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问政“红脸出汗”促勤政,提升百姓获得感

2019-12-24 22:03:29 来源:福建日报APP-新福建

原标题:平潭:问政“红脸出汗”促勤政,提升百姓获得感

福建日报APP-新福建12月24日报道(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哲昊)“机构改革已两月有余,为何还会出现沟通不顺,甚至脱节的现象?”“网格化管理服务说停就停,该何去何从?”“不升反降,引进人才的心结谁来解?”……23日,在第六期《问政平潭》的录制现场,主持人频频发问,直指问题核心,台上4名上线部门负责人如坐针毡,不禁“红脸出汗”。

《问政平潭》现场。江信恒 摄 

当晚,演播厅内座无虚席,这场问政节目聚焦机制体制创新,围绕机构改革、人才政策、基层治理等热点问题,邀请到了实验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行政审批局负责领导来到现场,接受“面对面”问政。

随着一段段暗访视频播放,主持人抛出一连串犀利问题,上线部门领导不但要剖析解答,还要现场提供整改方案,并接受现场15名问政代表的满意度测评。

记者注意到,本期节目还增设了“政务观察员”,这是节目的新亮点。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蔡福勇、实验区纪工委副书记郑晓东受邀前来,对部门工作进行深度点评。“作为在实验区工作的同志,有机会亲身接触节目中的‘尖锐话题’,能够帮助我们反思和改进,更有效率地推动问题解决。”蔡福勇说。

政务观察员  江信恒 摄

“这次节目的主题是‘体制机制创新’,而政务观察员正是实验区顶层设计的参与者和实践者,面对相关问题,他们会更客观地评价部门职责是否到位,是否与设计初衷相吻合。”平潭传媒中心问政办主任、《问政平潭》制片人高芳说,这将成为今后节目的常态,实验区党工委领导将轮番登台,对部门工作进行点评。

今年以来,平潭创新群众监督机制,推出全媒体问政节目,通过暗访、走访、热线电话等方式收集问题,并运用电视、电台、网络、报纸等平台,展开全媒体问政,达到“正风肃纪、服务群众”的效果。

4月,首期广播版《问政平潭之有事您说》开播,针对群众关注的问题进行政策解读和答疑解惑;次月,电视版《问政平潭》正式上线,将政府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拎”出来,并进行现场问政。

“不作秀、不彩排”,少了客套和寒暄的“套路”,火药味儿十足节目看着的确过瘾,但是如何才能知道问题是否顺利解决呢?

《问政平潭》现场。江信恒 摄 

着眼于打造“新闻+政务+服务”的全媒体问政模式,平潭全媒体问政强调“回头看”环节,已形成栏目曝光问题、部门整改解决、群众满意度测评、大督查跟踪问责问效的运行体系,并开设了《问政追踪》《问政追追追》等栏目,持续跟踪整改落实情况,推动实现“件件有反馈、件件有整改、件件有督办”。

不久前,在《问政平潭之有事您说》第十九期节目上,有市民反映盛林路翠园新庄路段存在污水横流的现象,周围卫生环境较差。节目播出后,实验区交建局及相关单位立刻组织工作人员,赶往现场进行处理。

如今,该路段污水排水顺畅,不少群众竖起了大拇指。“通过拨打问政热线,马上就有人跟进,及时协调处理问题,街道卫生状况得到了改善,特别感谢节目组!”市民吴女士说。

在高芳看来,平潭全媒体问政的最终目的是推动问题得到解决,形成政府与群众常态化沟通机制,架起政民之间的“连心桥”,以此改变“平潭速度”,促进和谐平潭建设。

为此,平潭全媒体问政还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举办“问政平潭·基层行”活动,设立线下诉求登记咨询台,征集群众诉求,实现“市民有诉求、节目组有追踪、部门有答复”,进一步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从源头上解决群众的切身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问政平潭之有事您说》播出28期,其中反馈版9期,上线部门18家,收集到群众诉求421件,现场解决222件,后续跟进解决199条,办结率100%;举办问政下基层活动27次,收集问题线索62条;《问政平潭》播出6期、问政单位20家,收集群众诉求343条、已办结转办诉求261件。

“实验区是目前全省范围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打造全媒体问政节目的地区,我们要通过这种形式,持续推动改进平潭干部的工作作风,为实验区‘一岛两窗三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刘春兰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