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台湾老人带动钟门村民 让古老村落活起来
2020-06-22 08:41:00 来源:平潭时报 作者:孙梦玲 江信恒原标题:一位台湾老人带领钟门村民 让古老村落活起来
苏文桢(右二)与村民讨论村子未来的规划
傍晚时分,钟门村的海面上波光粼粼,夕阳挂在远处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上,将这个渔村映照在油画中一般,微风袭来,直觉惬意。近日,台胞苏文桢带着我们走上街头,颇为自豪地说:“你看,我说的没错吧,傍晚六点的钟门村是最美的。”一路上,苏文桢和来往村民熟络地打着招呼,有些村民他还叫不出名字,但依然热情点头问好,他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融入这个村子,甚至去带动村民,把钟门村变成景美人更美的宜居家园。
一场中秋晚会,赢得村民理解认可
台胞苏文桢今年已经76岁了,1989年就来大陆发展,在云南从事茶叶贸易工作。2013年,苏文桢嗅到了平潭开放开发的机遇,便决定来岚发展。2019年夏天,由于被钟门村的自然风光所吸引,苏文桢加入了钟门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希望以台湾乡村管理经验来支持钟门村的振兴发展。
苏文桢来到钟门村不久便逢中秋佳节,他兴致勃勃地想举办一场中秋晚会。可村干部对他摆了摆手:“办不起来的,村里大多都是老人家,也从来没办过晚会。”村里的老人会也不看好,表明村里没有这样的传统。苏文桢并没有就此放弃:“我想着先把节目张罗起来,村里就这么大,村民肯定要来凑热闹的。”
于是,苏文桢找来了村里跳广场舞的大妈开始排练舞蹈,又找了学校帮忙组织学生编排少儿节目,然后挨家挨户宣传中秋晚会,邀请大家前来观看。见他张罗得如此起劲,村干部也一起帮忙通知村民,参加中秋晚会即可领取中秋月饼一份。
令苏文桢倍感惊喜的是,中秋晚会当天有1500多名村民前来。钟门村、友谊村的村民齐聚一起,共赏“月圆人团圆”的中秋晚会。村民们至今记忆犹新,感慨过了一个特别的中秋节,甚至期盼今年能够再办一场。因为这位台湾同胞的到来,村里变得热闹起来了,人心也慢慢聚起来了,苏文桢也受到了大家的理解与认可。他组建了钟门村志愿者服务队,借台湾志工的管理经验提高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共同营造美好家园。
一次集体参观,唤醒村居管理意识
钟门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渔港,村民多以渔业为生,港口沿线的村道上随处可见村民堆放的渔具。苏文桢觉得随意堆放不太美观,影响环境整洁,便呼吁大家将渔具收回家中,但村民们贪图便利,仍旧堆放在渔港周边。见此状,苏文桢和钟门村村干部协商,带着村民去参观金井片区的青观顶村。近年来,青观顶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被纳入省级乡村振兴战略试点村,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
“村里的老人家,大多没出过几次村子,不知道别的村庄现在有多美。”在青观顶村,苏文桢带着村民们走在干净敞亮的村道上,道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鸡舍鸭舍也都不见踪影。村子美了,青观顶的村民们开起了民宿,盘活乡村旅游。苏文桢趁热打铁告诉村民们:“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我保证钟门村会更美!”尽管半信半疑,但村民们还是配合钟门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安排,同意迁移鸡舍鸭舍,设立公共渔具广场,规范渔具的堆放。
在苏文桢看来,乡村改造,首先要培养村民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并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要在“育”上下工夫,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同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刻不容缓。苏文桢说,“原生态文化的建设与传承,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一步。”苏文桢还常常邀请爱好摄影的朋友前来钟门村采风,宣传钟门村的美景。“我希望能借着北部生态廊道二期的建设,带动钟门村的旅游业发展,让更多人看见钟门村的美。”苏文桢说道。
去年11月,钟门村民参观青观顶美丽乡村建设(资料图)
一个千年古村,焕发旅游发展生机
今日的钟门村,经过乡村改造,呈现出一派新气象。走在村道上,石头厝连成排,邻里和谐交流。聚民心、听民意,最重要的还是找到一条适合钟门村旅游发展的道路。在苏文桢心里,早已经有了答案。“建设乡村民宿可成为闽台合作的良好切入点,既可以缓解旅游住宿短缺问题,还可以为传统村落转型升级提供契机。”
苏文桢说,钟门村是千年古村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史料记载,钟门村曾是平潭境内人烟阜盛、市井繁荣、人才辈出的首善之地。苏文桢表示:“清代的驸马墓,还有南北朝的古窑遗址,这些资源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都可以利用起来。”同时,在苏平片区钟门村的乡村振兴规划方案上,“钟情海湾”“海景主题石厝民宿”全在发展规划之内。随着北部生态廊道二期的建设,钟门村的生态旅游发展近在眼前。
日前,苏文桢还注册了福建昌盛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台湾彩珠葡萄种植技术。分别与钟门村和友谊村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签订租地合约,计划在两个村子栽种彩珠葡萄。“我们现在已经试种了500株,如果试验成功就可以推广给村民们一起种植,把钟门村的生态旅游做起来,使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责任编辑:念媛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