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台传统灯笼闪耀非遗融合之美

2022-05-20 09:15:44 来源:平潭网 作者:陈澜清文/摄

“岚台传统灯笼与福州脱胎漆艺结合而制成的漂漆灯笼,是非遗创新融合的结果,我想用每一盏传承着传统文化的伞灯,讲好两岸故事,传递两岸情感的温暖联结。”在平潭台湾小镇的台湾民间彩绘伞灯体验馆里,康桂箖正在专心致志地制作着漂漆灯笼,向来访者介绍着漂漆灯笼的来历。

作为岚台传统灯笼传承人,眼下,这款结合了福州脱胎漆艺的漂漆灯笼是康桂箖的最新独创。漂漆灯笼如何制成?岚台的非遗元素再一次碰撞,将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日前,记者来到体验馆里一探究竟。

现场教学

感受色彩流动美学

步入展馆,音乐典雅,古色古香,几名参观者正目不转睛地看着康桂箖制作漂漆灯笼。康桂箖身着褚黄色汉服,好似一位古代的漆艺手作女子正在忙碌。

调色是制作漂漆灯笼的关键步骤,康桂箖将的蓝色、红色的漆颜料调制后,慢慢将其滴落在水面上,这时,神奇的一幕发生。与传统的颜料不同,漆颜料全部漂浮在水面上。

康桂箖说,制作漂漆灯笼是脱胎漆,是天然生漆,具有密度轻于水、不溶于水的特性。生漆从漆树上产出,所谓的“百里千刀一斤漆”,说的就是漆树产漆不易。生漆常被用到漆器制作中,从古至今,漆器的丰富和瑰丽,都令人屏息凝望。

“如果想让漆颜色更加透亮,可以加入松节油和金粉,让颜色变得更灵动起来。”正说着,康桂箖在水面上点入几滴松节油,并撒上一层金粉。接着,她拿起一只画笔,在水面漆颜料上轻拨数笔,画面立刻发生了变化,再轻轻地“呼呼”吹几下,漆颜料在气体动力加持下,不断地变化流动。此时,水面的纹路又发生了变化,色彩的流动美学在这一点一拨一吹间,淋漓尽致,不动声色地呈现出来。

“颜色调好了,可以制作漂漆灯笼了。”只见康桂箖将一盏白底的灯笼轻轻放在水面上,当灯体的棉布与水接触的一刹那,漆颜料迅速附着到棉布上,在接触面呈现一幅漂亮的图画。康桂箖把握好角度,再经过轻按、压滚等一番操作,再提起,灯身通体定格住一层美轮美奂的漆颜色,让人叹为观止。

“漆的调配和稀释要掌握好比例与浓度,想要颜色艳丽,需要增加用量和比例,反之亦然,整个创作过程全凭一种感觉。”康桂箖说,漂漆灯笼是即兴创作,一半在于人为,一半也是天成,它的美在于偶然性和不可复制性,“每一款漂漆灯笼都是单品,颜色浓淡全凭制作者喜好,类似于蓝染,世界上找不出一款颜色相同的灯笼,可谓‘私人订制’。”

寻漆不易

匠人之心精益求精

这种漂漆灯笼从何而来呢?故事还要追溯到2021年。去年国庆期间,在田美澳举办一次“非遗进景区”活动举办中,不少市民和游客被康桂箖制作的岚台传统灯笼所吸引,大家在欣赏的同时,还提出了不少好点子。

“岚台传统灯笼是平潭非遗,可以结合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工艺,制作出更美的灯笼。”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现场观众讲的这句话,挑起了康桂箖的好奇心。

“漆可以上灯吗?听都没听说过,不知道漆上灯有什么效果。”当时,康桂箖对漆器工艺知之甚少,但对于创新制作工艺的涉猎,她一直保持着极大热情。于是,她开启了一段前往福州的寻“漆”之路。

说起福州脱胎漆器,大多数人并不陌生。作为福州工艺美术“三宝”之一,一件脱胎漆器从选料、塑胎、髹饰至成品,都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2006年,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还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过与福州脱胎漆器老艺人、福州市漆艺术研究院专家数次请教,一种近年来用于漆器制作的创新工艺——漂漆,进入了康桂箖的视野。据介绍,漂漆以浮于水的稀释剂调和大漆,用点、甩、弹、划等手法,在水面绘出图案效果,效果总能出乎意外,极具趣味性。

几次上门拜访、摸索学习,制作漂漆灯笼有了“新眉目”。康桂箖发现,在福州,已有传统油纸扇与漂漆结合,制成漂漆扇的成功先例。“漂漆扇用的是纸质材料,而灯笼采用更具有吸附能力的TC棉布,在制作漂漆过程中,更易上色着色。”这个发现,让康桂箖发现了制作漂漆灯笼成功的可能性。

经过不断试验等,几个月后,漂漆灯笼正式出炉了。今年“三八”妇女节期间,十盏漂漆灯笼刚制成,就被人预订一空,广受市场好评。

薪火相传

创新工艺弘扬非遗

要得到一盏精美的漂漆灯笼,除了完成漂漆步骤,还要完成自然晾干、挂流苏、上浆和桐油、打图案等十几道工序,耗费近十五天时间才能完成。想起一路的摸索,康桂箖也碰到了许多困难。除了求师拜学的时间、精力等成本压力,对于灯笼的耗材损耗也占了很大比例。

康桂箖坦言,在尝试漂漆工艺的过程中,浪费了很多灯笼,看着这些灯笼骨架,十分心疼。“制灯者爱灯,灯笼的骨架采用台湾的高山桂竹,是工人千辛万苦一棵棵从山上背下山,经过多道工序制成。最后又漂洋过海,来到平潭。看着这些失败品,总会想起种种辛酸。”康桂箖说。只有创新工艺,才能让岚台传统灯笼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传递更温暖的两岸情感联结。

当天展馆外,几盏现场制作的漂漆灯笼正在风中,静静地晾晒着。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漂漆灯笼,市民何明芳尤为感叹,“制作漂漆灯笼的沉浸式体验感很强,看着漆颜料在水中晕染开来,十分治愈,亲手制作一盏属于自己的漂漆灯笼,就像创作一张画作,有很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何明芳说。

近年来,康桂箖一直致力于传承弘扬岚台传统灯笼文化和制作技艺,此前,她融合平潭贝雕等平潭非遗元素,创作贝雕灯笼,也深受大众喜爱和好评。

“我想让更多游客和市民在平潭就能体验到不同灯笼的制作方法,让岚台传统灯笼文化在平潭发扬光大。”康桂箖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拓展思维,重点打造插画灯笼、漂漆灯笼、贝雕灯笼的DIY课程,吸引更多游客和市民前来体验。

一顶顶精致的漂漆灯笼悬挂在展馆内,蓬荜生辉,千年的漆文化流淌在岚台灯笼上,烛火隐隐触动,温暖人心,更是在岚岛升起了薪火相传的星星之火。

责任编辑:林斯峥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