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两岸共同家园 平潭十年磨一剑
2018-05-26 20:44:06 来源:法制日报原标题:建两岸共同家园 平潭十年磨一剑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制定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同等待遇31条措施”)发布后,在海峡两岸引起广泛关注。平潭综合实验区作为两岸共同家园建设的先行区,率先推动“同等待遇31条措施”的落地。
近日,中国法学会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组织调研团到平潭综合实验区实地调研,考察台胞权益保障情况,了解“同等待遇31条措施”在平潭的实际落地情况。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会长张鸣起对平潭的发展和建设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平潭立足区域优势,抓住历史机遇,敢于先行先试,出台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建设两岸共同家园方面发挥地理和政策优势,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8年2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同等待遇31条措施”),提出了加快给予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以及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31条措施。
平潭率先推动“同等待遇31条措施”落地实施。经比照梳理,目前在平潭已落地实施23条(其中,22条措施已率先实施,1条措施部分实施),近期可启动实施的有8条。
平潭发展驶入快车道
历史赋予平潭发展战略机遇。
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2009年7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根据该意见精神决定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
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复《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平潭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要求把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成为“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设立福建自贸区平潭片区。2016年8月,国务院批复《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由此平潭成为全国唯一具有“实验区+自贸区+国际旅游岛”叠加优势的区域。
平潭为全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陆域总面积392.92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6064平方公里。其具有对台区位的地理优势,是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地区,距台湾新竹仅68海里,历史上就是东南沿海对台贸易和海上通商的中转站,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设立台轮停泊点和开展对台小额贸易的地方。
据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台湾工作部部长薛理豪介绍,自2009年以来,平潭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围绕“四个转变”(从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产业发展为主转变,从全面展开向重点突破转变,从相对粗放管理向规范管理转变,从以资金投入为主向体制机制创新两手抓转变)的要求,顺利完成了《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阶段性任务。
一是平潭坚持高标准建设,初步构建基础设施体系框架。在调研团的实地考察当中,平潭的五大基础设施,即综合交通、水资源、市政、能源、信息通信,已初步建成。
二是平潭坚持“标准化、模块化”建设,着力打造精简高效的体制机制。如组建行政服务中心、国库支付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三大公共服务中心”;形成具有投融资、运营、管理功能于一体的国有融资平台,创新融资模式;实行“一线放宽、二线管住、人货分离、分类管理”新型监管政策,执行国家赋予的系列优惠政策;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行关检“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机制,全国首创“先验放、后通关”“两岸直航客带货”等通关便利化措施。
三是构建独具平潭特色的优惠政策体系,走出一条符合平潭发展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子。《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赋予平潭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更加优惠的7个方面28条政策;《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也赋予平潭财税、投融资、开放、金融、土地海域等5大方面25项支持政策;地方政府根据平潭特点也出台了系列关于跨境电商、航运物流、青年创业等配套政策,初步构建了独具平潭特色的优惠政策洼地。
率先推动“31条”落地
对于近期颁布的“同等待遇31条措施”,据薛理豪介绍,目前在平潭已落地实施23条(其中,22条措施已率先实施,1条措施部分实施),近期可启动实施8条。
记者梳理发现,已落地实施的23条措施涵盖税收政策、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向台商优先供应土地、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征信服务、金融服务、小额支付服务、加入专业性社团组织、采认台湾医师职业资格、取得大陆医师资格证书的台胞执业、参与基层工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享受农业支持政策、参与国家“千人计划”、申报国家各类基金项目、参与政府采购、报考医师资格等、参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获评荣誉称号、开展中国文史等领域研究等方面。
实际上,平潭过去几年一直在探索和先行先试,率先赋予台胞台企同等待遇,并试验“一岛两标”“以台标对台胞”的各项创新举措。这些措施重点从“进一步扩大对台开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保障台胞权益”等3个方面提出56项工作任务。薛理豪称,截至目前,已完成三批次49项工作任务,制定出台了56条实施细则。
