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桥医生”
2025-02-10 09:25:09 来源:平潭网 作者:融媒体记者 林舒玲 通讯员 易威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所在的海域,是与百慕大、好望角齐名的世界三大风口之一,特殊的地理环境给大桥检修带来极大挑战,甚至需要出动机器人进行巡视检修。连日来,一群平均年龄不超过26岁的“大桥医生”和他们的机器人队友又开始了忙碌的作业。
作业现场(受访者供图)
2月4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海面上,南铁福州工务段“魔鬼风域护桥者”青年突击队队长蒋明亮就和大伙迅速奔赴岗位,登上登高车的施工平台。随着升降机发出隆隆声响,平台缓缓攀升至200多米的高空,他们将开展斜拉索检修作业。
今年27岁的蒋明亮是南铁福州工务段平潭大桥工区工长,也是机器人检修员的操作员之一。“虽然它重12千克,但实际上还是很灵活的。”说着,蒋明亮便和同伴一起,站在面积约1平方米的升降台上,托举着机器人,打开遥控器操纵起来。
据悉,蒋明亮操纵的机器人全名“桥梁缆索智能检测机器人”,该机器集成先进的驱动系统、视频系统、雷达系统、测速系统、陀螺防翻转系统等,实现全时六驱、爬升返回、自动导航、定向定位以及远程遥控,确保高空检测作业准确、安全、快速。设备操作人员以遥控形式操控机器人,通过电机带动行走轮的升降,摄像机实时采集斜拉索表面的画面,并储存和回传信息,供作业人员后期通过回放检测斜拉索的状态。
由于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所在海域风大、浪急,以往靠人工爬索检查作业难度较大,有了这些“变形金刚”的帮助,大桥斜拉索的检测效率从原先每天检测4根提升到如今的20根。“现在不用在桥上爬上爬下,安全系数也高了不少。”蒋明亮说。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的风力约5级,作业人员顶风安装时稍有些费力,但机器人上升检查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仅用时20多分钟,就完成一根300米长斜拉索检测工作。
“机器人干完活后,接下来我们要回放录像、检查病害。”蒋明亮一边操作电脑一边说道,回放录像需要放慢播放速度,机器人所储存的录像需要一到两个小时才能检查并确认完毕。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