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平潭交通这几十年来的巨大变迁
2019-09-23 08:15:46 来源:平潭时报 平潭网 作者:陈梦菲原标题:平潭交通70年变迁:铺就便民路 幸福伴同行
道路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脉,是历史脚步的聆听者与记载者。70年沧海桑田,从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到平整宽阔的柏油路,从出行基本“靠双脚”到现在的“抬脚上车”,从曾经的交通不便到如今的畅通无阻……平潭的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通八达的路网见证了平潭经济发展和城市崛起。
完善的农村路网
“行路难”变为“畅通途”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标语曾遍布农村大街小巷。乡村的振兴发展,离不开道路建设。近年来,实验区着力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农村公路路网日臻完善。如今平潭的农村公路横通东西、纵贯南北,打通了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让乡村经济得到不断发展。
平潭环岛路(资料图)
一到夏天,吴伟华就会怀念老家国彩村的凉快。国彩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洁净柔软的沙滩、碧蓝的海水、浓浓的渔家风情及深厚的红色文化,孕育出这座小渔村的独特魅力。因此,国彩村也成为众多游客、市民旅行休闲的好去处。
平潭早期道路状况 ( 资料图 )
然而,曾几何时,交通不便让国彩村人饱尝出行之苦。“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是当时国彩人调侃村里黄土路的口头禅,形容出行不便。“雨停以后走过去,鞋底上都是厚厚的泥巴,走两步就要甩一甩鞋底的泥。”回想起当时的村路,60岁的国彩村村民周阿姨仍记忆犹新。
国彩村党委书记吴海英告诉记者,那时候,走出村口,就意味着出一趟远门。如果村民要去平潭县城,得一大早出门,徒步通过村里的沙滩,经过芦洋等地后,方可到县城,需要花费近2个小时的时间。“行路之苦,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吴海英说,鸡鸣出门、鸡叫进门,在那时是常有的事。
新中国成立后,国彩村的发展迎来春天,道路建设也不断变化。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国彩村先后投入500万元修建环村水泥路及村间道路,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也打通了制约乡村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乡村建设翻了新篇,国彩村的旅游业也“活”了起来。每逢旅游旺季,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路越修越好,以前的黄土路现在变成了宽阔的马路,我们出门越来越方便了。”村民吴运挺说。
便捷的公交网络
“小确幸”汇成“大福祉”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就像人体的血管,一辆辆公交车犹如新鲜血液一般,奔流着把人们送到四面八方。
渔平互通立交桥(资料图)
每天上午6时20分许,9路公交第一班正式发车。家住中银路的林丽丽每天都要从海关站上车到实验区管委会站下车,再步行约300米到单位。“对我这种‘无车一族’来说,乘坐公交车非常方便,控制好时间,上班也非常从容。”林丽丽说。
实验区闽运交通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潭公交公司”)公交运营科副科长陈学建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平潭就有公交车,但由于经营问题,没过多久便消失了。
“直到2007年2月10日,平潭公交公司首期投入10辆‘扬州亚星’客车,打破了平潭当时无公交的局面。自此,乘坐公交车参加工作、学习成为平潭市民的‘小确幸’。”陈学建说。
陈学建告诉记者,起初的公交线路很少,也没有那么多站点,只有主干道才有。如果家住背街小巷,需要走很远才能到公交站。人们想出趟门,很多时间都花在了路上。“一开始只有4条线路,分别为101路、102路、201路、202路,并且为简单的单线循环,因为当时只有一个公交总站。”陈学建说。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平潭公交也在不断改变。公交线路从寥寥无几到星罗棋布,搭乘方式从人工售票到刷卡、扫码支付……平潭公交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更新换代,走过了一段令人心潮澎湃的发展历程。
平潭新汽车客运站(资料图)
记者从平潭公交公司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区共开通公交线路46条,其中,城际公交线路1条、定制公交线路5条、区间公交1条、区夜间公交1条,覆盖了主岛和4个离岛,并辐射至福清东瀚,基本形成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主干走廊、次线路网、城乡路网的规划图。
“目前平潭共有220辆公交车奔走在大街小巷,具备了旧汽车站、公交总站、新客运站、金井湾首末站等公交枢纽。可以说,在平潭城区,公交网络已基本实现500米全覆盖。”陈学建说。
幸福的有车生活
让距离不再遥远
今年中秋假期,家住西航路的刘佳伟夫妇自驾去厦门旅行。短短几天时间,他们就游览了不少景点。
“现在高速路网四通八达,导航一开便可以轻松到达目的地。”刘佳伟说,如今的自驾旅行简单多了。
曾几何时,拥有一辆汽车是许多人的梦想。如今在平潭,有车的家庭不在少数,甚至还不止一辆车。据统计,截至2019年9月18日,仅闽K号牌的私人汽车保有量,平潭就有40687辆,同比增长26.05%。其中私人轿车37691辆,同比增长27.13%。
今年70岁的林奶奶坐上家里刚添置的私家车,脸上笑开了花。“以前有自行车、摩托车就已经很满足了,哪还敢想着买汽车。现在日子是越来越好了。”林奶奶笑着说。
有了汽车后,居民的活动半径迅速扩大。上班不再过多考虑远近;周末可以短途旅行看山看水;东西再多,往后备箱一装就能启程;有朋友约饭,不用因为路远而爽约……
“我觉得现在私家车的作用已远远超出了代步工具的属性。它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并成为经济发展的见证。”市民郑霖说。
当下的平潭,道路平整宽敞、路上车流如织,公交网络四通八达……未来,平潭人还将继续与幸福一路同行。
责任编辑:薛小洪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