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把“民生之盼”变“民生之赞”

2022-09-29 09:38:33 来源:福建法治报 作者:陈菁

原标题:平潭:把“民生之盼”变“民生之赞”

平安,民之所盼,亦是发展之基。近年来,平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力量做好基础性、普惠性民生工作,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打造富有平潭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

网格管理

打造为民服务前沿阵地

“我们民宿里的客人孩子奶粉喝完了,麻烦你们帮忙买下。”

“我爸上周刚动的手术,现在药吃完了怎么办?”

“小孩被狗咬伤,需要到卫生院接种狂犬疫苗。”

……

7月13日,平潭发现本土疫情,让旅游村落平潭海坛片区报村停滞了。在严格落实“人不出户”策略的疫情防控期间,村里网格服务群每天都能收到许多求助信息。在这期间,除了将信息员、宣传员、服务员、调解员、协管员这“五大员”的工作体现得淋漓尽致外,网格员还化身“跑腿员”“采购员”,为群众撑起了疫情防控的“保护伞”。

“我家就在村部对面,村部每天很晚了还亮着灯,工作人员的辛苦我们都看在眼里。”7月22日,报村调整为低风险区,村民林春莲在欢喜之余,不忘为驻守在村部的防疫人员点赞。她直言,这次疫情防控工作可以做得这么好,离不开村两委、片区干部及医护人员的日夜坚守。

网格员陈锦云是报村党支部书记,她说:“过去10天的防疫工作十分忙碌,但好在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取得了一个好成绩。”

底数摸排、网格服务、核酸采样……疫情发生伊始,报村两委、海坛片区驻村干部便坚决按照高风险区域“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的要求,分为5个网格服务小组,为群众上门派送物资,保障群众正常生活。

“我们还对照原来的网格化台账,摸排外来务工流动人口和常来往于城乡的村民数量,为核酸采样、物资发放、管控服务工作提供基础支撑。”陈锦云说。

网格员为群众分发物资 

为发挥基层网格化管理优势,平潭把疫情防控作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试金石”和“大考场”,构建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防控体系。期间,发动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等力量,逐户摸清封控区人员底数,掌握独居老人、孕产妇、残疾人等信息,规范落实上门核酸、垃圾清运等工作,及时服务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切,确保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到位。

基层是增强社会治理能力的关键所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平潭坚持把网格化管理作为推进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手段,把基层党组织的根扎进小区网格,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激活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

近期,平潭还对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提档升级。此次升级最大的亮点就是将全区的处级干部下沉一线,将群众自治力量、行政执法力量、党员干部力量有机融入网格,为一个村居网格搭配6支队伍,推动基层治理力量落到社区、网格、楼栋、岸线、景点,全力构建以综治中心为枢纽、以网格为基本单位、以信息化为支撑,覆盖城乡社区,沿海岸线的网格服务管理体系。

纠纷调解

健全多元纠纷调解机制

“多亏了法院的‘总对总’线上调解,让我的当事人和被告在身处异地的情况下,在半个小时内便顺利达成调解协议,高效解决了金融纠纷问题,极大减少了当事人的金融风险。”某银行代理律师施海婷说道。

不久前,得益于平潭法院采取的“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某银行与被告蒋某等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上达成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的诉前调解协议,这也是实验区金融消费纠纷全流程线上诉前调解成功的“第一单”。

平潭法院诉前调解金融纠纷

该起案件是由于蒋某与某银行签订了借款合同,由曾某、林某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当借款期限届满后,蒋某未按照合同约定偿还借款本息,经银行多次催讨,仍未归还,银行便向法院提起诉讼。“在了解情况后,我们认为案涉借款事实清楚,具备调解可能性,同时为了避免当事人两地跑,便通过‘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实现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全流程线上办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解纷方式。”平潭法院立案庭庭长陈雄说。

这是平潭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治理格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为民办实事举措之一。近年来,平潭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中的“减压器”和“安全阀”作用,创新工作举措,健全多元纠纷调解机制,先后聚合政法工作部、法院、公安、片区(乡镇)等部门资源,成立联合调处中心8个;探索完善离岛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成立大练社会协同治理中心暨大练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平台1个。由此,平潭构建起“一条龙”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模式,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在基层的作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向海图强

