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朱子故里,听朱子“四书”
2021-05-17 11:26:22 来源:两岸国学中心 作者:孙梦玲武夷山是朱子理学的摇篮,朱熹集孔孟以来儒学之大成,创立朱子理学。16日,第34期两岸国学大讲堂邀请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朱汉民先生,一起走进朱子故里——武夷山,在武夷学院朱子研究中心,讲述朱子的“四书”学。大讲堂通过两岸国学中心官方微博、Facebook海外平台、网易、东南网等平台进行现场直播,吸引近350万网友在线观看。
“‘四书’是朱熹一生中耗费精力最多的著作,直到晚年他仍然还在修改。”在大讲堂现场,朱汉民教授以《礼仁归理 全体大用》为主题,讲述朱子“四书”学与礼、仁的关系。“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又称四子书,为历代儒客学子研习之核心书经。南宋理学家朱熹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两篇分章断句,加以注释,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朱教授认为,朱熹以“四书”学为经典依据而创建理学体系,将儒学史上“礼—仁—理”的历史演变,化为一种以“天理”统摄“礼—仁”的逻辑体系。他提出,朱熹不仅继承了《四书》的礼与仁,又以理学思想对《四书》作出创造性的诠释,理学化的《四书》包括天理论、心性论、格物致知论。随后,他从天理论、心性论、格物致知论三个维度为读者讲解“四书”学。
朱教授的精彩演讲赢得武夷学院师生阵阵掌声。在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现场观众踊跃互动,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与教授互动。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2019级学生范绪旗提出疑问:“孔子的‘礼’与朱熹的‘理’有何不同呢?”“孔子的‘礼’,是克己复礼的礼,是礼节。朱熹的‘理’不仅有对礼节的继承,更多的是想表达出‘道理’,这是有时代意义的。比如,我们做一件事要按照一定的礼数,那么‘理’所阐述的就是做这件事的‘道理’,即我为什么要这么做?那么在不同的时代,道理是不一样的,过去的礼节放在现世不一定适用,所以我们要强调‘理’,就是做这件事的道理。”朱教授说。
针对朱教授的回答,范绪旗表示获益匪浅。她说:“今天不仅能听到朱教授的讲座还能现场互动,替我答疑解惑,实在很难得,以后也会继续在线上关注两岸国学中心,聆听两岸国学大讲堂。”
“历史上不同的人对《大学》有着不同的看法,比如孙中山觉得这是一部很好的政治经典,王阳明就认为《大学》是要回复古本,但是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我想听听你是怎么看的?”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品端就自己的思考提出探讨。朱教授答到:“朱熹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学者,同时他又是一个非常有创造性的思想家,在个别的问题上他认为,更利于思想的表达的时候,是思想优先。比如在补《大学》致知格物传的时候,按道理从经学角度上来看他不能怎么做,但是从思想的创造来说他又需要这么做。”
岳麓书院是两岸国学中心战略合作伙伴,朱汉民表示希望未来两个平台能够有更多交流的机会,共同推广国学文化。他说:“两年前我去过一次平潭,到两岸国学中心去开展交流活动,当时他们提出了一些规划,从今天看来,国学中心做得很好,影响力也日渐扩大。我们都是做国学文化传播工作,两岸国学中心在两岸文化交流过程中有着深远影响,这次能够受邀到大讲堂讲课,为两岸文化交流出一份力,这是我的荣幸。”
通过本次大讲堂,线上线下的观众对朱熹“四书”又有了更深厚的认识。两岸国学中心负责人游文娟表示,未来,两岸国学中心将秉承初心,传承中华文明历史,增加两岸文化交流,让世界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责任编辑:韦伊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