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鲍”藏 平潭做优特色产业

2024-07-07 09:38:10 来源:平潭网 作者:丁云 谢发振/文 江信恒/摄

昨日,碧波万顷的东澳海域上,连片的养殖网箱如同飘浮的田园,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这些养殖网箱是新升级的,既美观又环保。我们在养殖鲍鱼的同时,也要保护平潭的碧水蓝天。”鲍鱼养殖户念锦介绍道。

渔民在给鲍鱼投食。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四面环海的平潭,特色在海,优势在海,希望也在海。深谙此道的平潭人,着眼特色,重点突破。鲍鱼产业就是重点突破口之一,也是平潭由来已久的优势产业之一。

建链强链

平潭鲍鱼养殖产业发展历程是平潭人一段充满智慧与勤劳的创业历程。

据《平潭县水产志》记载,早在1986年,平潭就从日本长崎市引入1000粒黑鲍苗种,并于大嵩岛试养成功。

1994年,平潭创办鲍鱼养殖示范场,并从台湾引进14.3万粒九孔鲍苗种,经过15个月的试养,这批鲍鱼成活率达82%,最终产量2.1吨,产值达66.5万元,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尝到甜头的平潭渔民开始大规模养殖鲍鱼,鲍鱼养殖业发展走上快车道。念锦就是其中之一,2000年,他启动筹建鲍鱼养殖场,从育苗场到养殖场,再到延伸发展鲍鱼产业链,如今他已是平潭鲍鱼养殖大户之一。

“早期,鲍鱼养殖技术和条件不如现在,但是十分受市场欢迎,价格高。”念锦说。

“平潭水质优良,特别是海水的水温、透明度、盐度适宜且稳定,因此养殖出来的鲍鱼口感脆嫩、味道鲜美。”实验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贾圆圆说。

市场的追捧,让养殖户热情高涨。在平潭,不断有像念锦一样看中鲍鱼前景的渔民投入鲍鱼产业。

数据显示,2023年,全区鲍鱼养殖总面积为1124公顷,总产量44081吨,年产值超20亿元。截至目前,平潭鲍鱼育苗场已发展至40多个,形成育苗、养殖、加工、流通等完整的产业链,年育苗量10亿粒以上。

打造品牌

过硬的品质,令平潭鲍鱼久负盛名。但因缺乏品牌建设,平潭鲍鱼市场面临着占有率不够高、附加值不够大等瓶颈。

为打响平潭鲍鱼品牌,近年来,实验区立足资源优势,通过统一品牌等方式,大力发展“线上营销、线下成交”的模式,积极推动鲍鱼等舌尖上的美味“走出去”。

经过不断努力,2021年,平潭鲍鱼拿到了金字招牌,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为实验区水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福建平潭鲍尚品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波告诉记者,“国字号”标签对提升产品知名度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虽然这两年鲍鱼市场行情有所波动,但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加持下,公司产品销量显著增长。”

贾圆圆表示,下一步,实验区将深挖鲍鱼养殖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加大力度推进海上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平潭鲍鱼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同向发力

在平潭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福建平潭鲍尚品贸易有限公司货架上整齐摆放着一箱箱包装精美鲍鱼干、鲍鱼预制菜等礼盒,前来选购的游客络绎不绝。

“平潭鲍鱼很不错,价格也适合,我们购买一些当伴手礼,好让亲朋好友尝尝平潭的‘海味’。”游客陈女士说。

平潭是全国第二个国际旅游岛,如何利用好旅游优势,推广平潭特色产品,是当下很多企业家思考的问题。鲍鱼产业亦不例外,需要同向发力,一方面提高企业盈利,为实验区经济发展作贡献;另一方面,通过展现产品魅力,提升平潭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来消费。

“平潭的鲍鱼质量好,但是卖不出好价格。需要不断延伸产业链,发展鲍鱼的二三产业,提升其附加值。”王波说。如今,福建平潭鲍尚品贸易有限公司有了自己的加工厂,通过对鲍鱼二次加工,正走出一条新的产业发展之路。

而念锦正筹备鲍鱼主题馆建设。虽然今年鲍鱼价格下降,但是他对鲍鱼产业、对平潭发展依然充满信心。受父亲鼓舞,儿子念翼鹏也回到家乡投身鲍鱼产业。

“鲍鱼主题馆不仅有鲍鱼文化,而且有鲍鱼餐厅、主题住宿等。希望结合平潭旅游热,让游客通过吃这一方式,直观感受平潭鲍鱼的鲜美,激发游客认识鲍鱼的热情,进而产生分享鲍鱼给亲朋好友的念头。”念翼鹏说,此外他们通过二次加工,以鲍鱼礼盒等形式,实现鲍鱼产业从一产向三产的转变。

夕阳西下,忙碌的一天结束了。念锦和工人们穿梭在鲍鱼养殖网箱间,将喂养产生的垃圾全部收集带回去处理。

“鲍鱼是我们的宝贝,绿水青山是平潭的真宝贝。我们在海里养宝贝,更要爱护家乡的真宝贝,绝不给大海留一点垃圾。”念翼鹏说。

责任编辑:刘春兰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