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平潭丨陈有泉:童年的上攀湖
2024-05-14 09:39:43 来源:平潭网童年的上攀湖
作者:林间小泉
上攀湖原来称作上攀洋,湖的东岸是连绵不绝、郁郁葱葱的木麻黄防护林带,湖的西岸是开阔平坦、四季绚烂的田野。童年时的我总喜欢与玩伴爬上家乡的天马山山顶,俯瞰长江澳一望无际的大海、辽阔绵延的沙滩以及翻滚跳跃的浪花,还会惬意地躺在山顶大石头上仰望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山间的微风轻柔地吹在身上,心情格外舒畅。而山脚下,上攀湖宛如玉带缠绕在绿树和庄稼之间,清澈的湖水顺流而下,一路欢快地奔向伯塘村(现名为“国彩村”)入海口,涌入浩瀚无垠的长江澳。
据平潭县志记载,上攀洋连着酒店洋。公元1922年,上攀洋一带群众按原港道清淤填洼,将积水引入剑湖,辟为农田。两岸农人开始春种秋收,一派田园风光。但长年累月淤泥的堆积、流沙的堵塞,洪涝灾害时常发生。上世纪70年代,政府开展整治上攀湖大会战,发动公社社员出工出力,一时间两岸人头攒动、一派繁忙:挖淤泥、抬石头、挑土、打夯……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各种标有“突击队”“战斗队”的红旗迎风飘扬,高音喇叭不停地播放革命歌曲。整个劳动场面轰轰烈烈,蔚为壮观。
历时一年工程完工,湖的两旁用石块砌得整整齐齐,水也变得十分清澈。更让人惊叹的是,在东占村湖水出口处建有一座长20多米的5孔条石结构闸门桥。这也是我们这些农村孩子见到的第一座真正的桥,大家一致认为比课本上读到的赵州桥更漂亮、更壮观。这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的大事,以至于东占学校好多年小学生毕业集体照,都以这座桥为背景,也算是当年的“网红打卡点”。
这座闸门桥建成之后,闸门平常是关闭着的,上攀湖能够蓄水以灌溉农田,只有到了洪水期才会打开闸门进行泄洪至伯塘入海口。在大潮时节,海水从长江澳径直冲向桥下,上攀湖闸门外的河道水位便会变得颇高。夏天时,这样的湖水对我们来说有着不小的诱惑,那些去木麻黄林耙草的孩子都会无一例外地瞒着父母去游泳。这里就此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水里仿若下饺子一般,全是脱光了衣服的小孩,胆子大的还会把桥当作跳水的平台,做出各种各样的姿势,“扑通、扑通”地跳到水里,溅起一朵朵水花。一个个都沉浸其中,乐而忘返,一阵阵嬉笑声、打闹声在木麻黄林上空长久地回荡着。
时不时就会有家长来到湖边将正兴趣盎然的小孩子“拧”回去,当然也就免不了一顿木麻黄枝条的抽打。母亲对付我却有她自己的高招,她会在我脖子上抹上一滴墨水。然而我也有应对的办法,每次游泳后回家,都先到小伙伴家里,偷偷地在同样的位置也抹上墨水。起初倒也能够蒙混过关,后来渐渐地因为墨水颜色和涂抹的位置不同就被识破了。
时光恰似这湖水般悠然地向前流淌而去,一去不复返。如今的上攀湖,夏天已不再有孩子们的喧闹之声了,漫步于湖畔,只能听到从木麻黄林里传来的一阵阵悠扬的蝉鸣声。寂静的湖边,木麻黄垂下那翠绿欲滴的枝条,仿若在深情地凝视着湖面,似乎也在找寻那些年遗落在湖中的欢声笑语。
回想起故乡上空飘荡着那浓郁烟火气息的炊烟,伴随着往昔的欢乐、伴随着那已然远去的母亲的呼唤,心底便涌起一抹让人深深眷恋的温暖。
作者笔下提到的上攀湖
位于平潭上攀村
村庄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是个十分值得打卡的地方
快跟着小编
一起去看看吧
↓↓↓
上攀村
位于平潭北部
背靠南盘山
东拥风光秀丽的长江澳沙滩
与北部生态廊道紧紧相连
公路一旁
上攀湖掀起阵阵涟漪
两边的田野
散发出浓郁的自然气息
不远处悠悠转动的风车
湖中心停立的白鹭
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
为上攀添了几许浪漫气息
从公路拐入一边的村间主道
你会惊讶于两侧房屋的迥异
林立的古石厝和新式的小楼房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就是上攀的“新村”与“旧村”
“新村”为后建的现代房子群落
整齐划一
错落有致
“旧村”则由老石厝群落组成
保留了完整的石构建筑风貌
储存着沉甸甸的历史记忆
对于上攀村村民而言
“新村”与“旧村”共存
既能便利生活又能摸见过往
这是一桩两全其美的事情
作者简介
林间小泉,原名陈有泉,平潭税务局干部。一支笔,一把吉他,从年少一路相伴至今。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