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巧手,一颗仁心

2024-05-30 09:31:52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张哲昊

原标题:扎根平潭近十年,七旬台胞曾德印凭借高超的整脊正骨术造福民众 一双巧手,一颗仁心

近日,在位于平潭海坛街道台康社区的佑昕健康保健中心,75岁的台胞曾德印如约而至,为邻居林秀修筋正骨。只见他一手拍打林秀的肩膀,一手麻利地按压枢纽关节,仅一分多钟,困扰林秀的腰肩酸痛毛病就大大缓解,林秀的表情瞬间由阴转晴,对着曾德印连声道谢。“你这老毛病可得注意,要多休息。”曾德印叮嘱道。

精神抖擞、笑容可掬,这是记者见到曾德印的第一印象。曾德印来自台湾台北,在台湾从事了30多年的脊椎正骨,经验老到。来平潭近十年,老曾凭着一双巧手成为周围居民的健康守护者。

别看他现在手法娴熟,曾德印却是“半路出家”。那是在他30多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令曾德印留下了头晕嗜睡的后遗症,五年间遍寻名医未果。“我偶然结识了一名台湾脊椎矫正康复师,他对我采取了脊椎复位矫正,从此病就好了,整个人也精神了起来。”一谈起正骨,曾德印打开了话匣子。

经此一事,曾德印对正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拜师学艺,专攻台式整脊术,后来还在台北开起了整脊正骨馆,在当地小有名气。随着技艺日益精进,他拿到了台湾筋骨伤科研究委员会颁发的证书,成为“正规军”。

2011年,曾德印跨海来到大陆,先后在深圳、漳州开设正骨保健中心。2015年的夏天,曾德印乘坐“海峡号”客滚轮返回大陆工作时途经平潭,从一名同船的当地人口中,他得知平潭正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还推出了一系列惠台利民举措,热忱欢迎台胞前来创业发展。

这一番介绍,让曾德印动了心。下船后,他没有着急赶路,而是跟着这位热心的同船人,在这座海岛边走边看。一路下来,目之所及皆是产业楼、工业楼以及车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画面,俨然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初到平潭,这里大开放、大开发的热潮深深吸引着曾德印。他认为,平潭是个颇具潜力的新兴城市,离台湾很近,搭船不到两个小时,“眯一觉就到了,回家很方便”。

经过深思熟虑,曾德印选择留下来,开启人生下半场。

万事开头难。曾德印告诉记者,在落地的过程中,他一度找不到合适的场所,好在当地对台工作部、台协会“十分给力”。“大家帮我出点子、找房屋,终于在城关租了一间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还顺利注册成立了佑昕健康咨询有限公司,拿到了相关的营业执照。”他说,台胞在这里开办企业,能够享受租金减免等补助,极大地减轻了创业的压力。

在曾德印的保健中心里,“上一秒龇牙咧嘴、下一秒眉头舒展”是许多人的真实写照。“既不用吃药,也不用打针,让老曾正正骨、去去痛,还是比较稳妥的。”说这话的,是家住附近的颜道华。

年过半百的颜道华年轻时曾是个习武之人,跌打损伤早已司空见惯,如今年纪一大,加之干多了体力活,人时常会感到腰酸背痛。两年前,他偶然路过曾德印的保健中心,抱着试一试的念头进了门,不承想这次体验令他大开眼界,肩膀酸痛得到了极大缓解。此后,颜道华经常到保健中心,请曾德印给自己“按一按”。日子久了,二人成了好朋友。

推、拽、按、捺……凭借拿手绝活,曾德印的名号在当地传开,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最忙时一天要接待30多人,年纪从小孩到老人都有。

平潭成就了曾德印,曾德印也不忘回馈社会。只要社区组织义诊等志愿活动,他总是积极参加,免费为街坊邻里正骨调理身体。曾德印还时常受邀到社区举办健康讲座,传播健康理念、养生保健知识。“正骨是中华传统医学留下来的宝贝,两岸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应该多交流切磋,促进技艺精进。”曾德印说。不仅如此,对首次来访或只是小毛病的患者,他常常不收费。究竟义务帮了多少人,他已经记不清了。“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希望能帮助更多人。”曾德印说。

也正是这种热心肠,让曾德印在平潭找到了爱情的“第二春”。2017年初,平潭人张月钦因颈椎疼痛来到曾德印处进行正骨。几个疗程结束后,曾德印意外得知张月钦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就免去了她的全部费用。为了回报这份恩情,张月钦主动前来帮忙打杂,还照顾起了曾德印的生活起居。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一来二往,两人渐生情愫。2017年10月,他们在双方亲人的祝福声中走到一起。“老曾不只对我好,对身边人也是如此,我很庆幸能够遇到他。”张月钦的脸上幸福洋溢。

如今,曾德印早已融入海岛生活,工作之余他常会去附近的沙滩、街道走走,对这里的街头小巷都很熟,已经是一个“新平潭人”。

责任编辑:林巧薇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