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白沙村:纵身入山海 白沙有人家
2022-12-30 10:19:49 来源:平潭网 作者:陈澜清 文/摄站在白沙公园,极目远眺大海,目之所及是风车田和渔排
中国传统村落 白沙村
白沙村的石厝密密麻麻,井然有序,像一幅精致多彩的油画;白沙村的海,数百年来诉说以海为田、与海共舞的故事……如果说,把平潭岛比作一只麒麟,那么,白沙村就如这只麒麟的口唇。数百年间,这里纳山川、秀丽景,展尽淳朴民风,诉尽世事沧桑。
本期,记者走进中国传统村落白沙村,探寻这里发生的海岛故事。
海滨之畔 古村探幽
白沙村三面环山,东面临东海。依山而出、傍水而生的白沙村,不同于其他临海渔村的粗犷,反而多了一分如大家闺秀的秀外慧中。
村落被5座山丘包围,最高的山叫做尖风山,位于村落的西侧,海拔高度近百米;而东边的山丘称为“骑马顶”。整体地势由西至东逐渐降低,百年来,村民们依山建房,占用了近一半的山丘。
随着探访的深入,记者加快了步频,不知不觉已入村中东北处。眼前,石厝突然密集了起来,房屋随着山势起伏高低,错落有致地分布。与许多在平坦地势建造而起的村落相比,这种布局,显得稠密又不杂乱,反倒是多了一份立体的、自然的、流动的美感。
白沙村里新建的民宿
“汪汪汪”,一间石厝附近突然响起了嘹亮的狗吠,打破了下午的静谧。在呼啸的海风中,我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一抬头,发现立着的牌子上,写着“传统建筑群”的大字。原来,我们早已到了以明清石头古厝建筑及古街巷构成的历史建筑群。
在白沙村村干部林爱钦的指引下,我们沿着村道慢行。来到白沙村白沙347号,这里的林氏民居已被列入第二批历史建筑。深绿色的木门镶嵌在黄褐色的墙体中,门口处还摆放着一个石臼。
据介绍,这里保留着二十余栋明清历史传统石头厝建筑,往西、往南为民国和解放初期的传统风貌石头厝建筑,村的南侧和西南侧多为改革开放至今的石头厝建筑。石厝多为灰色,屋顶以红色和灰色瓦片覆盖,覆以黑灰色鹅卵石,显得古朴沧桑。其中,最让人熟知的,是建于清朝的林太喜民居、林载标民居和始建于明朝的徐益旦民居。
几年前,来自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陈德武来此考察,看到这里保存完好的古厝建筑以及古街巷,大为惊叹,称其为“‘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滨海渔村聚落布局形态和传统空间格局”。
登上村里的高处,眺望村中全貌。白沙教堂格外显眼,这处尖顶教堂坐落于村口,刚好成了白沙村的识别记号,西洋风格建筑在一列列的石头厝中,倒增添了一抹异域风情。
廊道贯通 民宿集聚
穿过一片传统村落聚集区,绕过曲径通幽的村道,尽头处,与海相连的,便是新开通的环白青生态廊道。作为衔接北部生态廊道的观光延伸路段,这条廊道从南至北,将白沙村、白胜村、青峰村等古村相连,犹如闪闪发光的玉带,不仅盘活了这里旖旎的山海风光,也带鼓了白沙村民的钱袋子。
环白青生态廊道沿途经过白沙村
站在村口向远处眺望,蜿蜒的廊道,向极目之处延伸,一座座装修简约时尚、颜色丰富的民宿和餐厅,沿着海岸线依次铺开,估计会让许多第一次拜访的游客,误以为自己来到欧洲某处幽静而美丽的滨海小城。
据林爱钦介绍,目前村里已经迎来了盐述、野海、大鱼客栈、山海石厝、白沙与海等近8家民宿和餐厅,成为游客们争相前往的网红打卡点。
这些特色海景民宿先后落地,为白沙村乡村振兴的文旅产业发展刻画出新的样板。
“在村里住了几十年,以前都是靠海生活,这样的新业态,从来没想过,不仅带火了旅游,也让白沙村的美景,被更多人熟知。”林爱钦说。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村里业创业,“空心村”的问题,也正逐步得到缓解。
