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南岛语族文化 揭示跨越数千年的闽台缘
2024-09-27 10:49:06 来源:东南网原标题:平潭南岛语族文化 揭示跨越数千年的闽台缘
龟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东南网9月26日讯(记者 卢金福 文/图)“通过挖掘出来的文物和专家们的考古研究,得出不论在冰川时期海峡两岸相连的时候,还是南岛语族渡海时期,播迁的过程就是从福建到台湾。”25日上午,来自意大利的汉学家唐云在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详细了解了南岛语族的历史,为她计划撰写的一本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书寻找素材,在她看来,南岛语族考古研究极具意义,可以探索南岛语族源流和根脉。南岛语族是南岛语系的族群,而南岛语系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大语系,分布在南太平洋到印度洋的上百个岛屿,覆盖人口多达4亿。近年来,通过对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的考古发掘,专家学者们推断,平潭极有可能是南岛语族海上迁徙的第一块踏板。
平潭岛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是中国第五大岛,距台湾最近处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1958年,福建省在全省文物普查过程中首次发现了平潭岛的史前遗址。1984年,这些遗址被命名为“南垄新石器时代遗址”,并在1985年迎来了首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共清理出21个贝壳堆积坑和一座墓葬,出土石器、骨器、贝器、陶器等遗物200多件。根据碳十四测年结果,壳丘头遗址距今约6500年。目前,整个平潭岛共有37处史前遗址,时间从旧石器时代跨越至商周时期,形成了完整的史前文化谱系。
龟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壳丘头文化遗址”素称南岛语族的原乡被公认是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考古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院长范雪春带领记者参观了基地的龟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和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陈列室。他表示,平潭南岛语族发掘成果目前已能肯定包括壳丘头、西营、东花丘、龟山四个文化,它们建构了福建地区从7000多年来到3000年前的一个非常完整的史前考古序列的框架结构。而国际学术界普遍认定大约在6000年前左右,先民们跨越台湾海峡到达台湾。“通过考古研究,福建是南岛语族向海洋扩散的最早起点已是历史事实,台湾岛上以大坌坑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史前文化,几乎都是在大陆史前文化的影响或参与下发展起来的,两地之间具有渊源和传承关系。”
记者参观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陈列室。
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陈列室展品。
据了解,为了便于考古工作以及遗址保护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博物院、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以三家共建的形式,于2017年9月启动建设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同年11月7日正式挂牌启用。
在基地,记者看到,入口处两艘独木船的雕塑引人驻足,通向基地的“风之路”尽显南岛语族文明发展历程,道路两旁的复活节岛石像、夏威夷茅草屋以及大溪地、关岛等地的标志性雕塑群,热带风情十足。基地征收31栋(组)传统石头厝作为基地用房,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2019年10月,国台办、国家文物局批准在岚设立海峡两岸南岛语族考古教学实习基地。
基地依托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福建博物院的专业技术力量,集文物资料整理、修复、标本保管、科研、教育、展览、科普等功能于一体,是依托壳丘头遗址群建设的世界上首个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机构,是国内外南岛语族专家进行研究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范雪春介绍,基地自成立以来,深入挖掘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历史,以考古科研为核心,以文化交流为带动,打造对台考古学术交流文化品牌。与国内科研机构、高校开展相关考古及研究工作,并在国际学术周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为南岛语系人群起源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提供了母系遗传证据。同时,围绕学术研讨、研学实习、少数民族交流三大主题开展涉台活动,培育“南岛语族文化学术宣传周”“闽台海洋文化探源研学营”等品牌活动,与台湾成功大学联合开设考古实习活动。2019年以来,基地累计接待台胞团组共169批次4768人次。
标志性雕塑群。
近年来,平潭不断厚植文化底蕴,通过挖掘海洋文化、旅游文化、南岛语族文化等资源,让一处处厚重的遗址、一件件珍贵的文物,穿越历史时空“活”起来,目前正大力建设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及壳丘头遗址博物馆,更加鲜活地向世人昭示海峡两岸同根同源中国和太平洋岛国间交往的历史渊源。
“两岸同胞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把南岛语族的历史研究清楚了,有利于推动两岸同胞寻根溯源、共探祖源文化,大家才能够把心凝聚在一起,深化两岸同根同源的家国情怀。”范雪春表示,南岛语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南岛语族文化研究也是促进闽台融合的重要纽带,有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两岸各界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探索南岛语族发源、发展、演变的过程,未来可以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