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丨平潭:生态为底 逐绿前行向未来
2022-08-23 09:39:28 来源:平潭网平潭网8月23日讯(融媒体记者 林舒玲)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平潭的“真宝贝”,自实验区成立以来,改善生态环境这项任务始终摆在重要的位置。从风沙侵袭的海岛嬗变成为国家森林城市,是平潭十年间不断努力的成果。水环境质量、海洋生态保护、海水水质均得到全面提升,开门即见“平潭蓝”;全区累计完成造林绿化总面积21.53万亩,出门可遇鸟语花香。碧海蓝天、绿树环抱的生态海岛正绽放着清新宜人的魅力。
从高空俯瞰平潭,郁郁葱葱的绿意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资料图)
修复海洋生态 碧海银滩惹人醉
夏日,碧波荡漾的清澈海面,海天一色的滨海风光,游客在蓝色大海中畅游。今年夏季,平潭接待游客大幅增加,龙王头成了游客来岚打卡的必选项。
“龙王头景区不仅沙滩干净整洁,旅游配套设施也很不错,骑着自行车沿着观光道行驶,很是惬意。”游客陈逸航赞道。
据悉,得益于海坛湾阳光海岸景观护岸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变了海坛湾岸线杂乱、海滩开发无序的乱象,龙王头景区由此焕然一新,而这只是实验区海洋生态整治修复的缩影。近年来,实验区由点及线、连线成面,有序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先后完成竹屿湾和坛南湾生态整治与修复工程、大屿岸线修复及生态廊道建设等岸线整治修复工作。
近日,君山片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进入地面结构物主体结构施工,这一项目涉及大澳湾、裕藩湾、君山环岛路沿线等约9公里海岸带,将构建起东部完整的生态屏障,打造富有质感的碧海金沙。
编制系列规划方案和措施清单;健全海漂垃圾清理保洁作业队伍;加强监督考核;推进海水养殖整治……据实验区资源生态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大气环境处负责人黄吉甫介绍,近年来,实验区有计划开展海洋生态的修复工作,并取得多项亮眼的成绩。数据显示,实验区成立以来,近岸海域一类、二类海水水质面积比例从最初的82.1%提升至100%。2021年一类、二类海水水质面积比例达到92.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6.5个百分点。
打造绿色屏障 防风固沙成效显
“平潭岛,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曾几何时,这句民谣是平潭的真实写照。实验区成立以来,进一步巩固、完善平潭森林生态环境体系,连续多年实施大绿化工程。
2017年,实验区启动创建省级和国家森林城市;2019年启动为期三年的绿岛花城建设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森林生态建设,以森林为主体的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全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青山绿水资源常在,“不长草”的平潭更是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的金字招牌。
位于平潭西北部的长江澳风口,是全区最大的风口,也是历史上遭受风沙灾害最严重的区域。多少年以来,平潭一直未能在这里建起沿海防护林。
实验区成立伊始,党工委、管委会就将长江澳沙荒风口综合治理工作列为全区生态环境整治的重点。自2010年起,持续发动群众在风口地带退耕租地造林,并向海岸线推进,夯实平潭西北部森林屏障。
林进沙退,沿海基干林带不断向前推进,长江澳风口绿色屏障渐渐筑牢,生态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为彻底根治老风口带来的灾害,平潭还启动了幸福洋吹沙地新建防护林项目,2012年至2021年,营造防风固沙林2.35万亩,种植“闽平2号”木麻黄水培容器苗470万多株。
“我们采取了挖沟排碱、选用良种壮苗、严格质量管理等措施,新造幼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普遍长势良好,林分高度郁闭,起到了较好的防风固沙效果。”实验区资源生态局林业管理处处长黄振超说。
目前一片壮阔的林海与芦洋浦、长江澳防护林连成一体,总面积5万多亩,是“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面积最大、成林最快、森林景观最佳、生态效果最好、生态效益最为显著的地区。
据统计,截至2021年,平潭森林资源总面积18.4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61.19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8.71%。全区森林林分质量进一步提升,沿海防护林体系更加完善,森林总体防护功能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通过填平补齐、加宽加厚,综合治理三个沙荒风口,重点区域生态功能不断增强,基本建成带、网、片、点相结合,多树种相配套,初具抗御风、沙、水、旱、潮五大灾害的防护林体系。
绿化花化彩化 绿岛花城生活美
长江澳和幸福洋的变化是平潭生态系统修复的喜人成果。天蓝海碧、全年见绿、四季有花……近年来,依托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和绿岛花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平潭加快推进以造林绿化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平潭生态岛,为“一岛两窗三区”建设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儿童乐园、音乐留声机、景观木栈桥……近日,平潭市民广场完成提升改造,为金井新城增添了一处集“运动健身、智慧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公共休闲空间。
平潭市民广场是实验区持续推进城市公园建设的一个缩影。自实验区成立以来,城市绿化投入持续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不断强化,截至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片、环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市区与郊区融为一体的园林绿地系统。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全区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126.7公顷,其中公园绿地391.8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15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9.03%,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0.9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29%,城乡人居环境大幅提升。
如果说城市绿地的建设,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休闲漫步,那么绿道网的建设,不仅让平潭市民在岛内就能直通“诗与远方”,也成为吸引游客来岚的烫金名片。
在金井大道渔平互通立交桥周边绿化带上,经过修剪的绿植错落有致,红色的刺桐绽放树梢,让人赏心悦目。在平潭的路网中,有不少道路已是花草掩映、绿树成阴。
“2011年到2016年,我们的工作主要是保证先绿起来,侧重主要通道、干道上的绿化覆盖,通过高低树种的搭配,形成绿化带中的‘小气候’。”实验区城投集团市政园林有限公司建管部副经理游辉说,2017年平潭实施绿岛花城建设以来,逐步加大了花化彩化的力度,注重更多彩的路域环境打造,“比如说我们在环岛路、金井大道、商务营运中心、主城区交通岛头等区域,种植了不少开花类乔灌木,同时配合季节播种时花,以此提升道路美化品质”。
坐落于乡村间的公园更是为打造美丽宜居的新农村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走进金井片区青观顶村,房前鲜花绽放,道路两旁绿树环绕。青观顶村运用闲置农用地及空地建起一处处绿化公园,呈现出一幅田园山水画。正是得益于绿岛花城建设,许多村民主动把自家的鸡棚鸭舍迁移改造,有的还为村里义务种花、植树。
“这些绿化公园原来是村民搭建的鸡棚鸭舍,这几年借助绿岛花城建设,我们村里的绿化面积逐年增加。村庄不断美化绿化,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提高。”青观顶村党支部书记林月莲说。
2010年以来,实验区林业和园林部门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先后扶持200个次乡村开展绿化美化,大力提升人居环境,实现绿化美化与乡村建设同步推进,群众安居乐业。目前,全区大部分乡村均建有公园或公共绿地,其中建成面积5亩以上的村级公园有26个;先后有15个乡村荣获“福建省森林村庄”称号,其中4个村还获得“国家森林乡村”称号。
“‘十四五’期间,实验区将继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论,持续推进平潭生态环境建设,让平潭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林更茂、城更美、人民生活更幸福,以‘现代化+原生态’的新兴滨海城市形象,架起生态文明、邀约世界的桥梁,迎接海内外宾朋的到来。”黄振超说。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