就在两个月前,村里的民宿增添了一名新成员“博雅海天民宿”,而民宿负责人林而强正是白沙村本地人。谈话间,林而强的话匣子被打开,也道出了回乡创业的初衷。
路边竖立的指路牌为游客导航
原来,他在早年,也是外出务工,老家只是在逢年过节才回来。这两年,他看到村里的一间间老石厝被盘活,改造成各具特色的民宿,心里也痒痒,“白沙村迎来了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新春天,回村应该有更多的机会。”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回乡做起了旅游。“这条廊道串联起北部湾和长江澳两个最热门的旅游景点,我们这边是交通的必经之地,我很看好未来的发展前景。”
和林而强拥有一样想法的,不在少数。院里海景餐厅的主理人郑存虽是流水人,却迷恋白沙的好风光,在一次无心打卡的游玩后,他果断承租下了这栋毗邻海岸线的两层石厝。经过改造,民宿“船体”造型的护坡墙极具辨识度,白橙的主色调青春时尚,也格外吸引眼球。游客可以坐在“甲板”上,一边品味海鲜大餐,一边欣赏落日与大海。今年8月,院里海景餐厅投用后,一度霸屏朋友圈,成为网红餐厅。
“白沙村地理位置太优越了,来这里创业,还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这是最开心的。”郑存说。
以海为田 与海共舞
眼前的这片海,是白沙村村民赖以生存的海域,而脚底的沙滩被称为白沙澳,也成为许多渔船进港避风的港湾。
当天,海雾朦胧,一排排风车旋转着巨大的扇叶,海面上漂浮着星星点点的渔排,他们如浮萍般在海面上起起落落,漂浮着,记载着这里传统近海捕捞和内海养殖的历史。在近岸,几名赶海的渔民背着鱼篓,沿着海岸线找寻遗落在沙滩上的宝贝。
白沙村人“以海为田”,与海共舞。几百年来,渔民们在风浪中,将自己的生存技艺代代相传。不论何时,只要一有渔船呼啸着进港,渔妇们便纷纷包上头巾走下海滩,渔夫们卸渔货、渔妇们分拣,配合默契。闲暇的邻居还会主动照看留在家中的孩子。
白沙澳里停泊了很多渔船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白沙村也成为对台海上贸易的先行村,1998年,白沙村是岚岛民间最早自发兴起对台贸易的村落之一,鼎盛一时的对台小额贸易活动,为民间积累了雄厚的资本,成为当时两岸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靠海吃海,以前村民主要养殖淡菜和鲍鱼,这里海水营养丰富,出产的海产品一直都有市场。”林爱钦说,不少城里人也喜欢来这里买海鲜,现在不仅卖出去,也供给本地的民宿和餐厅,让游客能吃到最新鲜的海货。
白沙公园入口处
正说着,我们来到刚修筑完成的白沙公园。这处毗邻大海而建的滨海公园,林木幽深,绿意葱葱,漫步石阶而下,就能到达海岸,也可以坐在观景凉亭内,欣赏远处的无敌海景。来自北京的游客林先生一路驾驶汽车从城区慢行游玩至此,路遇这个海边公园,忍不住下车打卡,“视野很开阔,像这样建造在海边的公园算是很少了,没想到小村里也有。”林先生说。
一位林姓村民听后,打趣地说:“现在这天气还不是最好的,等夏天你再来,这里的海是最漂亮的。”言语间,不仅能感受到老乡对家乡美景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和善和好客。
村子里绿树葱葱,生机盎然
回程路上,看村民们家中升起了寥寥炊烟,感觉一天在桃花源般的探秘之旅,终于要划上终点,但一切又好像意犹未尽……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