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平潭丨作家林祥鹭:箸间温情
2024-04-07 09:29:49 来源:平潭网箸间温情
作者:林祥鹭
年关近了,亲戚们多有走动。
我们共同回到苏平片区龙头村的乡下石头厝里,看望阿嬷。老人几乎走过沉甸甸的一个世纪,而如今她的时间不再以白昼与黑夜划分,只以清醒与熟睡作为分界。
清醒的时间大多在上午,起身坐在床上,“囡啊,我们去屋前走走吧,外面天气很好。”我搀扶着她,只跨出几步之远,她就囔囔晕得厉害。她像是矮小厨房里的红色木筷,头尾都被生活咀嚼磨损得厉害,然后被安排在了石头厝的一角。厨房里保留着老式烧火的灶台,风箱旁边堆着木头。不锈钢的层架上,我看见了几个海碗和褪色的红色木筷。
海碗是20世纪海边渔民日常使用的餐具,碗口如现代汤碗那么大。简单的描边蓝色花纹,就那样静静地躺在架子上了。我还没来得及清洗碗筷,直接被一大袋塑料碗筷替代。“别拿旧碗筷了,一次性的碗筷方便又干净,用完就丢掉!”家人们在厨房里忙碌着,把各种冒着香气的食物从大铁锅里盛出来。随后吆喝着儿孙辈赶紧准备吃饭。过年,紧紧维系着亲情,同时将渐行渐远的传统团圆仪式感升华。
阿嬷清醒的时候,常和我说起村庄里的故事。
旧时海岛,每逢过年过节街坊邻居就会办酒席,且总要到周边借碗筷。老人来了精神,比划着说道,“碗借几个,筷子几双,都是要认数的!”因为每个人家的碗筷花纹样式都有些不同,有新有旧,借出去以后,要一一归还的。
海岛春节有换新筷子的习俗,象征着辞旧迎新,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带来好运和健康。换新筷子也意味着摆脱旧年的不吉利,迎接新年的吉祥和幸福。
那时,家里头好不容易更换了一套新筷子:木筷周身是亮眼的朱红色,一头圆、一头方,对应着天圆地方;筷子成双代表着“阴阳两和”、包容和谐;另外,筷子还有快生贵子的寓意。新碗筷带来的喜悦感还没维持太久,老的家什就面临着被“借”出的必然宿命。
“一嫂!我来借五双筷子、五个碗——”恰逢邻居办席,餐桌餐具不够,就挨家挨户借点,并承诺会完好无损地还回来。阿嬷碍着邻里情分,不好意思拒绝,将新碗筷借出。因为办席的缘故,也不能将旧的碗筷借出,那面儿上不好看。
事实上,往往归还的碗筷,和当初借出的那套肯定不同了:数量是对上了,东西却未必是崭新的了。那么多借来的碗筷掺和在一起,谁还分得清谁家的呢?还得上数量就够了。
老人家总是感慨,心疼。物资短缺的年代,她认得清家里的每一件家具:有几条短腿凳子、几张桌子,几个海碗——海碗哪里有缺口,以及有几双筷子,筷子的成色与磨损程度……这些家什,都是老人家生活里珍贵的成员,她同它们一同老去。
小时候,父亲吓唬我们说,手持筷子的位置不同,则嫁的距离也不同。据说,如果一个未婚女性在用筷子时,手的位置靠近筷子的头部,那么她将来可能会嫁给一个住在附近的人;相反,如果她的手靠近筷子的尾部,那么她可能会嫁到远方去。姐妹们一听,纷纷对比着,谁持筷的距离更远。随后一边调侃对方,一边又认真地担心起来,生怕离家远了。后来姐姐们出嫁了,都在福州平潭两地。我们重新又在餐桌上说起这个笑话,才真正感受到一双筷子的团圆之意了。
平潭岛上筷子的使用极为讲究。筷子禁止交叉摆放,这种摆法类似过去打官司画供时打叉子,很不吉利;另一个是禁止把筷子插在碗里,过去只有祭奠祖先或者行刑前吃断头饭才会这么放。此外,还不能用筷子指人。年少拿筷子时,食指往往会不自觉地翘出来,不仅夹不稳,也显得不礼貌,父亲总是在饭桌上一次次纠正我们的持筷姿势,用三根手指握住一支筷子,另外两根手指拖住另一支筷子,讲究个动静结合。
寓意着天圆地方的传统木筷已经被各类材料的筷子替代,也很难在下一辈身上看见筷子的文化传承了。
现在的餐桌上,有儿童训练筷,筷子之间设置有2个洞,方便孩子的大拇指跟食指穿过去。孩子总是要求,给我筷子,我可以吃面条,吃米饭。仿佛这样学习就能拉近她们与大人之间的距离,也算是在做“大人的事”了。
在一双双筷子里,我看见了更加细分的生活。好像什么都不缺,但又好像缺了什么。有一天,突然意识到家里日常使用的碗筷变少了,才明白曾经洗过的碗筷都是一种团圆,这是让人心定握得住的团圆。
面对越来越方便的现代年,却似乎压缩了许多“过”年的流程。
指缝太宽,流年太快,转眼又至新岁,愿你在读此篇小文时,与我一起重温箸间流淌的年味。
是否对作者笔下的
平潭淳朴的风土人情感兴趣?
那就来一场石厝游
平潭石头厝
是对石砌墙体建筑的特殊称谓
当地居民就地取材
以条石、毛石、青石等块状石料
作为墙体的主要材料
以木材作为楼板
建造出极具地域特色的石头厝
它不仅是
风情浓郁的独特民居
也是海岛祖先生存智慧的结晶
更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
《环球人文地理》
介绍说
平潭岛的石厝
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
独一无二的彩色城堡
这些年
随着平潭的开放开发
石头厝也成为
海岛旅游、乡村振兴的新名片
北港村、猫头墘、东美村等地
都成为了欣赏平潭石头厝的
热门打卡点
作者简介
林祥鹭,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平潭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曾赴台交流学习,研究生毕业后拿到IANG在港工作签证。作品多刊载于地方媒体报刊,并入选《平潭石头厝》《平潭贝雕》《中国十佳诗歌》等选本,个人散文集《岛语集》即将出版。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