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非遗亮相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向全世界“种草”平潭非遗
2021-07-16 09:00:59 来源:平潭综合实验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融媒体记者 郑也 图片 出自漫画家赵曙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7月16日至31日在福建福州举办,这是中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也是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承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今年平潭列为世界遗产大会的参观点之一,精彩的平潭非遗亮相世界舞台。六千多年的海洋特色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形成了多元素的海岛非遗——藤牌操、词明戏、闽剧、贝雕、海柳雕、米糊药等,还有不可移动的非遗品牌——平潭五福庙,以“一庙两城隍”蜚声海峡两岸,彩色的城堡石头厝等等,这些散落在海坛岛上的非遗宝贝,通过保护传承走进世遗大会。
今日,《平潭蓝》将这些非遗一一亮相,以平潭青年画家赵曙合画的漫画作为插图,为读者呈上一盘非遗大餐!
姓名:藤牌操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龄:约450岁
传承人:陈文英、张纬荣、蒋心华等人
特点:表演形式多为两军对垒,互相攻守等。以打击乐伴奏为主,即怀鼓、京鼓、大锣、小锣、大䥽、小䥽,并配以唢呐曲牌,曲调明快,表现强烈的战斗气氛。
成长故事:2012年12月成立平潭藤牌操协会,在省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培训基地加强闽台合作,接待台胞15批次;同时积极参加区内各项大型庆典、活动表演;多年来连续走进平潭实验小学校园配合“校本课程”,现又已创新编排《藤牌健身操》十套将提供平潭实验小学师生课间操使用。
姓名:平潭贝雕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龄:近百岁
传承人:蒋心忠、詹立新、詹胜、周明等人
特点:平潭具有极其丰富的海洋资源,作为水生软体动物寄生体的贝、螺种类多达169种,且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以形态独特、色彩美观的贝、螺做为家居和个人装饰品。
成长故事:2021年平潭海峡民间艺术馆成立,打造了一个非遗“活态”传承平台;平潭贝雕列入第六批省级非遗名录;平潭贝雕”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姓名:词明戏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龄:近400岁
传承人:林文远、林心惠、林心瑜、林心荷等人
特点:声腔系由明代流行的弋阳、昆腔、余姚腔和平讲调融于一体,形成以北调、阔调、水调及白字等诸腔杂陈的地方戏;其线戏钩牌称“架头”,为宋代傀儡形态遗存,线功独特;词明戏演出剧目为明代传奇和民间神话戏两种。
成长故事:“词明戏”曾消失在历史风尘中,但老艺人们重振旗鼓,词明戏内蕴外盈的曲调范式、音乐元素已深刻地融入平潭本土诸多的戏曲、音乐艺术中。
姓名:平潭米糊药
(包括两个区级非遗项目:平潭米糊药、米糊药)
年龄:300多岁
传承人:陈国强、陈道光、郑云寿等人
出生环境:平潭四面环海,湿气较重,湿易困脾阳,故海岛人多脾虚湿滞,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等脾胃症状。特殊的自然环境,催生了健脾和胃兼祛湿等功效的米糊药,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成长故事:近年来,平潭中医师结合中医“整体观念”与“辩证论识”的理论,改良原来民间粗糙制作的工艺,进一步优化、创新米糊药的配方和生产,使其更精细化、个体化,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配方,更加精准地发挥作用,推动米糊药更好、更高的发展。
姓名:岚台传统灯笼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龄:约100岁
传承人:康桂箖、谢雅纯、黄信镕等人
特点:灯笼骨架选用的是台湾三年生高山桂竹,竹子代表君子谦卑,竹子多节寓意节节高升,竹子多生竹笋寓意多子多孙延绵不断。灯笼流苏选用橡树皮,由手工揉搓而成。悬挂灯笼是寓意添丁发财求光明之意。
成长故事:岚台传统灯笼源自大陆传统灯笼技艺,从福州流传到台湾。漫长的两岸经贸往来中,平潭民间也广泛流传着传统灯笼工艺。平潭的青年匠人康桂箖,拜师中国传统灯笼第二代传承人谢志成及花灯艺阁技艺传承人黄信镕……
姓名:平潭闽剧
年龄:300岁
传承人:陈纪祥、魏雨泉、林孝韩等人
特点:平潭闽剧起源于福建中部和东部沿海地区,是在当地民间小戏“江湖”“平讲”“儒林”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民间音乐(如民间乐曲“十番”、婚丧喜庆吹奏的“鼓乐”)等艺术形式发展而成。
成长故事:平潭县闽剧团的前身为“前哨闽剧团”(1943年)。自1952至1995年,平潭闽剧团演出现代戏74本、传统戏151本,参加省、市、专区会演剧目共19本,创作、改编剧目52本。《汉宫梦》开启平潭新编历史剧先河,《天鹅宴》获全国文华奖。还获得“曹禺戏剧奖”和“田汉戏剧奖”等国家级大奖。
姓名:平潭海柳雕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龄:200多岁
传承人:施孝斌、施伟婷等人
特点:海柳珊瑚的一种,因其外形长成树枝状,很像陆地上的柳树而得名。平潭民间艺人利用海柳奇特外观,通过剪枝、刨、磨、挫、钻、雕镂、抛光等十多道工序,雕塑出各式精美逼真的人物摆件、花鸟虫鱼、烟嘴、手玩件、挂坠、戒指、佛珠等艺术珍品。
成长故事:因其工艺复杂难度大,制作耗时,在快速运行的当代,此项手艺险些消失,在平潭相关部门的重视、挖掘、抢救下,使这朵濒临凋谢的文化花朵再次绽放。
姓名:平潭释德悟传统中药外敷疗法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龄:100多岁
传承人:刘成立、刘果林等人
特点:释德悟传统中药外敷疗法继承中医骨伤科疗法,运用平潭民间祖传中草药外用偏方辅以特色的经络穴位整复手法,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陈年顽疾的一种传统技艺,因其独特的疗效而声名在外,疗效显著。
成长故事:因其技艺精湛、疗效显著、口碑良好、技术文化底蕴深厚广受平潭人民好评,2019年“释德悟传统中药外敷疗法”获批平潭综合实验区传统中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姓名:郑氏药浴导引按跷疗法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龄:130多岁
传承人:郑华敏、王龙斌等人
特点:旧时平潭岛地理位置偏僻,人们多以捕鱼为生,风吹日晒,患风寒、暴晒暑湿、蛇虫咬、疟疾、疮痈疔毒、外伤等疾病居多,郑氏药浴导引按跷疗法用平潭本地青草药治病去苦。
成长故事:郑氏祖母擅用平潭岛民间草药及中医点穴按摩术治病,足迹遍及平潭,治病救人。传人郑华敏,在祖辈的医学基础上研究一套养生治疗理论。并自费建设青草药药浴泡池、近80亩草药园,种植难以采摘的青草药。
姓名:翁氏二指禅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龄:100多岁
传承人:翁祖强、翁虹月等人
特点:翁氏二指禅外治技艺(以指代针)主要是指翁氏二指禅腰痛膏方、腰痛灵方综合性传统医术。
成长故事:2017年翁氏二指禅与平潭县民间中医药学协会合作成立翁氏二指禅手法外治研究所。2018年翁氏二指禅外治技艺被《福建省民间特色中医集萃》收录。
责任编辑:林斯峥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