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平潭综合实验区作家协会在君山片区流水谢厝村举行“君山创作基地”挂牌暨“礼赞木麻黄”征文颁奖证书发放仪式,通过文艺创作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发展。
去年10月,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建村凭借既是乡村振兴示范村,又拥有一定的村集体财产,被实验区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
田下村是平潭省级革命老区基点村,与福清市海口、长乐区松下隔海相望。田下码头是居民来往福州、长乐、福清等地的主要海上交通枢纽。
近年来,平潭奋力挖掘特色旅游资源,积极推进文旅融合,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大福村附近的一片瓦、月牙湾、大福湾等景点迎来不少游客,村民们抢抓机遇,纷纷开起了民宿、海鲜楼。
今年2月份,山利村入选平潭2019年“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名单,今天的节目,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山利村。
近日,芦洋乡政府与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学院签订“深化产学融合 聚力乡村振兴”校地合作协议,以“长期合作、共谋发展”的原则,建立全面长远的战略合作关系,助推乡村振兴。
从泰宁“耕读李家”到平潭“隧道文化街区”,来自台湾嘉义的姑娘庄雅云和团队投身于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两岸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杨武楼村是北厝镇大厝基村下的一个自然村,毗邻环岛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改革开放四十年,让这个曾经偏僻的小村庄焕发出了无限生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平潭3个村庄入选为“福建省森林村庄”,正是体现城市绿化的理念延伸到乡村的成效。乡村颜值越来越高,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红卫村位于平原镇北部,三面山体丘陵环绕,三条小溪穿村而过,与两座水库一起,形成“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景观,于水光山色间,风光旖旎。
改革开放40年·平潭丨磹水村“脱胎换骨”,人在村中走如在画中游
几十年前,整个磹水村只见青山不见路,要走一条水泥马路,都是一件奢侈事。改革开放的春风,让这座古朴沉寂的小渔村开始脱胎换骨。
日前,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公布了2017年福建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公示名单13家,平潭北港文创村创客示范基地入选。北港以文创为主题,海岛文化与台湾文化相融合,打造国际知名原生态海岛渔村文化旅游目的地。
全区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现场会于6月28日召开,就平潭以基层党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作了部署。会上还举行了全区第二批党建示范点授牌仪式。
乡村振兴的实践积极推进,利用本土的资源优势,走出一条凸显平潭特点的发展路子,让许多乡村迎来了美丽蝶变。
{{item.title}}
{{item.title}}
{{item.title}}
{{item.title}}
{{item.title}}