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老一小 平潭社会事业系统托起朝夕美好

2022-11-30 09:10:19 来源:平潭网 作者:杨咏林/文 林君斌/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一老一小,皆是家中宝。近年来,实验区社会事业系统坚持把“一老一小”工作作为一项暖民心、解民忧、增民利的民生工程,持续织密织牢服务保障网,以实际行动守护“朝夕美好”。

image.png

29日11时,位于海坛街道澳前村农村幸福院的长者食堂准时开饭了。75岁的村民念水宋同往常一样,踩着饭点来了。红烧鱼、炒青菜、茄子烧肉、青椒炒虾、发菜汤……看着菜色,念奶奶自选了三菜一汤,掏出饭卡登记好就能提着这些菜回家用餐了。

“这里方便、好吃,还实惠,晚上我还要来打包地瓜粥跟小菜哩。”长者食堂虽刚开办不久,但念奶奶已经成了这里的常客,她告诉记者,对老人来说自己在家做饭很不方便,有了食堂,一顿饭只要花几元就能解决。“有时候跟老伙伴一道来,还可以在这里堂食,一起吃饭拉家常,好得很。”

今年,平潭开办了两家长者食堂,澳前村长者食堂是其中之一。这里日均就餐量达100余人次,一顿15元的午餐,政府补贴约8至10元。“长者食堂主要面向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失能、留守、孤寡等老年群体提供助餐、配餐服务,补贴金额根据各个村实际情况也有所不同。”实验区社会事业局民政处处长陈云春介绍,目前实验区正以建设长者食堂作为构建幸福养老体系的有力抓手,将不断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老年人乐享晚年幸福“食”光。

长者食堂的开办是实验区不断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缩影。当前,实验区初步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模式,城市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88%。此外,实验区还在全省创新推出居家养老服务卡电子化结算,获全省养老服务改革创新优秀案例,累计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卡约3300张。

“在我们这所幼儿园建成前,离我们最近的都在老城区,骑车都要20多分钟。”去年,市民吴露琴一家搬进位于海坛街道竹屿湖中路的新居,正为孩子“入园难”犯愁之际,听说小区旁新建的幼儿园即将落成。“今年秋季幼儿园开园,我女儿顺利进入小班,适应之后特别喜欢这里。我们家人也很开心,接送只要步行几分钟,很方便。”她说。

走进吴露琴所说的滨湖幼儿园,孩子们的嬉笑声便传入耳中,宽敞的户外活动区域里,孩子们三五成群,滑滑梯、打篮球、走平衡木……玩得不亦乐乎。

滨湖幼儿园负责人吴小平介绍,幼儿园总建筑面积5700多平方米,规划有各类功能区、游戏区,师资、设施都配备齐全,今年已经招收了360多名幼儿共11个班。

这十年来,实验区对教育投入前所未有,累计投入94.69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51所,新增学位约3.3万个。把一所所优质学校办到群众“家门口”的同时,实验区社会事业系统还积极探索发展普惠托幼服务。今年以来,平潭通过政府与社会机构合作方式,建设了5家普惠性托育机构,新增385个普惠性托位。

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奋表示,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新时代“一老一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上持续发力,进一步提升实验区普惠性托育水平和健康老龄化服务品质,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助力实验区“一岛两窗三区”建设。

记者手记

民生实事暖民心

长者食堂外,掉了牙的老奶奶提着饭慢慢往家走,她笑着说这里的饭松松软软吃得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可爱脸蛋红扑扑的,抢着跟入园的记者说:“叔叔阿姨好!”

每一张笑脸,都是近年来实验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的最好注脚。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一老一小”牵动千万家庭,关乎民生福祉。在实验区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我们看到,相关政策体系不断健全,配套改革措施日益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供给不断增长,百姓的幸福感明显增强。

我们也看到,与群众的美好期盼相比,平潭养老托育服务在供给总量、专业化程度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短板。牵好“一老一小”的手,是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系统工程,需要汇聚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力量,共建共享、多元参与,合力打造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令人期待的是,针对养老托育服务业面临的现实困难,实验区正从多方面提供政策支持。相信随着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将有力促进养老托育服务业健康发展,为“一老一小”的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我们要继续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以一件又一件接地气、有温度的民生实事为抓手,展开一幅“朝阳”蓬勃、“夕阳”绚烂的温暖画卷。

责任编辑:林斯峥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