一是采认台湾执业资格。率先在建筑、规划、旅游、医疗、教育等行业采认台湾执业资格,建立职称认证机制,台胞通过备案或岗前培训换证等简易程序即可在平潭执业,为台湾专业技术人才来岚就业创业创造便利条件。截至目前,已有108名台籍建筑师、60名台籍规划师在平潭注册备案;139名台籍导游取得执业资格;44名台籍导游、9名台籍医师、两名台籍教师在平潭执业。
二是采认台湾企业资质。一方面,制定实施“台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仍需审批的产业类别中进行筛选,对台商投资无设定特殊门槛。平潭仅有台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40个条目、95项措施,与2016年相比减少了10个条目、27项措施。另一方面,采认台湾企业资质,重点在建筑、物业服务等领域先行实施。截至目前,平潭备案台湾建筑企业48家,落地注册台资建筑企业5家,台资旅行社7家,台湾专科医院4家,台资人力资源机构3家,台资物业企业两家,台资养老院1家,台资学前教育机构1家。
三是采信台湾检验结果。率先推进对台“三互”(执法互助、信息互通、结果互认),先行采信获台湾认证基金会(TAF)认可的检验检测机构结果,直接作为产品合格放行的依据,这是质检系统首次提出试点采信台湾认证和检验检测结果。允许原产于台湾地区、在平潭销售使用的预包装食品、化妆品采用繁体中文标签,入境报检时免予提供标签样张。现已累计采信进口小家电、白酒等3000余批次,价值3100万美元。在平潭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销售的台湾原产地产品1.2万批次、总价值3.22亿美元。
四是搭建台胞参与治理的基层组织架构。试点聘请台湾村里长在岚担任村(社区)委员会执行主任。自2016年12月启动聘任工作以来,累计聘请10名台湾村里长担任村委会执行主任或社区居委会执行主任,目前在任8名。吸收借鉴台湾组建义工队伍、村容村貌改善、社区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有效提升了基层管理服务水平。
五是构建涉台纠纷法律查明机制。一方面构建涉台纠纷法律查明机制,成立海峡两岸仲裁中心,通过仲裁、调解等方式解决两岸民商事合同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同时出台《涉台、涉自贸区纠纷法律查明实施规则》。区法院在案件审理中,委托海峡两岸仲裁中心选择熟知台湾地区相关规定的台湾专家咨询顾问作为答复主体。积极引导台胞、台商在订立合同或发生民商事纠纷时可选择适用台湾地区法律解决纠纷,保障涉台案件法律法规查明的专业性、便利性和中立性,目前已实现涉台案件法律查明案例,并有十几件台商合同仲裁约定。另一方面,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2017年,省台办投诉协调中心与海峡两岸仲裁中心建立涉台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并签订合作协议。区法院与两岸仲裁中心、福建省企业法律工作者协会涉台法律调解中心共同建立涉台多元化纠纷解决工作机制,创新突破诉讼、仲裁、调解相互转接、优势互补、协同发力的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为台胞当事人化解纠纷提供多种选择。
共同家园建设有成效
肩负着建设“两岸共同家园”的使命,平潭对台工作坚持以开展对台交流合作及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为中心,在过去几年来,持续加大力度,扎实推进两岸经济、文化、社会深度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
首先,岚台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围绕文化康体旅游、航运物流、总部经济等特色产业,实施精准招商,引进产业链关键企业开展合作。台达电子华南地区运营总部、华广生技(平潭)电子血糖仪生产基地、远雄海运快件、台湾文化广场等台资项目先后落地。截至目前,平潭累计注册台资企业875家,投资总额达79.26亿美元。台资企业经营范围涵盖电子信息、航运物流、旅游文创、医疗生技、金融服务、人力资源等众多领域。对台中小企业居多,尤以贸易为盛,对台贸易类企业约占70%。对台贸易增长较快。截至2017年年底,全区对台进出口额达10.82亿元,其中进口8.7亿元,出口2.12亿元。
其次,两岸人货往来不断便利,初步形成岚台“一日生活圈”。平潭率先实施台车入闽、卡式台胞证、五年免签注等创新举措,试点对台海运快件业务,形成了海峡号、丽娜轮、台北快轮三船齐开、三线并行的常态化运行态势。截至目前,经平潭口岸往返的两岸旅客累计突破65.8万人次,其中台胞22.3万人次;卡式台胞证办证人数突破32万人次;率先在台湾设立海外公共仓储,发展对台海运快件业务,启用全国首个“三合一”两岸快件中心,发展对台海运快件业务。截至目前,货运航线集装箱运载货物4.41万标箱,货物吞吐量81.8万吨,直邮包裹76.04万件,岚台“一日生活圈”初步形成。
再次,青年创业就业平合建设初见成效。构建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平台。以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台湾创业园、北港文创村为载体的两岸青年“三创基地”列入平潭自贸试验片区省级重点平台。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现有312家商户,14个台湾县市主题馆入驻,累计进口台湾商品23.6亿元;台湾创业园现有387家企业入驻,基中台资企业80家,从业人员近1000人;北港村已打造成以“石头会唱歌”为代表的“台湾风味+平潭特色”的文创村,全年接待游客近30多万人次。搭建青年创业就业实训平台。举办两岸青年设计大赛,吸引两岸青年近700人参加,征集“风韵古村”设计作品289个;举办第二届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两岸青年120个团队参加(其中台湾团队60个),颁奖仪式列入今年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成长型与中小企业合作推进小组分论坛内容。实施两期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引领计划,举办“台湾青年电子商务培训班”,累计培训台湾大学生400多人。
最后,岚台基层交流不断拓展。2011年以来,连续举办六届共同家园论坛、三届海峡两岸村里长交流会等品牌活动,累计吸引两岸3000多名各界嘉宾、1000多名台湾基层村里长参加。积极拓宽岚台文体交流渠道,2017年以来成功举办两岸职工自行车赛、国际风等冲浪节、青少年篮球赛、垒球邀请赛、跆拳道交流赛等活动10场次,吸引台胞近2000人参加,持续掀起岚台多界别、多领域互动交流新热潮,其中两岸职工自行车赛连续3年被列入国台办重点交流项目。以“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基层互访交流,今年以来共接待台湾各界交流团组80多批次,30000多人次。组织全区25批次166人次,144名村居(社区)负责人赴台交流,已与台湾208个村建立联系,签订58份合作交流协议书,互聘两对荣誉村里长,民间互动交流持续热络。
责任编辑:刘春兰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