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非遗之美绽放天山下
2023-09-08 09:39 来源:平潭网 作者:陈澜清
非遗展中周明(左)与当地市民合影
“这些平潭贝雕美轮美奂,竟然是贝壳做的,让人大开眼界。”“平潭石头厝样式的贝雕作品太精致了,海边的房子居然长这样!”……日前,“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以下简称非遗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开幕。展览现场,以“丝路山海 清新福建”为主题的福建非遗展演展示精彩亮相,吸引众人围观。
作为参展项目之一,平潭贝雕在新疆惊艳亮相,展示出平潭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众多参观者在一件件精美的平潭贝雕展前驻足品鉴,纷纷感叹“想把它们带回家”。
首次受邀赴疆参展
非遗展已连续举办三届。此次集中展示全国19个对口援疆省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14个地州市的330项非遗项目,旨在打造集成果展示、展演交流、互动体验于一体的非遗宣传推广平台。
今年的福建非遗展区现场,极具特色。清澈明快的蓝色,黑瓦白底的山墙,丝绸之路与传统古厝等独具福建特色的文化元素,在距离福建5000公里外的新疆,营造出一个诗情画意的坊巷空间。
展区内,除了可闻海韵潮音的平潭贝雕,还有漳州木偶头雕刻、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寿山石雕、浦城剪纸、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及创新实践项目和传统香制作技艺(福建香制作技艺)共七个非遗项目。
这是平潭贝雕首次受邀赴新疆参加非遗展。此前接到福建省艺术馆的参展受邀通知时,平潭贝雕非遗项目传承人蒋心忠和周明就高兴了好几天,他们说:“这样的参展机会并不多。作为平潭非遗,这注定是一次高光的时刻,将写入平潭贝雕的发展历史。”
80多岁的省级非遗传承人蒋心忠因身体健康原因,不便乘坐飞机,在出发前,他反复叮嘱徒弟周明,要保质保量完成好此次参展任务。展览期间,周明带去的近8件极具岚岛风情的贝雕作品——满溢着吉祥和活力的“松鹤朝阳”;俯视着脚下山川河流、尽显磅礴气势的兀鹰图“大展鸿图”;再现依山傍海、古朴精致的传统民居群落“岛礁石厝有人家”;描摹巍然屹立于万顷碧波中的石牌洋奇观“风生水起”;以贝壳组合而成的“凌波仙子”,托盘上的水仙花枝柔花艳,几欲乱真,用心品味,似有暗香浮动……一件件精致的平潭贝雕作品,实力“圈粉”现场观众。
“平潭贝雕是具有平潭特色传统手工艺品,它利用贝壳的天然色泽、纹理、形状,经过艺术构思、磨雕、粘贴而成,是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遗。”在参展那几天,周明忙个不停,热情地向每一位参观者热情地推荐平潭贝雕,并希望他们有机会来平潭游玩。
展览现场陈列的平潭贝雕
贝雕伞灯是平潭和台湾艺术家合作推出的“双非遗”再造作品
热情观众想到平潭看海
短短几天时间,平潭贝雕展区持续迎来参访高潮。现场人头攒动,大家参与热情高涨,气氛热烈。大家对平潭贝雕作品“立意之高超、构图之精美、色彩之和谐”都赞不绝口。
一大波观众里,还有美丽的新疆姑娘和帅气的新疆小伙,他们争先在平潭贝雕展区拍照打卡,并表示要挑个时间到平潭玩,欣赏大美平潭的海岛风光。
“平潭和新疆远隔万里,但充满海洋气息的平潭贝雕在新疆大受欢迎,让人又惊又喜。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周明说,现场传授贝雕制作技艺也成了平潭贝雕展区的常态活动,通过“零距离”体验平潭贝雕制作,让大家感受平潭非遗的别样魅力。
展览进入第二日,阿克苏市当地单位的干部职工和院校师生组团来福建非遗展区体验平潭贝雕制作。“平潭贝雕制作工序有纸上设计、分解、选材、酸炮等几十道工序……”,在周明讲解辅导下,大家纷纷上阵,乐不可支地过了一把客串贝雕艺人的“瘾”。
