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首国学中心,国学大师为百名文化义工授业解惑!
2020-07-28 20:41:19 来源:两岸国学中心 作者:余小燕原标题:聚首国学中心,国学大师为百名文化义工授业解惑!
日前,“书香岚岛·流韵海峡”两岸国学文化义工进修班,在平潭台湾创业园两岸国学中心圆满落幕。首期培训班共招募103名来自海峡两岸的义工学员,为两岸国学文化传播注入新鲜力量。此次两岸国学文化义工进修班活动由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中华原乡生活美学协会(台湾)、实验区融媒体中心主办,两岸国学中心和实验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
传承交流国学,名家齐聚岚岛。中国古代文学博士,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孟子学会副会长刘瑾辉与学员分享了国学的含义、国学传播的意义及国学传播的主要内容、方法与路径;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强讲授《传统文化与家风家教》阐释与传播指导;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乐爱国,讲授《论语》阐释与传播指导;孔子第75世孙,福州社区大学文儒学院院长、教授,福建省礼仪协会副会长孔海钦分享了《弟子规》《三字经》的阐释与传播指导。
白天讲课,晚上还进行了国学传播实践指导,培训班学员纷纷表示,回到各自的岗位后将在学校进行传帮带分享国学教学,并义务在社区或乡村开展国学公益讲座。此次授课的国学讲师们就如何更好地开展两岸国学交流,打造两岸国学平台,以国学为纽带让平潭成为两岸青少年心灵交流的基地。
刘瑾辉
中国古代文学博士、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孟子学会副会长
谈到国学传播的意义,刘瑾辉说,国学中蕴涵着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如“厚德载物”、“知义”、“明耻”、“和为贵”等思想,都是国学精粹。平潭作为两岸交流的桥头堡,如何打造两岸国学交流平台,他认为可从四点着手:
一是民间交流,两岸民间交流有妈祖文化、城隍文化以及各种民间信仰联谊活动,国学也可以通过民间协会的多种方式融入推广,像以学术交流为契机,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传承得很好,两岸同宗同根同源,国学推广此次平潭将学校老师和在岚台胞和社区志愿者组织起来,就是非常好的举措;
二是以公开的文化艺术类活动为载体,两岸中小学生、大学生国学主题夏令营,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以研学为载体,潜移默化的传播国学;
三是将国学融入经济活动中去,这里说的经济活动是指像两岸农产品博览会等活动,可以将国学文创产品融入其中,“我看平潭两岸国学中心就有系列平潭元素的文创产品,这个可以与旅游相结合,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四是利用两岸高端论坛还有高校团体推广两岸国学交流,让国学进校园、进课堂,特别是进课表,让国学课能够落到实处,如果能够在平潭高校设置国学课,打造两岸交流的实验课程,这也是一种创新的举措。
刘强
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曾经在台湾‘中华大学’做过两个月的客座教授,一路都是惊艳,台湾的山美水美人更美,都说台湾旅行最美的风景是人,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谈到两岸文化交流刘强这样说,台湾将国学经典细化,落在学习生活中,像他们时常挂在嘴边的“谢谢”“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等,都是传统国学中的守礼、明礼的表现,这一点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要将国学中的基本价值观,融入到教学中去,推行中小学经典教育课程。“我认为国学,其本质就是人学,是成人之学、立人之学、达人之学、爱人之学。儒学的‘儒’字,拆开来就是‘人需’,所以儒学可以说是‘人需之学’,儒家的道也可以说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行之道’。”
