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传海防文化 架起两岸同胞“连心桥”

2024-05-23 09:37:08 来源:平潭网 作者:王婷 陈梦菲 徐锡思

“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

……

一直以来,平潭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为遵循,积极探索形成以旅游产业为载体、以文化底蕴为灵魂、以体育运动为活力、以融合发展为方向的旅游文体产业,加快塑造国际旅游岛的核心竞争力。近日,在岚举办的首届东岚文化大会暨闽台(平潭)海防文化高端论坛正是一次生动实践。

举办一个论坛

深化闽台海防文化交流

共同的文化认可,才能产生深厚的情感共鸣。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闽台海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其交流互动正当其时。”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原所长袁义达在参加首届东岚文化大会暨闽台(平潭)海防文化高端论坛开幕式时表示。

5月21日至22日,首届东岚文化大会暨闽台(平潭)海防文化高端论坛如期举行,下雨天也阻挡不了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热情。论坛开幕当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百余名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嘉宾代表齐聚平潭,聚焦海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开学术探讨,进一步了解闽台海防文化、碰撞思想火花、增进彼此交流,让两岸同胞心更近、情更浓。

“参加此次高端论坛,势在必行。”由于个人证件过期,本无缘此次论坛的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朱浤源,在相关部门的助力支持下,很快成功换证,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让他更加坚定来岚赴约的决心。“海防文化不仅是海洋民族的骄傲,更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两岸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闽台海防文化的历史渊源、现代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新的文化底蕴。”

如何推动闽台海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政治学博士徐晓全建议,要立足闽台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借鉴国际旅游岛经验,将两岸文化资源与海丝沿线国家文化资源有机融合,构建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特色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旅游休闲度假海岛。

“这是我第一次到平潭,对平潭海防文化印象深刻。”台湾青年彭翠华说,从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中,感受到了两岸同胞对守护海疆安全的决心和毅力。希望两岸加强各领域交流互动,共同推动两岸情感交融、血脉相连更进一步。

成立一个中心

打造平潭东岚文化品牌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从古至今,平潭作为海丝文化和两岸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高地,厚植南岛语族文化、海防文化、隧道文化、姓氏文化等基因,彰显了东岚文化无穷的魅力。

此前,作为南岛语族文明标志的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标志着东岚文化传承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此,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和福建省开闽姓氏文化研究院在论坛开幕当天联合成立了东岚文化研究中心,旨在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平潭的文化是大东岚文化,它的‘大’在于与世界的沟通和联接,它的‘大’在于其博大精深。”福建省开闽姓氏文化研究院院长傅德露表示,成立东岚文化研究中心,旨在重点打造东岚文化品牌工程,全方位宣传大东岚文化的南岛语族基因和平潭精神,让更多海内外朋友认识平潭、了解平潭,这对建设高辨识度的平潭国际旅游岛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打造东岚文化品牌,目的就是把平潭特色文化品牌做强做大,让其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载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大放异彩。”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执行院长林凡表示,按照目前规划,每年会如期举办东岚文化论坛,通过论坛带动更多台胞关注两岸文化脉络,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共同推动两岸融合。

参观一座博物馆

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纵观中国海防史,海防文化因子不断渗入平潭历史文化的肌理之中,成为当地极具特色的文化标识之一,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走进海坛海防博物馆,通过馆内详尽的水师史料、珍贵的海防藏品和恢弘的海战场景塑造,领略历史长河中共同抗击侵略、抵御外侮的海防文化魅力,在溯源闽台海防文化中增进心灵契合。

“这次在博物馆看到了许多文物,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文物所诉说的闽台海防协作的历史,便是‘两岸一家亲’的有力佐证。”台湾《前锋日报》社长郭庆璋表示,两岸要交流、要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希望能够以闽台海防文化为精神纽带,推动两岸之间常来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平潭,也是第一次了解平潭海防文化。通过这几天的参观学习,我对平潭海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希望今后有更多机会去学习闽台海防文化,增加对平潭的认识,增进两岸文化的认同。”台湾青年林敬宜说。


责任编辑:詹翔宇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