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陈厝焕新生 传奇不容“厝”过
2023-03-03 09:56:29 来源:平潭网 作者:黄莺莺 陈澜清新建的村民休闲广场坐落在陈氏宗祠建筑群中
近日,记者走访了南海乡草屿岛陈厝村,在那里有着拥有240多年历史的清代石厝群,这石厝群不仅是陈厝村的标志,也见证了陈厝村的源起与兴盛。
陈氏宗祠建筑群已入选实验区第一批历史建筑
老厝故事多
传承历史文脉
一早,记者一行人来到钱便澳码头,乘坐轮渡前往南海乡草屿岛陈厝村,行驶约20分钟,草屿岛渐渐从晨雾中显露出来,岛上茅草丛生,青山如黛,低山丘陵,海岸线曲折,澳口众多,宛如横亘在海面的画卷一般。
陈厝村位于草屿岛的东北部,轮渡靠岸后,沿着码头右方行走,便到了陈厝村。陈厝村党支部书记陈桂余已等候多时,在他的带领下,漫步于村道,巷子窄窄的,仿佛能够感受到石头厝厚重的呼吸,触摸间,感受着过往的岁月。
“我从小就住在草屿岛陈厝村,这片土地予我而言有着深厚的感情。”陈桂余告诉记者。据《陈氏族谱》记录,陈氏祖先由河南颍川入闽,几经迁徙至同邑(现为同安)嘉禾(厦门)店前乡定居。镇山公于1377(明·洪武十年,农历丁卯年)年又从厦门店前迁福清丰庄(东庄)繁衍。约1770(清·乾隆三十五年)年,镇山公的十三世裔孙大沂公(人名)举家从丰庄(东庄)东渡海坛海峡到四面环海的草屿岛。
陈桂余说,大沂公是陈厝陈氏始祖。自迁居草屿岛后,寄居于西楼村的亲戚处,做起了渔民,数年后移居至海边渔楼居住。“天道酬勤,当时海况较好,收入颇丰,家业得以发展。”陈桂余说,后来沂公不仅购田置地,添置渔具,发展再生产,还选择在此处,肇基开宗,修建了祖厅及副舍等,并将此地取名“东安境”。因东安境居住的是陈姓家族,即外姓人称之为“陈厝”,一直延续至今。
“得益于祖先的坚毅和努力,才有了陈厝村。但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富裕,陈氏后人们也逐渐搬离祖厝,建起新房,开枝散叶。1970年前后,陈厝不再有人居住,后人便将它整理成为陈氏宗祠。如今陈厝村常住人口600人,外出流动人口约600人,主要是经商和务工。”陈桂余说。
村民在修补古厝外墙
探寻古厝群
大厝融合闽南风
一道风光,见证一个故事。在陈桂余的带领下,沿着主路前行,眼前的陈氏宗祠建筑群以花岗岩为基底,层层堆叠,厚重而稳健,以斗底砖堆砌为墙,斑驳而醒目,以斗拱为檐,莲花托座,榫卯结合,上砌红瓦,压白石,端庄大气,悠然而立。
门前木牌上介绍着,陈氏宗祠建筑群为四扇厝范式,38幢的1到2层的建筑,保存较为完整。整体看来,门门相通,四通八达。屋顶为平潭特色的红瓦加石材压顶,墙体为红色薄砖叠砌墙,建筑多处细节具有时代艺术审美价值。
穿过敞开的庄重大门,一栋栋青石红砖的石头厝,经历两百余年的沧桑岁月,散发着古韵。
虽然历史悠久,但眼前的院落、房屋、窗户都是十分干净,朱红色的木柱,黑色的木门,彰显着世代传承正气家风,内部装潢精美,房檐的红瓦上还能隐约看见雕刻的“喜”字,精致的雕花栩栩如生。
古厝外的人字形石墙风姿犹在
据平潭民俗专家赖民介绍,平潭的石头厝从结构上归类,大致有三种。包括民宅单体模式的四扇厝、竹篙厝两种,以及官邸府第的石头厝。这栋古厝,却略显不同。“相较于平潭传统的石厝,陈氏宗祠建筑群结合了闽南官式大厝风格,中轴线由门墙、天井、厅堂组成,左右分设侧房,沿廊狭长。”陈桂余说,俯瞰陈氏宗祠建筑群,处于陈厝村的中心,前为东潮玉水为环,相连高屿笔架山,后为牛岭、东寨双重山,左为赐好顶山,右为墩路山,秀气灵光。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1988年,陈厝人重修了祖厅及祖先留下的石晒场,还先后修建观音堂、中涧寺等五座寺庙。
2016年6月,陈氏宗祠建筑群入选平潭第一批历史建筑。陈厝村对陈氏宗祠建筑群重修门窗、地缝,增加排水管等,此后陈厝村陆续吸引了一些平潭市民及周边城市的游客前来参观打卡。
……
“我们不仅要持续保护好陈氏宗祠,还要把石厝的故事说给后辈和游客听,不仅为了是守住我们的乡愁,也是为了延续历史,让古村焕发新生机。”陈桂余说。
老旧礼堂前
触摸塘屿岛记忆
每一个乡村,都有不同的韵味。近日,记者重走南海乡陈厝村,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尽管漫长的风霜岁月磨损了曾经的绮丽风光,但仍然能从保留至今的古迹体味到陈厝村建筑之美。
陈厝村古民居一景
旅途的最后,陈厝村党支部书记陈桂余立足于一栋年代感久远的礼堂前,静静凝视许久。礼堂复古绿白色瓷砖尽显沧桑,门口丛生的杂草诉说岁月的变迁。看着立在楼顶已经有些模糊的字,陈桂余娓娓道起了一段历史,他说,“南海乡海建礼堂”曾是南海许多人美好的儿时回忆。
“这个礼堂是在20世纪80年代建的,那个时候岛上娱乐活动比较少,每当遇到重大节日,就会邀请剧团来演出。”陈桂余说,在过去交通闭塞,大多村民生活条件比较贫苦,能看到这样的演出很不容易。
为了满足演出需求,陈厝村村民创造条件,临时通电,保障演出从晚上8点能够演到10点。不论炎热的夏天,还是严寒的冬天,不管是在本村还是邻近村庄,只要晚上有演出,男女老少云集礼堂,看得有滋有味。正是这样的热闹景象在当时只有18岁陈桂余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村民在村内闲庭兴步
“记得在岛上码头建成时,平潭闽剧团来演出,十里八乡的人都赶来礼堂,礼堂里没有座位,挤着也要看,来晚挤不进去的人,急得踮起脚来看,还有的小孩子骑在父亲的脖子上,场面热闹非凡。”陈桂余回忆,演出总在欢呼声和议论声中结束,意犹未尽的人们说笑着向自家走去,渐渐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南海有了变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家家户户有电视机,文化娱乐生活也丰富多彩,但平潭闽剧团曾经给村民们带来了节日般的欢乐和美好时光,是那个年代的人们终生难忘的记忆。
“现在不少乡贤富裕,常常回馈家乡,也会请人剧团来演出,大概也是追忆自己儿时珍贵的回忆,想保留住这份美好。”陈桂余说。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