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平潭丨作家小山:朝向大海的石头房子

2024-09-21 09:00:00 来源:平潭网

朝向大海的石头房子

晨光中,我又看到那些面朝大海的石头房子了,心仪而亲切,眼睛久久注视着。

平潭人称之为“石厝”——用石头建造的房屋。光线照耀在彩色的瓦顶上,厚重又柔和,优美而敦实,成为一道道大海边的独特风景。听当地人说,这些石头房子耐得住大风大雨,已经历经了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时间,依然安静地矗立在海边,迄今仍是渔民们的栖身之所。现在它们又成为平潭旅游一个亮点,外地人来看,大多会有惊喜的触动,地域特色建筑在情感深处的特殊价值被重新唤起。

我第一次来平潭,是2009年的冬天。在大学当老师的丈夫,受家住平潭的学生邀请参加婚礼。那时,到平潭需要在福清乘坐跨海轮渡。我们从福州驱车抵达福清后,在码头排队,等候上船,接近天黑才将车开进了船舱。

海峡大桥通车结束了平潭轮渡历史(左图自:伊海)

学生家在澳前磹角底村,婚礼就在石厝大屋里举办。院子里挤满了乡邻和亲戚们,毕业后在省城工作的新郎新娘,又邀来了一些往日的同学,婚宴十分热闹,让我联想到“迦拿娶亲的筵席”——缸水变成美酒的神迹,让参加婚礼的人们充满了喜悦!石厝里庆祝的人们,喝了一杯又一杯,欢乐一波波涌起……夜深了,年轻人还在歌唱。

次日早晨,我们离开平潭,车窗外一排排的石头房子,在山坡的阳光中别致地闪亮着,旁边就是碧蓝碧蓝的大海——我对丈夫说:“这简直就像美丽的地中海海滨了!”我们仿佛置身世界上最漂亮的地方,福建竟然有这么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海岛,此前我想不到,竟然瞬间动了在平潭买房的念头。但是,平潭由于实行国家特殊政策,身价一下子提升起来,我买房的想法成为奢望,此事不再提起。但平潭的瑰丽海景,留在我的心中了。

平潭成为国家设立的综合实验区后的十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间接听到了诸多好消息,边缘化的平潭岛迅速成为“宠儿”——平潭变强、变发达,已是不争的事实。迅猛发展的经济,平潭变成了旅游热门地,去平潭岛的人次更多了。那么,那些老房子怎样了?担忧一再在脑海里盘旋着……因为,见到太多重新改造的县城、城镇,甚至乡村,一旦经济腾飞,或者有意进行现代化更新,会伴随种种不良现象,其中之一便是老房子的消失,各地新城新村建筑同质化千城一面,说到底,这将损害地方文化形式,对地域文旅传播适得其反。面目全非后的尴尬,我感受到的已不是一两次了。眼下,即使是局部的保留,比如几个故居大屋修旧如旧,弄一条复古老街,也不能留住人们内心对故土的向往——所谓的乡愁,很多无奈地成为梦中之事,徒增怅然。平潭岛上那些岁月深处生长出来的石头房子,会岿然不动立在海边吗?

2020年初冬,我再一次登临平潭。欣喜的是,这次来平潭,不必考验耐心等候轮渡上岛了。2020年竣工的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缩短了去平潭的地理距离和时间,也让我们登岛变为一种履海的视觉盛宴——在这条中国首座公铁跨海大桥上,浏览两边波光粼粼的海面,无疑是一次亲近大海的崭新体验。我们乘坐的车辆经过时,适逢夕阳铺满了海面,温柔的光亮在浅紫色和蔚蓝色之间变幻着,黄昏的微风也带着色彩,把我们带进梦幻……

