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惠两岸 岚台融合促发展
2021-01-28 08:17:18 来源:平潭综合实验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孙梦玲货畅、人兴、业旺、心合,是近些年平潭呈现的两岸民间互动景象。立足“一岛两窗三 区”战略定位,“十三五”期间,平潭全力推动 “应通尽通”,打破台胞、台企、台货进入大陆 的隐形壁垒,努力构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先行区,不断开创两岸融合发展新局面。
以“通”促融 深化两岸行业标准共通
“多多老师,我好想你啊。”25日上午,当陈亚妏出现在平潭体育场时,7岁的魏为琴飞奔过来紧紧地抱住她。“多多老师”是学生和家长对台籍教师陈亚妏的昵称。这天上午,是陈亚妏和自己所带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后的首次聚会,孩子和家长都欣喜万分。
2017年4月,陈亚妏来岚执教,她申请创办融合试验班,运用台湾幼教经验开展学前教育,也由此开始了她和平潭的不解之缘。“得益于实验区对台籍教师资格采信认证,让我们能够在大陆顺利执教,这才有机会遇见这么多可爱的学生和家长。”陈亚妏说。
在对台职业资格采信互认的探索上,平潭不断先行先试,主动求新求进。“直接采认台湾地区部分技能人员职业资格”(中餐烹饪、西餐烹饪、美容、女子美发)入选国务院公布的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截至目前,实验区已完成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全部134项职业资格比对与直接采信工作,实现直接采信台湾职业资格95小项,发放采信证书682本。
台胞拿到了职业资格采信证明
在职业资格采信互认的基础上,实验区以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先行区为目标,采认台湾企业资质和行业标准,率先在旅游、建筑、规划、医疗、教育、交通、环保、农业8个领域出台采认台湾企业资质和行业标准的实施办法,已在建筑、规划、环保、教育4个领域实现应用实例突破。
截至2020年底,平潭已吸引台湾62家建筑企业、7家环保企业在岚备案,承揽或参与近40个公共工程项目;并率先建设首个从设计、施工到物业管理全链条融合台湾元素的台胞社区,打造两岸“行业标准共通”样板工程。
以“惠”融通 让台胞台企更有获得感
27日下午,在实验区台胞台企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台胞林坤纬正在咨询民宿审批相关事宜。回想起2019年在北港村开的第一家民宿,再到如今的第三家,林坤纬坦言,实验区的政策红利让自己在岚开创的事业不断跃上新台阶。
台胞台企服务中心通过创新高效便民模式,为台胞提供便利 融媒体记者念望舒摄
2019年9月,实验区印发《平潭综合实验区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台胞来岚就业创业的办法(暂行)》的通知,为台胞在岚创业提供场地、厂房、门面等必要场所支持;支持民营企业、台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用人单位吸纳台胞就业。“平潭对台胞的政策支持,很好地帮助了我们在创业初期站稳脚跟,即便是疫情期间,实验区也针对性出台相关补助政策,很贴心。”林坤纬说。
自《平潭综合实验区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台胞来岚就业创业的办法(暂行)》出台以来,实验区不断落实落细相关政策,让台胞台企享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据悉,2020年以来,实验区共兑付补助资金54万元;认定并授牌2个区级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分别兑现20万元奖励;拨付兑现省级台湾青年奖补资金181万元;在岚民营企业、台资企业为台湾青年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此外,为积极帮助台胞台企共渡难关,实验区出台《支持台资企业应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九条措施》及实施细则,给予台企复工复产补助租金减免、金融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共兑付补助资金29.2万元,为288家台企减免租金199万元。
近年来,实验区涉台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依托台胞台企服务中心,通过创新高效便民模式,整合涉台审批事项,实现“一口受理”。通过开展“不见面审批”场景建设和提升“一码通行”功能,建立政策兑现部门互联互通机制,新推出线上公众号和服务大厅微信号,持续完善线下线上“全链条”服务功能,以确保台胞台企同等待遇落到实处。截至去年12月底,台胞台企服务中心共接受咨询和办理各项业务28273件;累计向台商台胞发放“金融信用证书”58本,台胞专属“麒麟卡”近1700张。
以“情”通融 建好两岸同胞共同家园
元旦前夕,海坛片区台康社区在台湾文化广场举办“情缘两岸筑梦远航”联欢会,两岸同胞相聚一堂,共同许下新年期望。在平潭,岚台社会融合面不断拓展,推进融合试点村建设,现形成了上楼村、东门社区、台康社区等8个各具特色的基层融合示范村居。
构建以台籍社区营造师、台湾社工等队伍为主的融合纽带,深化两岸基层治理互鉴融合,是实验区进一步探索两岸共同管理的新模式。在苏平片区友谊村,由台湾志工苏文桢带来的黄金百香果,绿了荒山富了百姓。对于百香果前景,苏文桢信心满满,他认为待到百香果产量稳定了,就可以发展一系列衍生产业链,通过借鉴台湾成熟经验,可进一步助力友谊村产业发展。“文桢很热心,多亏了他给我们带来了致富经,乡亲们也都很喜欢这位来自台湾的朋友。”友谊村村民林美娇说。
上楼村试点两岸融合社区建设,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常常活跃在台湾社工队伍当中还有台胞林巧英,实验区文艺晚会上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2009年,林巧英来岚创业,销售酒类、日用品等台湾商品,成为台湾小镇首批创业者之一。
2020年12月26日,福平铁路正式开通运营,高铁中心站店面成为商家必争的黄金商铺。林巧英抢占先机,开起一家“闽台特产”商店,开业首日便吸引不少游客前往选购。林巧英表示,得益于平潭对台便捷的物流通道和优惠的通关政策,商店里的货物不仅保真还平价。“让游客们不用去台湾,在高铁站,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台湾商品,还能作为伴手礼带走。”林巧英说。
依托地缘、政策优势,借力开发建设,两岸经贸往来已成为实验区对台的一张“烫金名片”,吸引越来越多台胞台商来岚兴业。2020年以来,实验区新增注册台资企业150家,新增台湾个体工商户25家;向台湾进出口农渔产品货值5.55亿元、比增55.44%;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入区货值8.45亿元、比增54%;海运快件进出口货值11.26亿元。为了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平潭全面推广预约查验电子平台、“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便利措施,进一步优化查验作业模式,平潭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下降到4.86小时、0.36小时,其中进口台湾水果和冰鲜产品通关仅需3小时左右。平潭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位居福州关区第一,通关便利化测评保持全省前列。
实验区台湾工作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紧扣实验区“四篇文章”,攻坚“八大工程”,充分发挥实验区在联通两岸、链接全球的独特作用,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努力构建“六大纽带”,全力在凝聚“基层一线、青年一代”,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走前头。
责任编辑:刘春兰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