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平潭丨陈力成:海坛端午乡愁情

2024-06-09 10:41:47 来源:平潭网

海坛端午乡愁情

作者:陈力成

又是一年端午时。对于海坛人家来说,端午被视为一个传统的大节日,从初一到初五都要过节,也因此得名“五日节”。平潭端午节的习俗一直流传在那几声耳熟能详的民谣里:“初一钉菖蒲,初二起糅垛,初三煎面饼,初四做节仔,初五晒午时,龙船赛起来。”


时至今日,尽管许多古早的端午民俗已在岁月沉淀中或演变或流失,但煎面饼的技艺却被传承下来,成为众多海坛儿女心目中过端午节的“头等大事”。所谓面饼,就是用面粉加水勾兑摊成饼状,再用饼将海鲜、蔬菜等提前精心炒制的食材包裹起来。我猜想,大概是因为在早些时候,平潭作为海岛孤悬海上,粽叶、糯米等做粽子的食材难以取得,于是先民们便用自己的智慧灵活变通,以一种原创独特的食物取代了粽子。

在这背后,自然离不开妇女们的劳动付出。从小到大,萦绕在我心头的节日记忆里,总有母亲提着大包小包回到家中、在厨房忙里忙外的身影。每到端午临近的时候,为整个家掌勺的妇女们总是在曙色刚刚擦亮的时候就起床上街,开始采购做面饼所需要的一切食材。就我自己家来说,面饼中总是少不了花蛤、海蛎、蛏子、虾仁、豆芽、红萝卜丝、香菇、笋这几样。东西并非从外面买回来就大功告成,有些食材需要去皮,有些食材需要提前过水,方方面面都是门道,里里外外都有讲究。在一切准备工序完成后,就得备上一口大锅,有经验的妇女按照火候顺序游刃有余地让各个食材轮番下锅,隔一段时间就挥动勺子翻炒,确保受热均匀,让每一个食材的原汁原味都能在这个过程中被“逼”出来。

小孩子是最嘴馋的。记得小时候,每每到了端午时节,我都总是坐不住,早早就在餐桌旁等着,还时不时走进厨房看看进度。而这时候,母亲总会挥挥手把我从厨房赶出来,“不要急,马上就好了!”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也只得乖乖等着。可氤氲的热气却好像早已窥伺知道了一切,总是不经意地从锅中溢出来,肆意飘洒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也远远散到楼道里,直勾勾地抓着我的味蕾,让我忍不住咽了好几下口水。大概是因为面饼里所包含的食材如此丰富,原先我还常常在吃面饼的时候只吃馅料、不吃面皮,也惹得母亲哭笑不得。

上大学之后,也好像在懵懵懂懂中突然懂得了乡愁的意义。比起强烈地宣泄自己的感情,原来乡愁在更多时候只是内心的浅唱低吟,也或许是一种“只有冬夏,没有春秋”的无奈与作别。作为典型的夏日节日,故乡海坛的端午节好像离我也有些渐行渐远,面饼更是在异乡渴望而不可得的东西。每到端午,吃着或甜或咸的粽子,我却总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地想起平潭的面饼,想起曾经和家人一起度过的那段静好的端午时光。

如今,母亲习惯在我动身去省外之前再做一次面饼,让我提前吃了过足瘾。对我而言,面饼与端午虽然已不再密不可分,但其中所蕴含的乡愁却长留心间,更像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端午佳节又要到啦

在平潭,每到端午

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煎面饼

煎面饼怎么做?

一起来具体了解下吧

作者简介

陈力成,2002年1月生,福建平潭人。现为防灾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平潭作家协会会员。文章散见于《中国青年作家报》《河北青年报》《散文诗》《平潭时报》等。

责任编辑:林斯峥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