然而,匆匆步履的探访和参观,最能打动我心灵的,还是那些山坡上的平潭石厝。我非常快慰的是,石头房子不仅没有消失,而且铺展在山坡下,更为凸显、更为整洁了。我从车窗远望出去,散落在光影中的一片片民居房屋,美丽得如同一幅幅古老的版画和油画,别具一格。无论到哪里,我的眼睛都不愿离开,视野里每次出现鳞次栉比的石厝,我都想仔细打量那些古雅的屋顶和门窗。太美了,色彩深灰、浅灰、灰白和橙红、玫红、黄红交织,显得斑驳而灿烂。它们吸引我想走近、走进,一探究竟。

平潭当地人介绍,平潭石厝大多是明清时代的老建筑,20世纪80年代,又崛起一部分石厝,也是代代相传的建房方式。村民们就地取材,用花岗岩和火山岩碎石块垒墙,红色调或灰色调瓦片覆盖屋顶。为抵御长年不断的海上大风,尤其夏季台风来袭,建造时用石块压住房顶瓦片,所以,一片片房屋形成屋顶上围棋局似的整齐图案。还有石厝特有的“虎齿墙”(又称留码头),也是绝无仅有的平潭特色,它们所体现出来的朴实、和睦和爱的家风、民风,让我感受到平潭岛民的建房智慧与传家理念。这是人与海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同时表现出平潭人向海而生繁衍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这些石头房子不同于闽南闽北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民居,石头因地制宜,成为建筑主体,更彰显安居乐业的踏实景象。平潭石厝来自石头的坚固和稳重,既不怕海水海潮的猛烈击打,也不怕年深日久的风雨剥蚀,几代人相袭居住,成为长久不变的故土家园。幸运的是,管理者们深谙这些石头老房子的重要性,开发建设的时候并未将这些老建筑拆除,而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保护、修缮这些石头房子。据说,近年来对每个村庄和山间的石头房子,都给予合理的维护与修缮。因此,原本离开平潭的年轻人,也频频回乡,体会父辈家园的前世今生,并让自己的后代有根可循。

对石头房子的情愫,还源于我个人的少年时光,是在北方山脚下的石头房子里度过的。那个小小的山谷,并无别致的风景,只是个别祖辈留存的石头房屋仍在,而绝大部分农民搬进了用新材料快速建成的房屋。于是,村落里残留的几座石头房子,成为回到故乡的人眼中、心中的宝贝,生怕有朝一日它们突然像蘑菇一样脆弱地消失了——祖先留给我们的标志性符号被铲除,当我们从远方归来,居然像迷失的孩子,找不到家园,那是多么悲哀的事!现在,我每次回老家,都会在这种石头老屋中居住一些天,手指摸摸粗粝的石头矮墙,触碰墙头上的茅草和苔藓时,就会感受到古老的光线照在自己身上,这种暖意带着时光的温度和感情的热度,心海的回味顷刻饱满起来……因此,我把平潭的这些石头房子,当作平潭岛的灵魂。大海的美,在哪里都有。海风、礁石和海蓝色,全世界都能找到美不胜收的地方。可是,像平潭石厝这样的保留,在今天的地球上还有多少呢?


作者笔下的石头厝

是平潭最别致的风景之一

它没有浓墨重彩

也不走精致路线

却与碧海蓝天相配

一砖一瓦都带着最朴实的印记

一起跟着小编去看一看吧

平潭石头厝

是对石砌墙体建筑的特殊称谓

当地居民就地取材

以条石、毛石、青石等块状石料

作为墙体的主要材料

以木材作为楼板

建造出极具地域特色的石头厝

成为平潭岛地域文化和历史的缩影

它不仅是

风情浓郁的独特民居

也是海岛祖先生存智慧的结晶

更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

《环球人文地理》介绍说
平潭岛的石厝
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彩色城堡

石头厝作为

平潭的真宝贝

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人文价值

它承载了

海岛儿女打拼世界的浓浓乡愁

成就了布景般的原生态景致

这些年

随着平潭的开放开发

平潭石头厝也成为

海岛旅游、乡村振兴的新名片

北港村、猫头墘、东美村等地

都成为了欣赏平潭石头厝的
热门地

作者简介

小山,本名贾秀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创作出版童书、散文集、诗集多部。居福州。

责任编辑:刘春兰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