谈到现在恢复传统文化,比如恢复节庆仪式、毕业生穿汉服等,包括让孩子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时,刘强说,世上最可爱也最值得爱的,一个就是人,其次就是书,我们除了要“爱人”,还要“爱书”,这就把“人”和“文”结合在一起了。所以,首先一定要让孩子多读书,包括《三字经》《弟子规》,还有《论语》这样的古代经典之作。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特别是要告诉孩子怎么做人。家长一定要做好表率,教育的核心在家长,现在的家长希望孩子读书好,自己却不学习,这怎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经典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渗透着知识的人文教育、人格教育。小时候受过经典熏陶的孩子,长大后很少有厌学的,所以教育一定要从小抓起,从根子抓起,不能本末倒置。“这次平潭来了许多老师,这是很好的传播方式,可以在学校品德课上将国学中的明礼修身,知礼明德,行礼明事等优良传统融入其中,让孩子从小明礼,长大后一定就能成为谦谦君子。”刘强说。
乐爱国
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谈到儒家文化与科学的关系,乐爱国说,他的专业是教哲学,在儒家文化里也有许多哲学道理。像儒家追求天人合一之道,因而重视研究天地自然;儒家讲博学,“耻一物之不知”,因而要研究草木虫鱼;儒家以民为本,因而要发展经济,进而发展科技。孔子要求学生“游于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现在一说到国学的传承,有人会反对说把孩子带迂腐了,其实不然,孔子之后,孔子弟子曾子与学生讨论过天圆地方的宇宙结构;思孟学派的《中庸》《孟子》中都包含了科技知识;荀子对自然现象有极大的兴趣并作了细心观察,对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乐爱国说。“这是我第二次来到两岸国学中心讲课,第一次是台湾学生来平潭的国学夏令营做研学,大家围坐一堂,听得津津有味。台湾的学生很喜欢提问题,互相讨论,这一点对于交流国学和其他的思想碰撞都很好。这次在平潭培训课后,老师们也很爱提问,平潭的教育可以步子迈得大一点儿,试想如果在平潭的高校设立一个国学专业,成为两岸办学的试点,成为两岸国学交流的试点校,在中小学行为规范里实行课前三分钟的诵读国学经典。现在有许多学校进行古诗考级,国学经典诵读也可以进行考级,像《论语》《三字经》等,诵读中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老师是教育的主导者,在这一点上,平潭作为两岸国学交流传播有优势,也有潜能。”乐爱国教授说。
孔海钦
孔子第75世孙,福州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文儒书院院长、福建省礼仪协会副会长
作为福州孔子学会的秘书长,孔海钦老师从2008年起就在不同场合办过儒学讲座,2013年成立福州市文儒书院后,更是把课堂开进企业、社区、机关、监狱、中小学、大学,讲座上千场。此次在平潭,孔海钦教授为两岸的国学义工解读经典,从国学的角度,讲述关于个人修养、思想理论修养、文化知识修养、为人处事修养、言行举止修养、人格修养等。谈到两岸国学如何更好地交流,他说,可以在平潭设立全国全省的国学培训基地,开设培训班,中华文化的传统复兴,两岸文化交流的试点,像设立乡村学堂、社区学堂,编写国学教材。孔海钦说,去年他曾到山东的泗水县讲课,现在这个县的590多个乡村都设立了乡村儒学堂,将儒学与礼仪带进社区,走进田间地头。通过培训带出了800多位老师,通过老师传帮带,将伦理关系、家庭文化、公共道德等融入生活中,乡亲们一开始对我们有些不信任,问:办班收钱吗?课本收费吗?“为了鼓励他们走进儒学讲堂,当地老师们头几次课向坚持到底的村民发放一个小礼品,如肥皂、毛巾或者脸盆。后来,来的群众多了,干部就主动将礼品让给群众。每次讲课都要点名,并对听课率高的给予奖励。” 孔海钦说,记得头一次讲孝道就有不少老人掉泪。当地村干部还发现不少媳妇们也抱着孩子来听孝道,公婆媳妇一家子听孝道,大家在生活中磕磕碰碰少了。印象深刻的是讲《弟子规》,山东这方面做得好,他们引入礼仪教育,请礼仪专家来给村民演示成童礼、开笔礼、冠礼等儒家生活礼仪。青少年要给在座的长辈们行礼如仪,回去后每天要帮助长辈做一件事,如叠被子、搬凳子、端便盆等,以培养他们敬老孝亲的习惯。孔海钦说山东乡村儒学堂的经验可以在平潭复制,“如果全国的国学爱好者和专家都来到平潭开展讲学班,特别是台湾学者在这里不定期开课,通过两岸的力量推动国学的推广,培训班可以颁发结业证书;利用民间的书院一起来做国学传承,福建耕耘书院在福州就是一个很好的传播载体。‘台湾中华文化研究所’可在平潭设点,通过相同的文化连接起两岸的心灵交流,当然要做到这些。要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将其程序化、模式化;其次是具备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后,尽快组建乡村儒学义工讲师培训中心,为乡村儒学的推广培训急需人才;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把平潭建成两岸国学传播交流的示范点,可以创新与尝试推广。”孔海钦说。
责任编辑:林丹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