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吓俤的脱贫故事:饭店里飘出“致富香”

2019-10-17 08:49:47 来源:平潭时报 作者:林小玉/文 蔡起辉/摄 见习记者 薛文倩 高信凯

林吓俤在后厨忙碌

“两份煮面,好嘞,送到哪里?”

“三位,里边坐,吃点啥?”

昨日一大早,平潭新垄村的俤俤快餐店里人声鼎沸。老板林吓俤脸上洋溢着笑容,一边热情地招呼着客人,一边在厨房里忙活。切菜、翻炒、起锅,动作十分娴熟。

林吓俤是平潭综合实验区定精准扶贫开发对象,爱笑的他总给人留下乐观向上的印象。很难想象,在2017年前,他得每天为了几十元的收入而四处奔波。

“辛苦!”谈及以前的生活,林吓俤用两个字来总结。“以前做过海鲜商贩,晚上守在海边,等着渔民的船上岸,我就去收购一些海鲜,冰冻后再拿到市场零售,一天忙下来,收入不稳定,一家四口人,就指望我赚钱,生活非常艰难。”回想起过往,林吓俤充满感慨。

在2014年,林吓俤遭遇车祸,为了治疗,欠下外债20余万元,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再次陷入困顿。

2017年,实验区开始实施一对一精准结对帮扶。得知林吓俤曾有帮别人办家宴的经历,挂钩帮扶干部帮他出谋划策,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帮他开起了快餐店。随着生意的好转,林吓俤家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大变化。

“堂食、外送都做,外送大部分由儿子负责。”林吓俤告诉记者,自己虽然主要经营午餐和晚餐,但附近有一些工人和渔民,他们都会致电定点心,比如煮面条之类,因此营业时间要比正常早一些。

现在林吓俤每天凌晨3点就要出发到城区的农贸市场采购食材,为了方便采购,他还买了一辆小型面包车。“有时候外送单比较多,两轮电动车装不下,就要用小面包车来送。”林吓俤说,现在的生活有一点与以前一样,忙!以前半夜在海边等渔船靠岸,现在半夜到农贸市场采购食材;但又有一点与以前不一样,以前忙一天,赚几十元,现在忙一天,营业额能上千。欠下的外债慢慢还了,生活越来越好。

从给别人打工,到自己当老板;从愁苦吃穿,到生活逐渐富足;从脱贫缺乏动力,到全家心劲足,这一切离不开林吓俤的勤劳。“我们就是希望大家树立自主劳动、勤劳致富的品德,明白贫穷并不可怕,只要你肯劳动,就能改变生活。”实验区农业农村局扶贫开发处处长林霞说。

责任编辑:刘沙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