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八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2020-11-28 07:42:14 来源:平潭综合实验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平潭时报评论员平潭网11月28日讯 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间节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农,天下之大业也”“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平潭开发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不仅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为新兴的开放开发区,平潭一开始就提出了“全岛一盘棋”的开发思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平潭秉持“一村一品 一村一特”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凸显平潭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有突出资源优势的北港村,依托海蚀地貌、滨海风光,保护开发石厝民宿,被评为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有注重品牌建设的芦洋乡,举办芦洋橙文化旅游节,反响热烈;有突显“台”特色的上楼村,借鉴台湾社区营造经验,开展台味社区改造,打造“楼台会”;有注重历史传承的任厝村,建成任厝史话馆、历史英贤纪念馆、家风家训教育馆……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做好顶层规划设计,也需要产业、人才、资金等多方面的投入,不仅需要外在“塑形”,更需要内在“铸魂”。
着重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乡村。乡村振兴不能有“拿来主义”,照搬全抄他人的发展模式。应根据不同区位特点和各村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的不同条件来确定各村的功能定位和建设方向,在统筹考虑好“留什么、保什么、撤什么、并什么”问题的基础上,开展精准设计、精准施策,防止“千户一面、千村一面”。
着重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早在上世纪90年代,习总书记多次指出,“平潭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海貌风观有独到之处,要建成东方夏威夷。”“注意保护旅游资源,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要继续结合实验区“八大工程”,立足地方特色,打造“现代化+原生态”的滨海小镇;立足绿岛花城建设,开展村庄绿化、庭院美化等植树造林、乡村增绿行动;立足人居环境改善,加大水源、污水、垃圾和村容村貌的整治,让农村真正做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着重乡风文明,培植魅力乡村。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魂”就是一个地方的自然文化底蕴、魅力,蕴含着一个地方人民的生活状态、审美取向、精神品质。培育“乡风文明”,首先要以挖掘和保护平潭乡土文化、渔耕文化、妈祖文化、海防文化、藤牌操、南岛语族等文化内涵为重点。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引领农村新风尚,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
“谋定而后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平潭就会形成处处田园风景、宜居宜业的景象。
责任编辑:林丹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