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平潭,奏响青年成长与实践的乐章

2024-09-06 09:53:31 来源:平潭网 作者:郑也 廖慧娟

平潭,这座东方的马尔代夫,不仅为游客们呈现了美丽的海岛风光,也为一群有志青年提供了实践与成长的平台。近日,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学子们在平潭的社会实践活动圆满收官。

两个月来,他们通过“治国理政”实岗锻炼和“理解中国”学术实训两个实践项目,既增进了对地方治理和发展的深刻理解,也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公共服务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群优秀学子们还组建了研究团队,围绕实验区创新研究院指定选题,对推动平潭水上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形成了具有实践价值的调研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张孜伟:艺术创作的冲动源自平潭

“你是海的尽头,去往梦里的云……”一张十五米长卷画布上写着如此一行诗,那天的落日金辉洒在这行诗的笔触上,格外引人注目。这行诗旁挂着一张渔网,上面两只玻璃瓶在微风中摇曳,瓶身上写有“厚喜”两个字,仿佛平静地诉说着海的欢喜。这是今年7月,在平潭镜沙的悬崖落日市集上,张孜伟做的两个公共书写作品。

“若不是平潭的山海风光对我的滋养,大抵这种创作体验是难能经历的。”张孜伟说。

据了解,诸如此类的大型户外书写艺术创作尝试,张孜伟在平潭做了不少,日前还受邀参加了平潭国际演艺中心举办的“夏日潮汐”艺术节,展陈其摄影作品和书写作品。“看到现场观众驻足欣赏,我感到非常开心。这些在平潭获得灵感开展的创作尝试,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在平潭的生活,让我的艺术梦想有了实现的机会。”他说。

“平潭风很大。”这是张孜伟在平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我起初单纯将这句话理解为一种自然现象,在这里待久了,便晓得这说的是平潭的性格。”他说,平潭风大浪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便胆大心大,面对自然和生活,视野也大。

张孜伟说,回头想想,或许这些艺术创作的冲动也是源自平潭给他的勇气,“我一直试图体验这种属于平潭的性格,现在看来,这种性格逐渐显露出敢拼敢闯、坚强勇毅的平潭风貌——这大概是这座海岛给予我的馈赠。”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史惠青:向海而歌,艺述平潭

史惠青来自北方,他坦言,这是他第一次在南方度过如此快乐的时光。

“刚来平潭时,我对当地的气候和饮食习惯有些不适应。随着对平潭人文的了解,渐渐爱上了这座散发着文艺浪漫气息的海岛。”史惠青说,在实验区旅游文体局的实习岗位上,他了解到如何通过策划各类文化活动,提升服务质量等。

这次实习经历也让史惠青认识到文旅产业的社会价值和责任,“作为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文旅产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传承文化,提升民众的生活品质。”

工作之余,史惠青常常背上画具,一个人到海边写生,他喜欢用印象派的方式捕捉自然环境中的色彩变化和光线的反射,运用鲜明、纯净和明亮的色彩来表现海水、沙滩与礁石。两个月的时间,他创作了六幅油画风景。不仅如此,他还通过创新转化,将作品制作成明信片、帆布包、遮阳伞等系列文创产品,并自愿将产品版权授予平潭。

“我会永远记住这个充实的夏天,永远怀念平潭的美丽风景和深厚人文,也将带着平潭人热情奋斗、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回到北方,将这份宝贵的经历融入自己的生活。”史惠青说。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江好:乘外语之翼,扬岚岛国际风帆

在实验区行政审批局实习期间,江好主要负责公众号运营、局务会议组织及各类公文处理等工作。“在实验区行政服务中心流程优化调研中,我深入了解各类审批服务的实际操作流程,积极探索并尝试提出了具体建议,为行政服务高效便捷运转贡献了自己的思考。”江好说,这些具体事务不仅锤炼了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也对政府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实习之余,江好还与团队同学开展了关于平潭水上运动产业的课题调研,借此契机受邀参与“沙洲优黄杯”2024年风翼世界杯平潭站暨2024年全国风翼冠军赛的组委会工作。赛事期间,她承担媒体对接等各类外宣任务,担任欢迎晚宴和开幕式英文主持,并作为组委会翻译,向世界风翼板协会主席、秘书长及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专业运动员提供精准的翻译服务。“希望能用外语向世界讲述平潭得天独厚的风力条件,展现平潭作为国际风帆运动胜地的独特魅力。”她说。

