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有福丨老街古巷寻“福”气

2023-01-13 09:31:29 来源:平潭网 作者:陈澜清 文/摄

10日,福建新春文旅活动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福建省将推出“送福戏、推福线、享福味、集福礼”等一系列新春文旅活动和惠民举措,推动文旅市场回暖复苏,做大做强做优福建省文旅经济。

一城山海神韵,千年人文岚岛。“福”文化融汇于平潭厚重璀璨的历史文化底蕴中,也融汇在平潭古街独特的建筑风情里。平潭古街方圆几里的弹丸之地,并存着寺庙、教堂、宫观,密集程度,堪称奇观,这里也隐藏着岚岛的“福气”。近日,记者漫步平潭古街,探寻特色建筑里的平潭“福”文化。

五福庙内景

五福庙 雕梁画栋间藏福气

踏着青石板路,沿古色古香的古街老巷行进不远,穿过一方小巷,就看到了五福庙。

据资料记载,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军设“援剿镇”(一说设立海坛镇水师)于福清镇东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海坛水师屯驻海坛。其后这个岛上有了一座“驻镇都城隍庙”,又名“威灵公庙”,民间俗称“五福庙”。

五福庙为研究平潭旧时“一境一庙”的特殊民风提供了印证。平潭民俗文化专家吴金泰表示,“五福庙”的城隍神五福爷是历代海坛镇水师官兵的心灵守护神,并伴随海坛镇水师与台澎水师的换防而分炉传承至海峡对岸。它以独特的“一庙两城隍”供奉方式存在于大陆与台湾之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价值。

五福境

相传,“五福”即福建省、福州府、福清县、福塘里(今福清龙田镇沙龙溪),再加上陈福的名字得来“五福”。据传,陈福是福清人陈寿的小名,“登宋绍兴丙辰科(1136)进士,高皇帝以徽宁公主招尚驸马。历官翰苑,征金有功,晋封公爵。特召内转东阁大学士太子太师……”,因功御赐“忠国孝家”和“五福堂”匾。其“五福堂”也成为平潭本庙,俗称“五福庙”的来源。

拾级而上,五福庙的红砖外墙两侧,两幅以梅花鹿和仙鹤为主题的浮雕画栩栩如生。先看左侧的梅花鹿嬉戏图,在一片枝叶繁茂、清新翠绿的竹林里,一只成年的梅花鹿带着小鹿在山林间奔跑,探头探脑地嬉戏玩耍,好不快活。青绿色的竹枝与湖蓝色的山石相映成趣,赭黄的梅花鹿穿梭跳跃竹石间,仿佛要从画里蹦出来。

再看那幅松鹤图,更是热闹。一棵在云山雾海中生长的松树显得格外苍翠挺拔,两只头顶着鲜红的宝石、脖颈修长的仙鹤扑着打双翅,呈现出一副轻逸而潇洒的风姿。一只仿佛正在振翅高飞,另一只则在伸直脖子四下张望。

五福庙门口的墙壁彩绘“松鹤延年”

庙宇门口的两幅壁画,看久了,竟然入了神,好像置身于阵风吹拂,松竹连绵的山林之中,感受空气里的清新,看阳光从松竹间的缝隙中洒落下来,在这世外桃源之处的唯美景致中,化身为一名躲闪在远处偷窥的过路游客,陶醉其中,斜风细雨不知归。

据资料记载,梅花鹿、松鹤、松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吉祥寓意。鹿的形象是瑞兽麒麟的原型,它的发音也与“禄”相近。而鹤是高贵、吉祥的瑞相。松树是“岁有三寒”的主角,且寿命最长,民间有“寿比南山松不老”的说法。松鹤延年,代表长寿,因松长青,寓意长生不老。

五福庙一角

而鹿和鹤相结合,在民间也有“鹤鹿同春”的说法。古时候有“东西南北方与天地共六合”的说法。“鹤鹿同春”也称“六合同春”,因“鹿”与“六”谐音,“鹤”与“合”谐音而构成“六合同春”,寓意国泰民安,江山万年。

移步五福庙内,雕梁画栋上的福文化,在细节处皆能发现。在庙内城隍殿里,有“虎啸”“龙吟”的壁画,经过修缮后,栩栩如生,声威四方。在太岁殿门口的两侧墙壁上,旭日东升、福船、祥云、仙桃等吉祥寓意的元素,比比皆是。

原来,“福”气就藏在这里的雕梁画栋间。

詹功显故居 彰显传统民居之精美

踱步至合掌街,眼前,一处名为“元戎第”的典型闽南风格古民居,在古巷幽深的老街里别具一格,富丽堂皇。

这里,就是著名的“詹厝”,是清代道光年间浙江提督詹功显的故居。原名“元戎第”,俗称“提督府”,是平潭目前硕果仅存的一座清代官宦府邸。

詹功显故居的石竹装饰窗户

詹功显故居大门一角

吴金泰介绍,在清代200多年海坛镇水师的历史中,詹氏一族是平潭境内首屈一指的水师世家。自清康熙年间詹功显祖父詹元从福清海口迁居后围庄,詹氏族人便与水师结下不解之缘,自詹元以下传至五、六代,都投身海坛镇水师,从普通兵弁开始,习武操练、洋面巡哨、两岸换防、剿匪平叛、建功立业、封官拜将不乏其人。成就最高者当属詹殿擢、詹功显父子,前者为总兵,后者为提督。

