗口、计生窗口等;社区党支部还按照服务项目将志愿者分成6支队伍,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此外,我区还建立机关与农村党组织“联创联建 结对帮扶”机制,有效整合党建资源。

如何将基层党支部力量最大化,让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变成现实?

“团结起来,劲往一处使,共议共融共享。”潭城镇城南村党委书记肖龙平说。在肖龙平的推动下,城南村探索建立了以党委为核心,街庄党支部、共驻共建单位为抓手的纵向组织网络,实现“小区域、大党建”格局,搭建区域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吸纳实验区环境监测站、实验区税务局等7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形成全覆盖的城市基层党建联动体系。

特写

海峡友谊公司:

支部建到码头

服务暖上心头

走进位于台创园的福建海峡友谊实业有限公司(简称“海峡友谊公司”),可见过道处挂满党建知识标语、入党誓词、廉政警句以及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营造出“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浓厚氛围。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在业务开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公司向实验区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提出成立党支部的申请并得到批准。”海峡友谊公司党支部书记张金山说,今年3月,中共海峡友谊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正式成立。

张金山告诉记者,前阵子,一位遗失台胞证的黄先生主动联系到海峡友谊公司,希望可以帮其返台。海峡友谊公司立即联系福建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帮忙协调加急办理一次性临时台胞证。在多方努力下,次日黄先生就领到了一次性临时台胞证。

据介绍,海峡友谊公司对党支部的定位是“做离台湾本岛最近、服务两岸最基层民众的驿站”。

“帮台胞办理一次性临时台胞证给了我一个启发,我们在澳前客运码头有个窗口,何不将它打造成服务台胞的党建服务窗口?”张金山说,台胞一下船就能看到窗口,他们可以第一时间为台胞提供服务,比如办理电话卡、银行卡、驾照等,或者遇到“海峡号”临时停航等特殊情况,也可以为台胞协调其他返台方式。

有了党支部后,许多海峡友谊公司的员工对党的建设产生浓厚兴趣,常常在工作之余主动到党员活动室阅读相关书籍。张金山说:“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展示出‘时时作示范,处处当先锋,事事我带头’的基层党员风采,全力推进业务发展。”

责任编辑:薛昕璐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