强化智慧管理奋楫逐浪

在平潭苏平片区钟门村警务室内的监控室,村子进出口、村内各路口、村民家门口以及全村车辆通行、人员流动等情况,都清晰地显示在屏幕的实时画面上。

苏澳辖区海岸线长,在钟门村,不少村民都是靠海营生,在海域上搭建渔排从事养殖业的更不是少数。过去,为了保证财产安全,渔排养殖业者会选择在渔排上过夜。

在渔排上风餐露宿的日子并不好过。而“平安家园 智能天网”建设,彻底改变了这个情况,村民们无需在渔排上留宿守护,仅需一部手机,便可通过智能摄像头看到自家渔排的情况,让安全能够看得见。

平潭检察官在养殖污染海洋生态环境现场调查,推动海湾生态治理

“渔排上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们在家都可以及时发现,对我们的财产安全很有保障。”卓芳说,现在大家不用担惊受怕了,也不用住在渔排上,日子过得更舒心了。

“眼睛”的雪亮也让“嗓子”更加洪亮,通过视频巡查,苏澳派出所勤务指挥室工作人员一旦发现临水、临崖等安全越界人员,便会通过智能喊话系统提醒。

平潭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为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好海洋生态保护文章。平潭还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海洋公益诉讼智慧管理与法治教育基地,集成海洋公益诉讼协调指导中心大数据应用平台,成为福建省7个特色检察展示平台之一,2021年代表福建智慧政法亮相第四届数字中国峰会。

“这是我们检察系统首次将智慧检务延伸到海洋生态公益诉讼,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以平潭为中心,辐射其他沿海六地市的跨区域公益诉讼案件信息化管理和分配,智能化辅助办案,以大数据平台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平潭检察院介绍,平台运行以来,共筛查有价值线索323条,其中红色预警线索157条,向有关地市检察院移送线索72条,已立案审结24件次,助力全省海洋生态公益诉讼提质增效。

这是平潭加快市域社会治理智治建设,推进现代科技与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体现。近年来,平潭立体推进社会治理新提升,坚持以大数据应用为抓手,持续在打造“智慧警务”“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司法”上发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

建章立制

破解基层治理失管难题

夜幕降临,在平潭金井片区钱便澳村的老年活动中心附近传来琅琅书声。走进一看,一群老年人正坐在书桌前跟着老师上课。

而这些老人曾是盘踞在码头一带,开展收取“过路费”等违规行为的“老人会”成员。

从违规收费、非法阻工的“老人会”,摇身一变,成了结伴上夜校、闲时下棋玩牌的老年协会,背后是平潭全力推进专项整治及规范化建设工作。

作为平潭由来已久的民间组织,“老人会”是连接基层老年人的纽带,也是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失管失治的“老人会”开展全面整治,近年来,相关部门积极联动,深入各个村庄开展调研,在严厉打击“老人会”涉恶势力的同时,从场所、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简化社会团体设立登记程序,陆续完成全区213个村居基层老年协会的登记注册。

学员在练习写字

同时,将完善老年活动室纳入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投入资金700万,通过整合农村幸福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原有资源,完善100个老年活动室,确保为各村老人提供固定、舒适的活动场所。“不管是爱读书、爱打下棋,还是爱看电视,都有地方去。”钱便澳村党支部书记林正机说,如今村里的老人遇到节假日高峰期,还会自发帮忙去码头维护秩序。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规范老年协会的活动开展,平潭还出台多个规范性文件,在各个片区内开展老年协会达标创建工作,明确村居的职责,规定由村主干兼任本村老年协会会长,让老年协会成为村两委的好“帮手”,共同参与村居治理工作。现如今,老年协会在基层纠纷调解、疫情防控公益慈善事业和基层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时代创新发展的汪洋里,平潭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一件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政法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平安是人民群众心中最朴实的愿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而人民关心的,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将持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责任编辑:林斯峥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