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平潭丨陈元邦:聆听平潭石头厝的歌声
2024-01-15 09:29:52 来源:平潭网 作者:陈元邦/文 资料图聆听石头厝“唱歌”
穿梭于一幢幢石厝,一阵悦耳又觉得有些特殊的音乐传入我的耳际。时而低吟,时而高亢;时而雄浑,时而缠绵。寻着乐声走到了一座石头厝前,门前的台子上,摆放着一块块石头,完全没有人工雕琢痕迹,架子上放着几把大大小小的铁锤,随意拿起一把铁锤,敲击不同的石头,石头就会发出不同音阶的声音。平潭石头无言却能歌,这音乐像是在吟唱,吟唱着眼前的这片大海,这个村庄,这里的渔家生活。
这个村庄是平潭北港村,它依偎在平潭君山下。君山是平潭的最高峰,海拔四百多米。在这里,可以把美景尽收眼底,远处的海湛蓝,几座小岛镶嵌在一片湛蓝之中,一叶小舟在海水中飘荡着。此时正值退潮,黑礁石裸露着,海浪轻轻拍打着,几位海钓人在岸边海钓,一位渔家女在礁石的缝缭间摸索着,找寻着退潮后潮水留下的各种贝类。不远处是船坞,渔船静静躺在柔软的海滩上,五颜六色。近处是村落,这村落,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拙朴的原生态。平潭的石头房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石头厝。
给我们当导游的一位姑娘,听口音,不是本地人,我问她是哪里人。姑娘告诉我,是南京人。我很好奇,南京可是大城市啊!问她道,怎么会到平潭时,姑娘笑着说:“爱上了平潭也爱上了这片海”。她加入了一家文化旅游公司,参加了平潭的旅游开发与推介。在平潭,姑娘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成立了自己家庭。姑娘来平潭,只有三年的时间,但是,说起眼前的石头厝,论起背后的君山,谈起平潭的海,可是娓娓道来,语言里充满着感情。我们在一幢幢石头厝里穿梭着,发现整个村落完全是石头打造出的世界:从地基到墙面,从门框到梁柱,再到围墙和猪圈等,基本都是用花岗岩石材垒砌而成。甚至连村道巷子、取水的水井、村庄靠海的码头都是用石头垒就起来的。
惊叹于平潭人建造石头厝的技术,惊叹于这一块块完全不规则的石子,在自然状态下一块块地垒起来,成为一道道艺术品似的墙壁。斜斜的屋顶是用黑瓦一片片地铺陈的,瓦片之上还有一块块的压瓦片石,每块石头都有一定分量。这里靠海,台风时时侵扰村落,狂风卷起,石头成了台风席卷时的“护瓦石”。从远处看屋顶,这一块块“护瓦石”,就如同棋盘上的“棋子”。石头厝的屋顶与福建其他地方乡村的民居有很大的区别,没有弯弯的翘角,也没有伸出墙体的屋檐,看上去十分平实简洁。有人说,这石头厝看上去就是碉堡,也有人说,看上去有点儿像是古城堡,能够抵抗狂风的袭击。
记得梁思成先生曾经说过:建筑的三要素是适用、坚固、美观。自古以来,任何人盖房子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中某一特定的需要,房屋必须具有与它需要相适应的坚固性。在这两个前提下,它还必须美观。三者俱备,才称得上是好建筑。在我的脑海里,称得上好建筑的很多,土楼是好建筑,那用土垒起的圆形建筑,大门一关,如同一座小城堡,能够抑制兵匪的袭扰,看上去又是那样圆融;三坊七巷是好建筑,它赢得了中国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之美誉,你到三坊七巷走一遭,白墙灰檐、马鞍墙和翘向蓝天的屋脊,既透着内敛沉稳,同时又让人感觉到蓬勃向上,充盈文气。
同样,平潭石头厝也是好建筑。平潭是个岛屿,也是台风常常袭扰的地方,而裸露的花岗岩石却随处可见,石头成了渔民建房的首选,因为用石头建造的房屋坚固,适合居住。至于美观,那完全取决于建造水平了。
导游说,四扇厝是石头厝中最常见的结构,当然,还有“留码头”,那是因为渔民无法一步到位,先建一半,之后待有能力了,再继续建造,完成四扇厝。当地人将“半拉子”工程形象地称作“留码头”。还有一类石头厝,村民把它叫做“竹篙厝”,它的特点是以数十间房连成排厝,依次是前天井、厅堂、住房、后天井,前有大门,后有小门,直进直出,所以被称为“竹篙”。姑娘说,这种厝的设计理念来自于兵营。清代平潭与台湾班兵换防,在岛上建设了很多兵营。后来,渔民们便仿效,建成了联排的石头厝,用今天的话说,类似于“联排别墅”。
走入平潭乡村,处处都是石头厝,而每处石头厝都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景致。这些原本灰色的石头,经风吹雨打,渐渐地变成了五彩斑斓,让人既感到它的沧桑,又感到它的活力。
站在村子的高处,眼下的这石头厝,与海的性格是何等的相似,在狂风巨流时,谁能敌,石头厝也!当海风平静时,谁能与海的温柔相配,石头厝也!它为大海添了秀色、增了柔情。我再一次被先人的智慧折服。适者生存,这石头厝,是平潭人利用自然、营造家园的结晶。这海、这厝真是绝配。
平潭的石头会唱歌,平潭的石头厝也会吟唱。吟唱着平潭的昨天,吟唱着平潭的明天,在这吟唱中,让人体会到浓浓的乡愁,让人更有一种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冲动。
平潭的石头会唱歌,唱得我心都醉了。
会“唱歌”的石头厝作为
平潭的真宝贝
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人文价值
它承载了
海岛儿女打拼世界的浓浓乡愁
成就了布景般的原生态景致
这些年
随着平潭的开放开发
平潭石头厝也成为
海岛旅游、乡村振兴的新名片
北港村、猫头墘、东美村等地
都成为了欣赏平潭石头厝的
热门地
人物名片
陈元邦,笔名筱陈,福建闽候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文史馆馆员,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先后出版《走走想想看看》《致敬这座城》《银钗传奇》等文学作品10部,撰写的时评获全国人大新闻奖二等奖,省人大新闻奖一等奖。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