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丨第20期两岸国学大讲堂下周二开讲,50个名额不要错过

2020-06-14 09:34:36 来源:平潭综合实验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文字:何伟 视频:倪炜杰

原标题:征集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下周二来平潭讲国学!

平潭网6月14日讯 6月16日19:00-22:00,第20期两岸国学大讲堂将在两岸国学中心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韩星以“敬畏上天,仁民爱物”为主题,线上线下同步开讲,本期大讲堂还将邀请50名国学爱好者前往现场聆听。

微信图片_20200614093447.png

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进入报名链接

“天地君亲师,仁义理智信”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句子,其中却蕴含着无限的哲理。

1“天地君亲师”

“天地君亲师”作为儒道祭祀对象,是自古以来孔孟之道的主要教义。所谓“天”,来源于自然崇拜。中国古代以天为至上神,主宰一切,化育万物,祭天地有顺服天意,感谢造化之意。其中,无论是皇帝自称“天子”还是董仲舒推崇的“天人合一”,都体现着“天”作为世界万物主宰,在人们心中所代表的最崇高地位。

微信图片_20200614093453.png

2“仁义礼智信”

“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立身之本。作为“五常”之首,“仁”就是提倡以人为本,富有爱心,它体现人的高尚情怀,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美好的情操。孔子说,仁即“爱人”,古代君主也把推行仁政,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天”与“仁”作为儒道精髓,很多名人也将其奉为“信条”。

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就将“敬天爱人”作为企业经营的最高准则,并用一生来践行这句话。所谓敬天,就是依循自然之理、人间之正道——亦即天道,与人为善。换言之,就是“坚持正确的做人之道”;所谓爱人,就是摒弃一己私欲,体恤他人,持“利他”之心,互助互爱。 

近年来,因为地域、人种和宗教的不同,引发相互间的误解冲突乃至争斗的事故愈演愈烈,如何理解儒道核心“天”“仁”思想,从而帮助社会化解矛盾、消除误解为世界带来真正福音呢?

微信图片_20200614093458.jpg

本期两岸国学大讲堂将为你诠释儒教教义的真谛,敬请锁定!现场名额有限,速速报名吧!

微信图片_20200614093502.png

(扫码报名)

责任编辑:陈耀峰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