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神”是这样锻造出来的——“漳州110”系列报道之三

2019-01-25 15:09:33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作者:叶明义 吴鹏举 朱秀敏 张志鹏

原标题:“保护神”是这样锻造出来的——“漳州110”系列报道之三

一块袖标,一个终身不变的号码,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3801,报到!”2018年11月26日,35岁的民警徐志文从市公安局副局长黄跃欣手中,接过这块红色袖标。袖标上绣着醒目的“漳州110”和警徽,以及编号“3801”。

在一个标准的敬礼之后,徐志文将袖标佩戴到左臂,小心翼翼地抚平,就像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正在打点行装。

从此,“3801”这个编号将伴随着徐志文的“漳州110”生涯。“38”代表着他是第38批入列的警员,“01”则以同批次警员的年龄排序。

这个编号意味着什么?徐志文最清楚不过。他说,“佩戴上袖标时,感觉它很‘沉’,沉的是人民警察的职责,沉的是‘漳州110’的精神和荣誉,沉的是今后肩上背负起的人民的期盼。”

29年来,“漳州110”典型之树常青,曾先后获得国务院命名“人民的110”“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众多荣誉。建队29年来,共有38批、先后457人来到这支队伍,无一人违纪。

袖标,看似普通却凝结了所有的荣誉。它将作为特殊的礼物,用镜框裱起来,送给每一位离开“110”的同志,成为他们终生难忘的那一抹红。

“一级做给一级看,正气就立起来了”

建队以来,“漳州110”的带头人始终严格自律、率先垂范。越是危险,越是困难,他们越是冲锋在前。

多年前,在处置一起精神病患者砍人事件时,面对手持菜刀的叶某,漳州市公安局副局长、时任“漳州110”大队长的许佳不假思索地让身旁的民警退到一旁,自己冲上去。一番搏斗后,叶某被制服了,而许佳的手掌、手腕被砍出十几厘米的伤口。

2016年9月16日21时许,正在执勤的“漳州110”二中队中队长王建龙接到警情“一名女子从市区战备大桥上跳下”。不到3分钟,王建龙就与附近3个梯队警员火速赶到现场。

由谁下水搜救?面对光线不足且水下情况不明的双重危险,王建龙已经有了安排,他边走边卸下身上警用装备,至岸边时便纵身一跃,扎进了水里。水里的淤泥深至大腿,且散布着玻璃碴,王建龙感到钻心的痛。咬紧牙关,经过20多分钟艰难的搜寻,王建龙终于发现已经昏厥的女子,将其成功救上岸。“110好样的……”此时,岸边围观群众响起的掌声和称赞声,让累瘫在岸边、双脚流着血的王建龙深感欣慰。

接受采访时,王建龙说:“那一刻没有犹豫,大队领导都在带头干,我作为中队长更是义不容辞。”

去年12月底,大队副队长张斌的脚部不慎骨折,但仅休息五天,便因工作需要主动拄着拐杖归队了。原本需固定5个星期的石膏,张斌在第3个星期时就拆除了,原因很简单——“不能破坏人民警察的形象”。

“基层民警看中队长,中队长看大队长,一级做给一级看,正气就立起来了。”许佳表示,“漳州110”历来有个“三先”原则一直被大家严格遵循,即:急难险重,党员干部抢先;遵规守纪,领导干部率先;立功受奖,群众民警优先。

“一棒接着一棒传,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快速反应、为民服务、清正廉洁、执法公正,这些都是‘漳州110’一脉相承的优良作风。工作中,许多“老110”更是以身作则,给“新兵”做表率。

2018年4月的一天,浦南派出所“老110”民警老胡接到一起报警称,在长泰县和芗城区浦南的交界处有一名老人走失。老胡出警找到老人后,发现所处位置是石亭镇的交界处。按照正常程序,老胡可以通过指挥中心把警情移交给石亭派出所。考虑到老人思家心切,老胡没有移交警情,而是将老人接回所里,通过系统查询后,联系到老人的家属将其平安接回家。“老胡在所里总是身先士卒,他把‘漳州110’的优良传统带到我们基层派出所。浦南派出所所长黄赐龙深有感触地说。

“传帮带一贯是我们大队的优良传统。每一批新民警入警后,我们都会根据每一名新警的性格特点,安排老民警传帮带,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不能做,手把手教授,从工作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予以管理和指导。”张斌介绍说。

“执法执勤中,不喝群众一口水,不抽群众一根烟,不收群众一份礼。”新入警的肖志煌说,2017年10月一入队,老队员们就向他们传授了廉洁经验。“一棒接着一棒传,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大队长黄海强表示。

2017年,“漳州110”以纪念国务院授予其“人民的110”荣誉为契机,确定每年的11月26日为“漳州110荣誉日”。

“一项连着一项抓,于细节处见真功夫”

验枪、就位、准备、开始射击……1月16日上午8时,天气阴冷,记者走进“漳州110”基地,队员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射击训练。

“大队现有民警、辅警240名,2018年大队体能考核达标率从前一年的75%提高到100%。”黄海强为队员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体能只是基础项目之一。思想教育、队风队纪、执法技能等一项项工作都做到严格管理、精益求精,队伍的良好作风才能锻造出来。”

以铁的纪律铸造队伍是“漳州110”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

鞋尖没对齐砖缝,扣10分;牙杯把手没朝外,扣10分;门窗有灰尘,扣10分……在《“漳州110”队伍组织管理若干办法》手册上,明细地标着一系列“抠门”的扣分规则。

“出一次警才得1.5分,而鞋尖没对齐砖缝就要被扣10分?”面对记者的疑惑,张斌说,被子怎么叠、学习笔记怎么记、接处警怎么反应等,在这里都有明确严格的纪律和规矩,“我们一项连着一项抓,于细节处见真功夫,让民警形成自觉。”

“严”字当头是“漳州110”一贯的作风。早在110创建之初,大队就在实践中探索制定了17种制度37条“军规”,使队伍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20多年来,经过大队历任领导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建立了监督执纪4项工作机制、4个百分百工作模式、警务督察计分办法等,做到严在平时、严在经常。

在“漳州110”基地,记者就观摩了一场“实战回头看”。

1月16日晚7时30分,二中队25名队员结束了白天的训练后,围坐在会议室内开展业务研讨会。

在观看完记录仪所记录下的一起警情后,副中队长杨伟杰第一个打开了话匣子,“大家看这个细节,中队长始终紧握壁盾挡在当事人前面,说明他时刻紧绷着安全这根弦,值得大家学习。”

队员郑子强也发表了观点,“应第一时间控制住当事人,而后进行搜身,方可确保民警和群众安全。”

“上铐速度还有提高的空间。”王建龙说道,“明日起,再加强各项基本动作的提升训练。”

……

一场90分钟的研讨会,收获40余条建议。此类业务研讨会早已成为“漳州110”开展业务学习的一项常态化内容。

正是有平时的千锤百炼,才有危难时刻的英勇无畏。29年来,大队先后有107人次立功受奖,获得省部级以上集体表彰47个,涌现出全国公安英模郭韶翔、李铁军、陈伟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许佳等。

责任编辑:念媛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