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建设人海和谐的美丽海岛
2022-06-05 10:14:18 来源:平潭网 作者:崔莉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近年来,平潭着力推进环保设施改造提升与环境治理工作,着力打造碧海蓝天。
2018年以来,实验区在环保设施建设上不断补齐短板,建设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提标扩容工程实施以来,平潭日处理污水能力从原来的2万吨/日提升到了15.5万吨/日。此外,平潭积极推进海岸常态保洁。实验区海漂垃圾清理工作有条不紊。从业人员和百姓都纷纷感慨,“海岸和海滩干净了许多,滨海景色美丽动人”。“建”与“用”双方都感受到了海滩面貌换新颜的喜人变化。岸线垃圾收集、环境治污带来了海岸清、海水碧,为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适的旅游环境。
碧海青山是旅游发展的本底,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础。2021年以来,实验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实验区主要小流域东溪、西溪和南松溪水质全面消除劣V类;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六年优于全省9个设区市;森林覆盖率达38.71%;海水水质全面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标准要求……一项项数据背后,是实验区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平潭海洋生态治理工作“由点带线成面”,系统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例如竹屿湾和坛南湾生态整治与修复工程,大屿岸线修复及生态廊道建设等,整治修复岸线长度约54.7公里、海域面积约156.3平方公里。
通过海岸带修复、海岸治理工作,重现了平潭海岛生态的自然美、展现了海洋生态的原真性,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动态平衡、和谐共生的美。2016年,平潭推进竹屿湖生态整治与修复工程建设。如今,每到迁徙的季节就有各种鸟类成群结队在竹屿湖栖息停歇。经初步调查,竹屿湖区域共记录有10目24科35种鸟类栖息。其中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鸟类有30种,占总种数的85.7%。
良好的海岛生态环境切实带来了旅游流量,旅游经济是推动海洋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途径,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生态旅游更成为环境保护的传播载体。数据显示:2021年平潭累计接待国内游客约684.19万人次,同比增长22.2%;实现旅游总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13.3%。旅游,正在绘就着岚岛新天。未来,平潭将通过旅游业撬动培育海洋生态经济新业态,推动打造生态活力海岸带。统筹海陆国土空间,在旅游规划中做到因地制宜保护,可持续利用海湾、潮汐、海蚀地貌、海域等旅游资源,规划“海洋方舟”“悠享海湾”“蓝眼泪国家海岸”等爆款景点,让平潭真正成为中国最浪漫的蓝色海岸。
发展海洋旅游的同时,生态文明理念应贯彻到人类的自觉行为中,将海岸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治理”。未来,在推进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中,应该以生态保护为大原则,做好海岛管理这篇大文章,建设人海和谐的美丽海岛。
深入开展环境整治。优化海上环卫机制,严控陆源垃圾入海。加快建设完善海湾沿岸、河流两岸镇村垃圾收集、分类、处理设施,减少垃圾入河下海。通过系列工程,早日实现碧海银滩、湾美岸绿、亲水乐游、宜居宜业的美丽海岸带。
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有计划地对部分生态环境受损、生态功能脆弱的区域实施保护修复,构建健康的海岸生态系统。坚持保护与生态整治并举,将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理念,应用于海洋的保护与修复,确定更加科学的生态修复策略。
继续坚持陆海协同。统筹陆海水生态环境管理,形成相互联动、互为补充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创建协同工作机制,协同推进陆域和海洋水生态环境保护。重视河海共治,在做好海上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同时,抓好陆源性污染的有效治理。
深入开展海洋科研。充分发挥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的科研能力,提高全岛的海洋保护科技水平,注重科学管理,数字赋能海洋生态管理,用聪明的“大脑”,打造美丽的碧海金岛。
(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