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村:党建引领 脱贫路越走越宽

2021-03-09 08:20:54 来源:平潭综合实验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林小玉

有效盘活和利用村庄资源、探索种植农业高优品种、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在平潭开放开发的大潮中,大坪村坚持党建引领、多维发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大坪,让每一个村民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大坪村的小康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大坪村村民李元钊说的,也是众多村民的心声。

近年来,大坪村依托优势发展农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图为农户采收白萝卜(资料图)

兴农业 农户增收富起来

“再过半个月,地里的马铃薯和大葱都能收了,马铃薯将近400亩,亩产大约6000斤,前些天,我又租了40亩地,准备种红薯。”昨日,说起今年的收成,李元钊感叹道,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家还是贫困家庭,没想到如今竟能承包700亩地,摘掉贫困帽,直奔小康。

“和原来的日子相比,现在的小康生活是过去不曾想,也不敢想的。村里的面貌也有了很大改变,人多、地少、收入低的情况已不存在了。”李元钊说。

2000年,几名外地农商来到村里租农田,并找到李元钊搭伙,种植马铃薯、萝卜等传统农作物。经过多年发展,李元钊的耕地占了大坪村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些年他通过集约化利用土地,让闲置的土地流转了起来,不仅让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还为当地村民增加了租金收入。

“老李开始承包土地后,地里的收益一天天见好,生意也越做越大,还开了公司。”君山片区大坪村党总支书记曾华艳说,李元钊现在还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与大坪村生产队签订合同,扩大荒地承包面积,并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鼓励村民自己当股东。

像李元钊这样的种植大户,大坪村还有许多。

农业发展让大坪村民增加就业渠道和收入,提升了生活水平。如今的大坪村,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因地制宜、抢抓机遇、改造农田基础设施,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0000元。

在发展农业方面,大坪村还突出村企联建,坚持“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探索“党建引领、村企联建、资源共享、互动共赢”的党建新模式,助推大坪村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坪峰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党支部是非公企业党支部,由大坪村党总支选派一名党员兼任企业党支部书记,村里党员致富带头人作为支部委员,并通过实施‘双向培育’行动,即企业帮助培养年轻党员成为致富能手,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加快增收致富步伐。”曾华艳介绍,在村党总支的帮助下,坪峰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在大坪村的农产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经济利润也由20多万元增加到近100万元,呈现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

重旅游 红色资源活起来

令人欣喜的是,大坪村的产业正朝着多元化高质量方向发展。

大坪村是革命老区村,有着深厚历史沉淀与丰富红色资源,曾涌现出曾焕乾、曾焕众等革命烈士以及中科院院士曾融生等先进人物。

去年7月1日,大坪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馆开馆后,每天都能接待4个以上区内外党组织来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发黄的照片、珍贵的文物、尘封的文献讲述历史故事的同时,也唤醒了大坪村红色旅游资源。

“我从事旅游行业,很喜欢去挖掘特色景点,自己也很喜欢去有故事、有历史的地方游览,大坪村我来过两次,每次参观完主题党日馆,还会到曾焕乾故居走走。”旅游从业者王先生说,希望大坪村可以继续挖掘资源禀赋,将红色旅游与产业进行结合,增加旅游观赏性,延长游客逗留时间,进一步发展大坪旅游。

目前,大坪村与实验区纪工委、检察院、税务局等单位开展党建共建,创新支部活动形式,丰富理论学习内容,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共同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并借助主题党日馆开馆迎客的契机,深入挖掘大坪村红色文化资源,拓展红色文化内涵,讲好大坪故事,努力将其打造成区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各级党组织开展党性教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阵地。

“最近,实验区对大坪村旅游产业发展做了进一步规划,我们也非常期待规划的落地,希望大坪村的旅游发展能再上新台阶。”曾华艳对大坪村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充满期待。

探新路 两岸融合实起来

“大棚已经搭建好了,大约10亩,接下去就是与对方对接种植品种,再看需提供哪些配合。”近日,大坪村与台湾的坪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将村里的10亩土地出租,拟种植台湾水果。

曾华艳告诉记者,岚台合作模式已成为大坪村的特色,借鉴台湾特色农业管理模式,大坪村农业发展正迈出新步伐。

2019年,大坪村从台湾苗栗县大坪顶引入台农百香果、满天星百香果等4类百香果种苗,打造面积约68亩的百香果种植基地。“台湾百香果维生素含量高、果肉饱满、香味浓厚,是不少消费者的‘心头好’。种植具有周期短、易管理、效益高等优势,市场潜力大。”曾华艳说。

在尝试百香果种植之后,去年,大坪村再次搭桥,联系上坪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固定分红的模式进行合作。

据了解,大坪村在传统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后,开始探索两岸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对台合作经营模式,加快土地流转,建设岚台合作农业示范园,并通过农户分红、劳动雇佣等形式,将散户种植转变为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有效带动村民增收。

“种植大户承包土地,使得村里闲置的土地得到集约化利用,不仅扩大了种植户的生产规模,还为村民增加租金收入,也为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曾华艳说,依托大坪村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条件,他们积极与台湾农业、外地农业联系,引进他们的特色产品进行培育,为大坪村农业发展注入新血液。

除了引进台湾农业,曾华艳还与村干部、农户代表到宁德等地走访,了解当地的特色农业发展,探索开辟科技农业示范、特色花卉种植、农副产品交易、农耕文化体验等四大功能区,全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链。

责任编辑:陈耀峰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