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在党50年丨朱鹤健:做人要奉献一生,党员更要如此
2021-07-09 10:57:45 来源:东南网原标题:光荣在党50年丨朱鹤健:做人要奉献一生,党员更要如此
东南网7月8日讯(记者 张立庆 实习生 叶钰婷)“作为一位老党员,我要领悟党的新时代奋斗目标,坚定中国梦信念,永远跟党走,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继续出力。”在建党百年时,党龄已达65年、年龄已有90岁的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朱鹤健教授为自己提出继续奋斗的要求。
质朴情怀 对党感恩
朱鹤健教授 受访者供图
1943年,时年12岁的朱鹤健进入省立福州初级中学(即今福州一中)读书。日帝铁蹄践踏福州,学校不得已搬到闽北山区离沙县城关十多里的小村落,居住环境十分艰苦,粮食也时常短缺,许多人流离颠簸。在历史课上,年幼的朱鹤健了解到国家尽是割地赔款的耻辱史,从小便萌发了奋发为国的想法。
到了高中,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活跃,组织了上街反内战示威游行,一股期盼解放的潜流在人们心中涌动,这些都是朱鹤健向党靠拢的思想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家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朱鹤健开始进入大学,深入受到新中国教育“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思想引导,朱鹤健在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当时我担任教师团支部书记,正值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于是我怀着一种朴素的对党的感恩情怀,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热情实践 投入于党
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朱鹤健保持对政治的饱满热情,经常深入农村,与农民“三共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以后的服务社会、发展农业、发展学科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和技能基础。
朱鹤健教授科研实践。受访者供图
随后,朱鹤健在社会服务方面,于1999年提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为政府决策服务的建议,获福建省科技工作者优秀科技奖;2001年提出开展数字资源建设的建议,获“十五”规划发展献计献策奖;2004年受聘福建省政府顾问,拟定福建数字农业实施意见,在漳州市建点示范,推动数字农业发展;2011年提出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突破口的建议,获“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在发展农业方面,为了寻求少投资、多产出的农业致富路经,花了15年时间投入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在发展学科方面,将地理学理论用于长汀水土保持研究,设计出地理学的研究范式,凸显地理学独特的作用;2018年发表《地理学思维与实践》新作,强调服务社会是地理学存在的生命根基,呼吁地理学者挺身在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朱鹤健并不把自己的身份局限在教师,而是面向社会,走进农村,去解决现实问题,这得益于在工作中所学到的实践精神。“由于长期在野外调查与农村实践的投入,我也锻炼出较好的体力与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这是我今天虽然高龄,仍有精力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原因。”他说。
尽职育人 奉献于党
自1953年进入教坛,朱鹤健已教授本科生30年,教博士生30年,其间叠加教硕士生。至步入老年,依然眷恋讲坛,更专注于教学,全身心把教书育人的担子挑起来,过着年复一年的简单重复讲课生涯而不厌烦。
朱鹤健给同学们作讲座。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摄
朱鹤健受邀在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举办的“瀚海明塔”学生成长领航行动启动仪式上,从出版《地理学思维与实践》一书说起,与广大师生分享他在地理学方面的独特见解及人生感悟。
在分享过程中,“坚持”二字常被朱鹤健提及。《地理学思维与实践》一书从酝酿到出版经历了16个年头,朱教授将这16年的坚持总结为“三不精神”——认定目标不动摇、遇到困难不放弃、简单重复不厌烦。此外,他以自己的经历告诫青年们不要在该奋斗的时光选择安逸:“我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人民哺育了我,要懂得感恩。新时代是奋发、奋斗、奋进的时代。我不能坐享改革开放红利,人虽老,情未了,应有所作为。”
讲座最后,他提出要响应新时代的召唤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立志成才,作为地理人,挑起宣传、实践现代地理学魅力的责任。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朱鹤健先生对青年学生寄语:“‘人生过得好,奉献是个宝’,做人要奉献一生,党员更要如此。奉献是一种付出,包括奉献集体、奉献工作、奉献社会、奉献党的事业,体现在助人为乐,恪守职责,服务社会,忠于党。”
责任编辑:刘春兰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