从平潭带去的贝、螺等原材料,不消数日便供不应求。据周明介绍,现场观众有的表示:“下次去平潭参观,到平潭海滩边自己找贝壳做贝雕”,有的希望:“能拜师学艺,成为传承平潭贝雕的一份子。”
“没想到有这么多人争先来参观和体验贝雕制作,早知道多带点贝壳去现场让大家体验制作。”周明在活动后接受采访时笑着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此次展览,福建特别创作了具闽疆元素的作品作为礼品赠送给主办方,包括平潭贝雕《福山福水》和浦城剪纸《福运无疆》。平潭贝雕《福山福水》由蒋心忠与弟子周明紧贴主题,结合福建标志性景点武夷山和永定土楼,精心构思、耗时三天精雕细琢而成。
据蒋心忠介绍,这件作品采用了四五种贝壳原材料,比如用鲍鱼壳做成绿树,黑碟贝做成土楼的屋檐,前景的树干用青口贝打磨而成。整件作品看起来极具美感:福建土楼在绿树掩映下,由近及远排列,巍峨的武夷山在远处矗立,高低错落、古朴的土楼建筑与大美武夷山相互映衬,呈现一派恬静、和谐和安逸。
“这件《福山福水》作品能被省里选中,成为敬赠予新疆的省级礼品,我深感荣幸。”蒋心忠说,此次平潭贝雕亮相新疆非遗展,展示了福建非遗的独特魅力,也向新疆各族人民展现了福建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保护成果,作为平潭贝雕非遗项目的省级传承人,将继续为平潭贝雕发扬光大继续努力,不断前行。
国画小品贝雕再造作品《诸事如意百合》
平潭贝雕非遗传承人蒋心忠(右)和徒弟周明在制作贝雕
记者手记
老艺人让贝壳“重生”
在平潭丰富的文化艺术宝藏中,平潭贝雕兼具书画艺术与雕刻工艺之长,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艺术明珠。
平潭的贝壳应用可追溯至数千年前,代表闽台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壳丘头遗址,便是用贝壳堆积起来的。从六七千年前的壳丘头遗址走来,平潭贝雕经历过繁荣与萧条。
蒋心忠在制作平潭贝雕《福山福水》
创办于1955年的福建贝雕(平潭)工艺厂是中国第一家贝雕企业。最鼎盛时,平潭贝雕产品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平潭贝雕产业的工人达上千人之多。
福建工艺美术家郑礼阔曾指出,平潭贝雕是福建贝雕的源头。贝雕从平潭走出,发展到福鼎等地,这足以说明平潭贝雕的历史性地位。
平潭贝雕制作技法多样,因材施艺、依势取形。一个小小贝壳可磨出多层色彩,通过多种技法,还原出许多惟妙惟肖的细节,这给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如今,在平潭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建设推动下,一代代贝雕匠人继续坚守,让平潭贝雕重新焕发生机。
近年来,在实验区积极推动非遗传承保护下,平潭贝雕已成为每年厦门文博会和旅博会的“常驻嘉宾”,也多次参加省外城市举办的文博会。《亭亭玉立》《水仙》等贝雕作品在“第六届海峡工艺优秀作品奖”评选中获得金奖,《渔翁》《伴侣》贝雕作品被福建省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收藏。2019年3月,福建贝雕(平潭)获批成为省级非遗项目……
近年来,平潭贝雕匠人冲破传统思路,大胆创新,将木、漆、陶瓷等其他材质与贝艺相结合,注重艺术欣赏和生活实用相结合。通过技法与文化的相互交融,运用贝壳天然的肌理、线条与色彩,形成了代表平潭地区特有的艺术符号,令人叹服。
新时期,蒋心忠、詹立新、詹胜、周明等一批平潭贝雕匠人继续求索,创作了一大批创新贝雕作品。其中包括中国传世名画贝雕再造、国画小品贝雕再造、福文化创意挂饰和贝雕伞灯等,这些作品有的与台湾艺术家合作,融入闽台元素,极具两岸艺术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