据记载,岁月流变,岁序更替,詹厝历经劫难,劫后余生。时至今日,詹厝的占地面积已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宅内雕梁画栋、木雕石刻、楹联壁画,今非昔比。但是,詹厝作为平潭传统民居的精品标杆,仍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与地位。

“元戎第”门口,两尊青石雕刻的狮子,威武霸气,十分吸引眼球。有趣的是,左侧的母狮子踩着小狮子,右侧的公狮子踩着绣球。两尊石狮雕刻细腻,造型精巧,神态逼真,活灵活现,惹人喜爱。

为什么古人要在住宅前放两尊不同造型的石狮子?

詹功显故居

詹功显故居外的石狮子

根据民间说法,宫殿、官署、宅院门首常置守门石狮,石狮气宇轩昂,显示出主人的权势和尊贵。与此同时,狮子和虎一样,也被视为瑞兽,具有驱邪的神力,在乡间路口设立石狮子与“石敢当”,也都是希望它们能够镇宅、避邪,禁压不祥。此外,雄狮子滚绣球寓意“财源滚滚”,母狮子戏小狮子寓意“子孙延绵”。

古厝外墙的一处灰塑浮雕,虽然刻满岁月的痕迹,但纹路清晰,依旧能辨认出是中国结的喜庆纹饰。

“中国结”又名“盘长结”,盘长是佛教传说中的吉祥物之一,用一条线按照有规则的方向穿插,象征着连绵不断,回转流长,形成许多个结(吉),造型优美。青色的石墙上,竹结石雕花窗风采依旧,精细的做工让人叹为观止。

再细看古厝顶端,举首巡视,屋顶房檐处,那一片片青瓦尽头,是一幅幅别致的瓦当。瓦当上,镌刻一朵朵盛开的莲花。据了解,瓦当,俗称瓦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用于顶檐上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

詹功显故居上的瓦当刻着莲花纹饰

瓦当安静地在红砖白墙之上,既为石厝遮风挡雨,一朵朵莲花,又有“为官清廉”“出淤泥而不染”等美好意义,写就瓦锁清秋,挡尽千年风雨的佳话。

南街骑楼 窥见旧时市井烟火气

历史的繁华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在平潭老街消退。如今,在这里依旧能感受到浓烈的商业街气息。

刚入南街,就能看见红色的福字灯笼三个一串,挂满了沿街两侧,好像一串串糖葫芦,摇曳在风雨中,迎接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

南街骑楼藏着平潭旧时的烟火气

一路上,木头与红砖混建的两层骑楼,一家挨着一家,连串成街。虽历经百余年风雨,却依旧风韵犹存。透过这斑驳墙体上的岁月尘埃,人们仍可窥见当年骑楼的丰饶秀色,洞悉老街曾经的繁华之景。这条古街,让许多人在离开平潭多年,走过世界多个地方后,仍念念难忘。南街在民国时期曾是平潭最繁华的商业街,迄今仍保留极为古老的青石板路,以及极具闽南特色的建筑群落红砖骑楼。

据了解,骑楼是近代从南洋传入国内的商住建筑样式。福建的骑楼则是上世纪20年代从广东传入,这种建筑样式曾风靡一时。福建的近代骑楼多集中于闽西南,而平潭南街保留的这些柱脚纤细、外观别致的红砖骑楼,是难得一见的建筑群落。

经过岁月洗礼,南街骑楼风采不再。眼前,这些斑驳的建筑,如岁月遗落在岚岛的民间瓷器;骑楼间隙里,青石铺就的幽深小巷,就像油画老人脸上苍劲的皱纹。

走过一座座昏暗的厅堂,穿梭一个个窄窄的天井,一根根陈旧的木柱,仿佛历史投下的发黄身影。让人不禁想起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天空下起了牛毛细雨,漫步于一座座整齐排列的闽南红砖建筑,感叹这些古厝构造轻巧,砖雕精细,风格独特,颇有一番情趣。

绿草藤蔓爬满了骑楼的墙壁,岁月洗去了昔日的光彩。同行友人一句“虽历经芳华,但这里还藏有平潭旧时的人间烟火气”,道出了彼此的心声。

下雨了,行色匆匆的行人很快没了踪影,远处走来了一对年老的身影。他们慢慢地踱着步,穿过青石板路铺就的小巷里,缓缓而来。一句“依弟,你哪里来”的质朴乡音,显得格外亲切……

责任编辑:林巧薇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