在江好看来,平潭正通过体育赛事等多元化手段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能够在这一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江好感到很高兴,她说:“未来我将继续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投身平潭国际旅游岛的推广和世界级赛事的组织工作中,为提升平潭‘体育+旅游’的国际影响力、打造‘品牌赛事活力岛’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鞠安琳:深入基层,用心解锁平潭

实岗锻炼,对鞠安琳而言,是一场深度探索的旅程。她走进平潭职能部门,亲眼见证了这里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如何在明晰的职能与高效的扁平化管理中,展现出别样的风采。不同于校园里的学生组织,机关单位的工作风格,严谨而有序,让她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碰撞。

“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撰写不同类型的公文,每一次提笔都是一次学习,每一次修改都是一次成长。”鞠安琳如是说。在搜集案例、撰写课题的过程中,她深刻感受到了平潭为建设“一岛两窗三区”的宏伟蓝图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这不仅加深了她对平潭的了解,更坚定了她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社会实践调研,是鞠安琳在平潭的另一段难忘经历。她和队员们穿梭于南线与北线之间,走访了数十家单位,每一次与行业负责人的深入交谈,都如同打开了一扇窗,让她对水上运动产业、文创产业的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调研,不仅是身体的深入基层,更是心灵的贴近。”鞠安琳感慨道。

平潭的自然风光,是鞠安琳心中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蓝眼泪的神秘、风车海的壮阔,固然令人向往,但更让她着迷的,是那每日傍晚晕染开的云彩、紫红色的霞光以及习习凉意的晚风,它们共同绘就了平潭独有的城市名片,让鞠安琳沉醉其中。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郭蕊铭:知行合一话岚岛,青春实践绘新篇

郭蕊铭坦言,在岚岛的实践之旅注定是一段难忘的宝贵经历。这片热土,激发了她无限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

在平潭的实践期间,郭蕊铭在“理解中国”学术实训项目中担任负责人,与团队成员一同深入平潭的山山水水,走访16个重要调研地。从实验区旅游文体局到实验区文旅发展集团,从68海里景区东沙澳水上运动中心到五星金沙滩风筝冲浪基地……她们的足迹遍布平潭各地。她们用心聆听、用笔记录、用镜头捕捉,撰写的调研相关新闻稿与视频在平潭当地媒体、中国人民大学微信公众号发表,最终提交资政报告拟被实验区创新研究院采纳收录至平潭政研专报,为平潭水上运动产业的发展贡献青年学子的智慧。

无论是实岗锻炼还是学术实训,无论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调研还是书桌前的头脑风暴,在平潭的种种经历让郭蕊铭更加深刻体会到,深入基层、贴近实际,是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践成果必不可少的要素。“我将继续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她说。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非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殷杏:真正的智慧藏在最朴素的实践中

在一次座谈会上,当团区委的工作人员问起:“为什么来这里?”“来这里想收获什么?”殷杏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来到平潭,是希望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思考,真正融入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让理论在实践中绽放光彩。”

殷杏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探索与学习。她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座右铭,勇敢地面对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在平潭,我学会了如何将书本上的条文,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她如是说。

每一次与同事的交流都让殷杏受益匪浅。“他们教会我,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最朴素的实践中。”

实习期间,殷杏不断反思与总结,她坚信:“只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她对待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我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因为每一次的挑战,都是成长的催化剂。”

在平潭的日子,对殷杏而言,是知识与实践的完美碰撞,是青春与智慧的激情交融。“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将自己融入这片土地,为它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她满怀激情地说。

微信图片_20240906090403.png

研后岛的扇贝广场(资料图)

责任编辑:陈耀峰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