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做足特色文章 留人更留“心”

2020-10-16 10:14:09 来源:平潭综合实验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平潭时报网评员相心

平潭网10月16日讯 盼我家乡好,人人俏模样。要说今年国庆档最火的电影,那必须是《我和我的家乡》。作为去年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乡》延续了组合短片模式,通过五个故事单元,聚焦特定群体,以农村医保、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乡村教育、直播经济、乡村旅游为切面,反映出中国农村的巨大变革。电影看似讲述几个小人物与家乡的故事,实则是借五个家乡,展现中国每一个乡村的变化,每一条政策的实惠。

管中窥豹,影片中的很多故事情节都能看到当下平潭乡村“蜕变”的身影,对平潭乡村振兴发展带来很多借鉴和思考。

影片片段《天上掉下个UFO》是一起由UFO事件引发的喜剧故事。它的故事发生地是四面环山、重峦叠嶂的贵州黔南地区。随着影片播放,全国观众都欣赏到贵州大地的秀美风光。贵州这片土地上的“外星人传说”从未停止,故事的点睛之处,就是导演利用好地区的区域特色资源和风光进行文艺创作,为全国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乡村的特色资源不可复制,需要挖掘利用,才能焕发光彩。平潭曾经交通不畅,近年来,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平潭也走出一条文旅结合的旅游发展之路。例如,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之下,2016年,北港村被定位为“文创村”进行提升和改造,不少台湾文创团队入驻,让文创村建设大放异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旅游,并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扎扎实实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道路。而东美村依托资源禀赋,发力建设景村一体化样板区,打造“景区+基地+村庄”旅游格局。红卫村因地制宜,积极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美丽红卫村”的招牌被擦得明亮。

影片中的故事虽看似脑洞大开,却归纳展现了新农村建设中一条旅游业发展的新道路。笔者看来,乡村旅游产业具有明显资源导向,乡村要素的差异化会孕育出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必须用活用好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在“创意”二字上做好文章,注重将本土文化和旅游资源相结合,尝试“旅游+文化”“全域旅游”“体验式旅游”等新模式,实现乡村旅游的“不可复制性”。

而在第四篇章《回乡之路》,也能看到平潭的影子。本篇虽立足大西北,频频出现黄河、黄沙、黄土高原等元素,不禁让笔者想起平潭“狂风过处沙尘起一夜沙埋十八村”的旧时景象。电影里主人公为家乡防风固沙、退耕还林、治理沙漠,而这样的事情,似乎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观众产生共鸣。

对于旅游产业发展而言,就是要走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只有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才能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打造生态旅游岛。同时,乡愁味道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保护+开发”必须两手抓,通过修旧如旧、文艺创作、建筑“活化”等形式,充分尊重历史遗产,积极对接现代居民的生活需要,让游客记住乡愁、找到共情和共鸣,达到让游客留人更留“心”的目的。

责任编辑:林丹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