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灯牌蛇” :百年匠心焕新彩
2025-02-14 09:44:15 来源:平潭网 作者:林彤欣/文 江信恒/摄“板凳龙”(也叫“灯牌蛇”)作为平潭传统节庆的民俗文化项目之一,通常在每年元宵节当天或前后举行。为庆祝元宵佳节,今年平潭右营社区开启“灯牌蛇”巡游活动,点燃岚岛之夜。
“灯牌蛇”不仅承载着海坛人民的抗倭历史记忆,更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元宵节当天,记者来到平潭右营社区,和大家一起领略这项传承四百余年的非遗代表性项目的魅力。
传统技艺凝聚匠人智慧
当天现场,平潭右营俱乐部,两百多米的“灯牌蛇”盘踞在地,宛若一条沉睡的金龙。今年85岁的平潭板凳龙传承人林松俤与儿子林亮正在一旁细细整理龙头骨架,为第二天的巡游作准备。
“元宵节巡游‘灯牌蛇’主要是为了求吉祥。今年农历正月十六,‘灯牌蛇’再次舞动岚岛。”林松俤熟练地调整龙头,反复擦拭龙眼处新换的LED灯珠,确保巡游时能“点睛生辉”。“老一辈用蜡烛,风一吹就灭,现在灯升级为电力驱动,巡游时需配备发电机随行。灯亮时,龙身金光璀璨,‘灯牌蛇’才算真正‘活’了。”
“以前我们是用竹篾编成龙的形状,然后用布铺进去。扛龙头时,需要5个人轮流换。”林亮一边示范一边说。他手持万用表在龙身中段检测电路,发现一些灯座松动,他马上重新固定好。“这一次的巡游绝不能出岔子,所以检查要事无巨细……”年轻的林亮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对细节的严谨,不容许出一点纰漏。
“来试灯!”检查完毕后,只听一声吆喝,发电机轰然启动。刹那间,一百多盏灯次第亮起,金红交织的灯光将父子俩的身影渐渐拉长。
“灯牌蛇”的制作凝聚着右营代代匠人的智慧。今年,“龙身”由117块长约2米的木板拼接而成,每块木板安装三盏彩灯,灯罩上还绘有《水浒传》《三国演义》人物以及闽剧人物等元素。“夜间巡游时,牌灯异彩,光芒璀璨,喜庆非凡。”父子俩对巡游充满期待。
从抗倭烽火到非遗瑰宝
“灯牌蛇”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在元宵节前后举行“灯牌蛇”巡游活动,俗称“做上元”。
相传,“灯牌蛇”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抗倭时期,乡民以竹篾扎制龙头、龙尾,将三盏灯固定于木板上连缀成“长蛇”,夜间巡游以震慑倭寇,后来逐渐演化为祈求平安的吉祥民俗。
平潭右营社区作为“灯牌蛇”制作与巡游的核心传承地,制作工艺于2021年入选平潭综合实验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平潭文化的“真宝贝”。
讲起“灯牌蛇”历史,此次活动总策划负责人陈志文如数家珍。“以前村里人也很少。村民在所有的灯罩里面绘上人物,让倭寇误以为这边全部都是官兵,以达到吓退倭寇的目的。这种技艺慢慢延续到现在。你看灯罩上这些所有的人物代表团结向上,寓意孝义仁德,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灯牌蛇”不仅是民俗文化符号,更是平潭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从抗倭烽火中的智慧结晶,到今日成为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一员,右营“灯牌蛇”的发展和演变,是平潭人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这条“光之长龙”将为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注入更多鲜活的文化灵魂。“未来,我们希望打造灯牌蛇文化节,形成平潭文化名片,让游客参与其中,让这项传统民俗文化项目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林亮说。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