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体育:不负新时代跑出加速度

2022-11-27 09:48:53 来源:东南网

原标题:福建体育:不负新时代跑出加速度

东南网11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肖榕)当第十七届省运会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大幕,福建体育事业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1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东京奥运会和陕西全运会上取得历史性突破;体育产业总产值始终排名全国前列……近年来,福建体育在激情与活力的碰撞中,不负新时代,跑出加速度,展现着发展进步的动人风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这为福建进一步发展体育事业指明了方向。

蓝图已定,无惧荆棘,福建体育继续远航。

奋斗:竞技体育再攀高峰

在11月25日湖北黄石结束的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上,福建队取得历史性突破。女子56公斤级比赛中,吴馨悦夺得我省历史上首个女子项目冠军;男子65公斤级比赛中,林宏伟为福建再添一金。

“近年来,福建散打根据项目特点,有的放矢,深耕女子项目和男子小级别,在本次比赛中实现了突破,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省散打队主教练刘献伟介绍,福建散打队在本次比赛中共收获2金1银3铜。

突破是竞技体育最大的魅力,福建竞技体育也正是在一次次突破中,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在去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我省运动员获得4金2银1铜的成绩,创造了“奖牌总数、金牌总数、夺牌率”三个历史性突破,金牌数并列全国第四名;在随后进行的陕西全运会上,八闽健儿摘得25金17银18铜,再次突破历史最好成绩。

从东京到陕西,短短两个月,福建竞技体育从一个突破走向了另一个突破,从一个顶峰迈向了另一个顶峰,“历史性突破”出现的频率之高令人瞩目。

竞技体育没有一蹴而就的成绩,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福建体育人无数努力的积累,是福建体育人不断创新改革的结果:

优化项目布局——立足“上项目、扩盘子”的指导思想,巩固扩大举重、羽毛球、击剑、田径(短跨跳)等传统优势项目,加快提高皮划艇激流回旋、帆板等潜优势项目,新增空手道、攀岩、冲浪、铁人三项等项目;

把国家级基地搬到家门口——新建改建漳州女排、马江举重、南安激流回旋、东山帆船帆板、莆田射击射箭、晋江羽毛球等国家级训练基地;

实施科技赋能——把强化科技支撑作为科学备战新手段,逐年加强经费保障、人员配备、重点实验室建设、市级体育科研力量,在专项竞技实力平台建设、体能训练、生理生化指标监控、技术分析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

正是福建体育人的善谋篇、巧布局,才为竞技体育实现新跨越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点。

近十年来,福建竞技体育收获无数硕果。在先后参加的三届奥运会、三届全运会、两届亚运会中,福建体育健儿共获得98.5枚金牌,其中奥运金牌9枚,亚运金牌29枚,全运金牌60.5枚。

奋进:全民健身深入人心

22日,趁着雨歇间隙,福州市民李健来到金牛山公园,登上福道,享受在家门口健身的便利。他说:“这是一天中最幸福的事情。”

近年来,福建作为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首位的省份,将山林、公园绿地、开放空间等进行整合,打造城市绿道系统,让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不仅满足“量”的需要,还满足“质”的提升。

随着全民健身需求水涨船高,健身场地资源紧张问题日益凸显,解决群众“去哪儿健身”成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

从2001年开始,我省连续21年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创了全国之先河。截至2021年,我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1平方米,比“十二五”期间增加0.82平方米。“举步可就”的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不断提高。

在体育场地设施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优质量的基础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2015年,省体育局创新开展“运动健身进万家”品牌系列赛事活动,七年间共举办52站活动,吸引全省500余个社区、建制村参加。如今,全省体育活动的多元供给让全民健身的理念不断向上发芽、向下生根。“十三五”期间,我省共举办县级(含)以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1.65万场次,参与人数达820万人次。

这些赛事活动为不同条件、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参与健身开出不同的“处方”。截至去年底,福建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1.3%;城乡居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1.9%。

今年3月30日,我省公布《福建省全民健身条例》,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对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设施、服务与保障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以立法方式,补齐全民健身短板,一幅全民健身的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奋发:体育产业提质增效

安踏是北京冬奥赛场上支持中国队比赛装备最多的运动品牌;舒华成为赞助冬奥会的第一个中国健身器材品牌;匹克为七个国家提供科技与时尚俱佳的专业装备……

一届无与伦比的北京冬奥会,展现了“燕山雪花大如席”的中国式烂漫,同样也展现了福建体育用品制造业“大鹏一日同风起”的自信。

这份自信来自泉州。近年来,以安踏、特步、舒华、匹克、鸿星尔克、卡尔美为代表的泉州体育鞋服品牌,积极践行“晋江经验”,逐步成长为福建体育产业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在制造业持续做大做优做强的同时,福建体育产业补短板、强弱项,初步形成了以体育用品装备制造为支柱,体育场馆为依托,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和体育中介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早在2011年,福建省就在国内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达到4%以上。此后,我省相继出台《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十条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福建省关于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导向性政策,推动体育产业规模扩大发展、质量提升。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2个单位获得“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1个单位获得“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称号、13个单位获得“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称号,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福建省共有体育产业单位39953个,总产出从2015年的3617.37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5314.23亿元,年均增长8.0%;增加值从1202.42亿元增加至1795.43亿元,年均增长8.3%,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保持在4%以上。

稳健的发展步伐,预示着福建体育产业未来的美好前景。2021年发布的《福建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

对于未来的发展目标,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打造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地”,群众健身更加便捷;打造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集散地”,竞技体育更为强劲;打造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体育消费更具活力;打造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地”,体育助力融合的价值更加显现。

责任编辑:刘春兰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