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平潭丨作家丁小玲:探寻小练岛
2024-11-23 09:15:37 来源:平潭网探寻小练岛
作者:丁小玲
国庆假期,我邀闺蜜一起去探寻小练岛,这座目前平潭常住人口最少、面积仅2.64平方千米的小岛屿,让我感到好奇。我想起电影《守岛人》中说过,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小练岛上的原住民不就如此?常住人口500左右,也就是说,这些人从未离开过他们的家园,一直守着他们的岛。
从大练的渔限码头坐船,十几分钟,就能到达小练岛的东礁码头。我们在渡船上遇见一群福州游客。交谈中,得知岛上有一家民宿,其中一位大叔说:“我是第五次来小练岛玩了。”好家伙,小练岛并不是平潭的旅游热门景点呀?我是平潭人,我很老实地说:“我们第一次来。”虎纠仔可真会玩。然而,来了五次,玩什么?看他们一群十几人,很热闹,我默默地不说话了。祖国的山山水水都差不多,关键看同游者。我和闺蜜相伴二十多年了,我俩在一起,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看人群看牛羊,随便看啥都舒心。
小练岛是座丘陵,远远望去,岛上大片的相思树林绿意盎然,郁郁葱葱,丝毫没有秋天的萧飒,但有秋天的凉爽。天气真好。
东礁村的一个大姐,早已等候在码头。大姐很热情,很善谈,普通话很好。一问,四川人,嫁到平潭二十几年了。噢!这是个非原住民守岛人啊,不容易。
小岛上只有三个行政村,东礁、西礁、秀礁。词典中说,礁,是江河海洋中隐在水下或略高出水面的岩石。村民们以礁为村名,极有道理,因为我发觉这些村庄,真是建在礁石上。海水退去,我们看到的是大大小小的礁石和鹅卵石,没有沙滩。这让我觉得有些遗憾。但又不得不佩服渔民们的生存能力,这样偏远的、自然条件不良、物质极为匮乏的小小岛,他们依然安之若素,繁衍生息了数代,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捕鱼。
五代时就有先民在小练岛上安居,这真是一座古老的小岛屿。五代是中国历史上战乱十分频繁的时期,也许,这座小岛屿正是那些躲避战乱的小练岛先民的世外桃源吧?“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同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今天我们看到的,正是如此宁静自然的景象。岛民们都十分的淳朴,没有给我们一种陌生感。他们各自拆着网中的鱼蟹,淡淡地聊着天,真是怡然自得。岛上有很多摩托车,是他们主要的交通工具,我们发现,许多停着的车,车钥匙都插着,这是都不拔的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说的就是这样的地方吗?我似乎明白,那些虎纠仔来此度假的初衷了,与繁华都市、钢筋水泥、人情喧嚣相比,这里的一切,天然而淳朴。
大姐不辞辛劳地带着我们,几乎逛遍了全岛。后山有一大片草地,绿油油的,牛羊开心地吃着草,还有一群白鹭相伴。草地就挨着大海呀,它们是否有抬头看看这寥廓的海天?如能再来,我们一定坐在那碧绿的草地上,教牛羊欣赏这旷远的美景。
大姐很希望有人能来岛上,开更多的民宿。她特意带我们去了一个叫半岭的自然村,这里几栋青石建的石头厝,有的并排,有的依山错落,古树果蔬点缀其间,鸡鸭争着啄食,土狗汪汪叫着,清静极了。村里只有几位老人,见有来客,热情地出来招呼。我看见院墙上码着木头,院子里还整整齐齐地晒着树叶,就问道:“阿姆,你这还烧大灶呢?”“是呀是呀,我老人家闲着也没事干,就弄点柴火了。我仔叫我去街里住,我不习惯,呵呵。”另一家院子里,一位阿姆正修着渔网,同我们讲着话,手依旧不停。我一抬头,她家院子高,视线正对着横跨大练岛和小练岛的公铁大桥,山下的石头厝村子掩映在绿树丛中,海面上渔船或静静地停泊,或悠悠地驶进驶出,桥上汽车穿梭不停,天高云阔,哎,好美的画面。
公铁大桥从小练岛架过,没有留下入口。岛民们每天抬头就能看见呼呼而过的火车,和许多驶过的汽车。我忍不住想,阿姆们闲暇之余,望向这些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会不会想象那车里的人生呢?许多的人生故事,从这座桥上,从她们眼前经过了。
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君不见,“左右邻野旷,不闻朝市喧。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下次再来,也许可以带个钓竿,或者去后山的草地,和牛羊们一起发发呆。
(文章内容略有删减)
除了小练岛
其附近的
大练岛、石牌洋等
也都是受游客青睐的打卡景点哦
↓↓↓
大练岛
大桥进岛的第一站
这里有着
独特的火山地岩礁石
丹霞地貌、彩石滩和海蚀崖壁
沟壑纵横的通天门
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石牌洋
石牌洋景区主要由
半洋石帆、天地蛋、弥勒坐佛
等景点组成
其中以半洋石帆为最
被称为“海坛三绝”之一
半洋石帆
是我国最大的海蚀柱
远远望去如同风帆一般
矗立在汪洋之中
其壮阔一览无余
难怪明代旅游家陈弟
称其为“天下奇观”
作者简介
作者丁小玲,一名爱好写作的小学语文教师,平潭作协会员。性情流于笔端,热情付于学生,喜好交予文学。文章随心字随人,也许,读者们可从她的文字中感受到她对传统文学的热爱;当然,她更希望这份热爱能传递给您,邀您一起,用柔软的文字,为时代而歌。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