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塑造“海丝”品牌正当时

2021-07-23 09:14:32 来源:平潭综合实验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斯坦

日前,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榕召开,“海丝”遗产保护成为焦点,受到热议。

两千多年前形成的“海上丝绸之路”,跨越浩瀚大海,把中国与世界连接起来。在平潭,除了南岛语族文化等陆地上的史前文明,还有藤牌操、词明戏等一批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海丝”文化遗迹也处处可寻。

“海丝”遗产指古代人们借用海洋季风与洋流自然条件,利用传统航海技术,开展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海洋文化线路上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珍贵遗产。平潭拥有诸多海上沉船遗址,虽发现与发掘历经起伏,但也一次次证实平潭作为丝绸之路的枢纽地位,也为海洋科考活动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翻开实验区社会事业局文体处顾问赖民、《平潭县志》主编吴金泰共同编写的《问答平潭》一书,就记载过这些在平潭海底珍藏的宝贝。据记载,平潭海域的水下考古调查是以“碗礁一号”清代沉船发现与挖掘为契机,2005年7月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其后,对平潭海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区域性系统调查,在海坛海峡一带发现了“大练一号”元代沉船、“九梁一号”明代沉船、“碗礁二号”清代遗存、老牛礁明代水下遗存、小练东礁宋元沉船遗址、大练西南屿宋代沉船遗址、分流尾屿五代沉船遗址(我国沿海地区首次发现五代沉船遗址)等。平潭海域先后发现并确认了这些水下文化遗存,内涵丰富多样,水下遗物以瓷器为主,分别来自浙江越窑、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福建、江苏一带窑场等,为探索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外交通史、陶瓷贸易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3年5月,海坛海峡水下遗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公布的遗存年代从五代追溯至清朝。目前已探明文化遗存包括8处沉船遗址与2处水下文物点,其中规模最大的“碗礁一号”出水器物达1万件以上。

2015年,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活动选择福建平潭启航。著名航海家翟墨带着他的团队从平潭出发,以探访古代海上丝路为主线,驾船领航途经新加坡、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地,这次远航对于平潭传承海丝文化传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将起到促进作用。

如今,全国很多城市都加入“海丝”遗产保护,加入“海丝”申遗城市,如何做好“海丝”遗迹保护工作,这也是平潭当下正努力的方向。

这些年,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落地、中国海坛海防博物馆对外开放、一批平潭非遗再次活跃在世人眼前……走好活化塑造“海丝”品牌的每一步。2019年,实验区为保护丰富的水下遗址资源,制定了《平潭海坛海峡水下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根据规划,海坛海峡水下考古遗址公园将以“海上丝绸之路东西航线交汇点”为背景,以水下遗址保护展示、历史阐释与公众结合为手段,依托“海坛海峡水下遗址保护区”,结合海坛海峡水下遗址及大练、苏澳历史建筑及海岛村落等元素进行打造。

此次,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专家来岚考察对平潭壳丘头遗址群、水下文化遗存的保护挖掘工作予以肯定,是新的激励和鼓励。

为让“海丝”遗产保护“活”起来,我们不妨向对“海丝”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丰富的城市学习,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进一步加强遗址保护,加大基础研究力度,推进“海丝”申遗。推进产学研合作,通过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手合作,进一步宣传与推介平潭本土文化,促进岚岛文化文创产品的研发;要通过各方努力,依托平潭传统文化,传承守护非遗文化,活化塑造“海丝”品牌。

责任编辑:林丹

最热评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