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化风为宝!好“风”景带来好前景!
2022-12-19 09:31:07 来源:平潭网 作者:何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地处台湾海峡与海坛海峡间的凸出部,“狭管效应”赋予了平潭这座海岛丰富的风力资源。风是平潭的特色,也是平潭的资源优势。从狂风为患到化风为宝,风在平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今,平潭正充分开发风资源,既有风景,更有前景。
林立在岚岛大地的风机
风+电
开创清洁能源新模式
“我们项目并网后,发电量已突破400万千瓦时,为平潭提供了优质且稳定的电能。”北京天润新能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该项目也是全国首个融合“碳达峰碳中和”“分散式布局”“生态养殖”等多项前沿生态发展理念的综合示范性项目。
2020年12月,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全面通车,北京天润新能源公司便一眼相中了这个理想地——这里是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每年6级以上大风超过300天、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于是,项目落地于此。
“这里的风力资源,很适合我们开发风电项目。”一年后,随着5台金风科技自主研发制造的GW154-6.7MW海上风电机组完成吊装调试,中国首个海上分散式风电项目——福建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照明工程分散式海上风电项目(以下简称“平潭海上分散式风电项目”)正式建成,也为公铁大桥运营创新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项目所提供的绿色能源主要供大桥本体照明工程和大练综合服务区使用,余电供给平潭北部地区多个乡镇地区。该项目装机容量33.5兆瓦,年发电量约1.1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3.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6万吨。
近年来,实验区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政策优势,按照风力发电、风电制造、风电服务、融合发展四大板块打造产业链。实验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平潭海上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建成,对于福建省探索推广海上风电“双碳”发展新路径,乃至在全国推动海洋生态资源综合保护开发新模式都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
风电组合的探索不止于此。2021年9月,在平潭大练海上风电场,装有1500只鱼苗的金属网箱下放至11号风机海下28米处,标志着平潭深远海养殖海上风电融合发展试验项目正式启动,这也是全省首个“海上风电+海上牧场”融合项目。
中广核新能源福建分公司副总经理吴重仲表示,平潭拥有得天独厚的风能优势,方便开展海上风电场噪声等环境要素对鱼类生长影响的技术研究,形成在特定环境下鱼类养殖的整体技术方案,能为推动海上风电与深远海养殖融合发展提供新途径、新模式。
实验区经济发展局发改处处长郭子圣说,通过“海上风电+海上牧场”融合项目的生动实践,未来还可实现“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水面休闲观光旅游”,为推动海上风电行业生态化、规模化发展提供平潭经验,助推“海上平潭”建设。
风+游
织就岚岛独特风景线
风带来了电,也带来了景。
“刚开始以为建风电场会给我们生活造成负面影响,没想到竟成了风景。现在经常有游客来拍照观光,人多了,我们村子也热闹了。”家住北部生态廊道附近的村民游盛说。
高山之巅,风机成为风景。一台台随风而动的白色风车,与周边树木、庄稼相映成趣。风电场成为平潭长江澳、北部生态廊道旅途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是民宿的卖点之一。在北部生态廊道经营民宿的张先生说,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都表示能在房间里远眺风车也是一种别样的旅行体验。
“风电场的设计不仅解决了风电与环境的融合问题,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郭子圣说,目前平潭的风能产业“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研究开发远海、深海风电项目,扩大海上风电产能,大力扶持风电制造业、积极发展风电服务业。同时,融合发展风能相关产业,积极开发“风文化、风运动、风体验”三位一体的旅游产品。
近年来,平潭的风还“刮”来了不少海上运动,其中国际风筝冲浪节、国际帆船赛、全国风筝精英赛等众多与“风”相关的大型赛事相继落地平潭,使平潭的“风运动”逐渐闻名于世。
风正旺,岛愈热。平潭稳劲长久的风力,让它不负“风筝冲浪圣地”之名。据平潭风筝冲浪运动协会副会长林文亮介绍,平潭优越的风力和沙滩条件已被业界认可,每当季风来临,国内外众多风筝冲浪爱好者便齐聚于此,开启追风之旅,漫天飞舞的风筝也成为平潭海滩最具特色且靓丽的风景线。
为让风延伸出更多的相关产业链,平潭从2017年就开始出台多个与“风”有关的政策,如《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关于加快风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平潭综合实验区关于进一步完善“5+2”产业奖补优惠政策的通知》《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关于加快风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进一步细化风能产业配套政策,有效扶持风能企业发展。
未来,平潭还将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科学合理利用风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