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上医保卡,心里踏实了——2025年农村居民参保持续平稳
2025-04-18 09:57:24 来源:人民日报原标题:揣上医保卡,心里踏实了——2025年农村居民参保持续平稳
3月,2025年度城乡居民医保参保集中缴费季基本结束。全民参保是全民医保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本医保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参保质量持续提升。
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完善了筹资和待遇政策,其中,断缴人员等待期政策今年开始执行。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今年农村居民参保情况如何,集中参保季的保费征缴有哪些特点,如何打消各种顾虑?记者就此进行了调研采访。
讲明政策、现身说法,让群众明明白白缴费
大病是农村居民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全民医保三重保障为居民健康兜底,构筑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防火墙。这一政策要发挥效力,投保是基础。
“3年不进医院,1200元白交!”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户育乡户育村,听说让交医保费,面对第三次上门的宣传员梅合果,村民勒干直摇头。在他看来,没生病住院,交的医保费打了水漂。
为了让勒干按期参保,户育村党总支书记翁草鲁不得不又跑一趟。落座不劝参保,反倒聊起“救命账”:“前几年,咱村翁草宽散和孩子同时需要手术,医疗费打底也得30万元,但医保报销后,自付才4万多元。”勒干听了这席话态度松动,翁草鲁忙掏出手机,播放了一段由村民们自创的双语医保收缴短视频,鲜活的案例让勒干明白了为啥要交医保。
“部分群众对现有医保政策的了解不深入,特别是对就医的报销范围、比例了解不足,加之网上个别案例的错误传播,综合影响了一些农民对基本医保的整体信任度,进而影响了其续保意愿。”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武亦文分析。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这个参保季,我们多管齐下,把好事办好,把群众必需的医疗保障送到家门口。”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去年入秋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全民医保集中宣传月,各种宣传方式齐上阵,就是要让群众清楚了解参加基本医保的重要性。
在甘肃岷县寺沟镇张马路村,每逢大集、庙会等活动,当地都会组织工作人员,在集市出入口摆起摊位。为吸引大家驻足参与,围裙、纸杯、扇子、帆布袋、抽纸盒这些快消品上也印上了医保知识……张马路村村民吴马中就是在一次次参与过程中,一点点了解清楚了医保缴费的重要性。这几年,他都按时为全家人缴纳了医保费。
“村民算的医保账是花钱,必须帮他们算清楚省钱的账。”翁草鲁说,实实在在的数字让大家了解参保续保的好处,明明白白缴费。
数据赋能、优化服务,激发群众参保热情
以往参保过程的体验,对未来的参保意愿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各地为群众便捷参保下了不少功夫。
缴费更便利了。“之前排队半小时,今年手机操作3分钟。”谈起今年的缴费经历,岷县十里镇三十里铺村的后中明说。2023年,53岁的后中明第一次用手机缴纳医保费,点进来点出去,搞了一个多小时才弄完。去年底,正打算线下缴费时,他在村里微信群看到了一段小视频,内容就是小程序缴费的步骤讲解。
工作人员也会通过“红色三十里铺”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消息,提醒村民及时缴纳保费。有的村民不习惯操作手机,当地就组织医保局工作人员定期上门,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随时上门帮办。
放眼全国,有的地方打造智慧医保服务站,提供代缴、查询一站式服务,有的地方还推广医保码“刷脸付”、跨省结算,优化参保体验。各地还积极探索激励群众参保的创新举措,比如出台个性化激励机制,利用村集体分红、积分超市兑换补贴参保费用;联合企业提供景区免票等福利,增强参保吸引力;联合通信运营商,开展交医保送话费活动等等。
政策更体贴了。“爸,您和我妈的医保费我今年用我医保账户余额交了。”不久前,在河北石家庄市工作的田小明通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给在农村的父母缴了医保费,“以前每年都是给他们转现金,现在有了共济政策,趴在我账户的钱就用上了。”
国家医保局信息显示,今年1—2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人次6052.23万,金额86.87亿元,其中用于参加居民基本医保等的个人缴费6.49亿元。
工作更顺畅了。在湖南衡阳市,2955名网格员对辖区居民参保情况可谓真正做到了“心里有数”。作为“一人一档”全民参保数据库建设国家试点城市,衡阳通过数据库,可实现“即时查询群众个人参保信息、以户以村以乡以县为单位批量查询群众参保缴费情况、以个人以村以乡为单位统计查询医保报销待遇享受情况”三个功能,达到了“医保政策精准找人、参保情况精准到人、医保红利精准惠民”的“三个精准”效果。目前,26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51个统筹区开展了“一人一档”全民参保数据库一期试点,基层干部及时了解参保情况,便利群众参保。
“要优化地方在参保缴纳方面的考核机制,禁止基层将医保缴费与公共服务捆绑,保障群众依法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权利和义务。”武亦文建议。
多方共同努力下,2025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符合预期、总体稳定。国家医保局今年2月底的数据显示,居民医保参保规模保持在9.3亿人以上,总体参保人数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参保大盘持续稳定。
广开渠道、因地制宜,确保困难群众不掉队
在基层采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推动医保参保时面对的不仅是观念问题,更多的是家庭经济困难这道现实坎。
岷县清水镇腊梅村村民卢科平家里有6口人,只有他一人在外打工,父亲去年住院5次,刚出生的小儿子患有肠系膜囊肿,也做了手术,经济压力不小。恰逢参保缴费季,2400元对他家来说不是个小数目,这让他犯了难。
打开缴费页面,卢科平却发现本应每人缴纳的400元变成了150元。原来,去年12月,镇村干部走访了解到他家情况后,将其纳入“突发严重困难户”。根据国家和甘肃省、定西市的医保部门政策,今年缴费时,当地对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实行差额资助。“压力减小一大半,心里踏实了。”卢科平说。
根据规定和本地实际,岷县对“四类人群”予以政策倾斜。“部分农村家庭收入低、人口多,负担相对较重,我们要格外关注,不让他们掉队。”岷县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庆凯表示。
一边减免费用,一边为困难群众寻求新的收入来源。在德宏,监测户生更干对全家8口人的保费发愁时,翁草鲁揣着“公益性岗位补助+分段缴费”方案叩响了他家门。“咱家这情况,政府每人补贴180元,咱只需缴220元。家里收入低,但可以负责村里打扫寨子的活计,一个月补贴1000元,再算上边民补助,交了医保还有余钱!”
这个参保季,医保部门逐级落实分类资助政策。国家医保局积极推动根据困难程度对困难群众参保个人缴费的部分进行分类资助,以科学、精准、定额的方式资助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具体在实践中,进一步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参保信息核查比对,也可以引入“家庭医疗支出负担比”作为补充指标。同时,建立参保帮扶的长效机制。尽快按照精准识别程序将贫困边缘群体纳入政策保障范围,定期更新完善名单。借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力量,协同相关部门实施综合帮扶,鼓励慈善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帮扶。
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救助对象类别,对相关群众按规定给予资助参保,实现应资尽资,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和重特大疾病患者家庭医疗费用负担。下一步,将探索城乡居民医保“零存整参”“零存预参”等预备缴费模式,建立医保“存钱罐”。居民可以提前在国家医保局医保电子钱包特定模块下,分期分次预缴预存当年或今后年度的保费,待实际缴费期开始后正式扣除,缓解参保人特定时段缴费压力。(记者 孙秀艳 杨文明 宋朝军)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